首页  >  “长城杯”2013中国航天网络文化艺术大赛  >  散文 > 正文
说出“不怕”,国人需要更自强
发布时间:2013-12-12    信息来源: 中国航天报

——从张民少将的《中国不怕》说起

朋友推荐张民少将的新作《中国不怕——国防安全新威胁与我们的战略应对》。未及卒读,便觉有话要说。

近几年来,文化市场上被冠以“中国”之名的书籍陡然增多:《中国可以说不》、《中国不高兴》……“不”这个否定字眼的频繁使用,足以说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思考着关于中国的深层次问题。“中国”两字没有变,但其内涵和外延却已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一次,《中国不怕》,来了。

“C形包围”

自有“中国不怕”

一本好书的标志是能够让读者将其与读过的书联系在一起去系统地思考问题。这本《中国不怕》就让我回想起了戴旭的《C形包围》。有人说空军上校的“包围说”有些言过其实、耸人听闻;也有人为其深远的战略眼光拍手叫好。在两方面观点中,笔者还是觉得“C形包围”的危机意识可取之处颇多,至少它给我们的国家安全敲响了警钟,让更多沉浸在GDP高速增长中的国人们能够有意识地关注我们的周边环境。

最近几天,关于东海防空识别区划设问题的所谓“争端”,似乎可以认为是“C形包围”上的重要一点。媒体和专家也用“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话来批驳日本政府的横加干涉和“指手画脚”。相关资料显示,日本民众对于70年前的《开罗宣言》知之甚少,日本政府又有恃无恐般地高调介入东海问题,从这一点上说,“C形包围”也的确需要我们高度关注。问题明晰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应对。

张民少将给出的应对是——“中国不怕”。这位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并多年从事战略战术研究的老将军,对战争一定有着切身的体会和理解。书中以大量事实和数据为基础,并对我国周边环境及世界局势作出明确分析,更可贵的是在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种军人独有的性格和气质,使这句“中国不怕”在说出口时显得那么顺理成章、底气十足。

如果说“C形包围”是以一副紧张焦虑的表情在向国人诉说利害,那么“中国不怕”便是以飒爽英姿傲然挺立,“发扬‘不怕’的传统,让尚武精神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怕”的确是我们的传统,但迫于国力衰微,中华民族曾经有过一段“怕”的屈辱史。时过境迁,“不怕”还是我们最应重拾起来的气节和精神。

剑指深蓝

更需“不怕”精神

“一衣带水”曾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外交词汇。但历来有着“脱亚入欧”想法的日本,在最近几年的活动则是更加频繁和“大尺度”。

2009年,美国驻琉球(冲绳)的军事基地迁往关岛,这就意味着自二战后被美国“囚禁”了60多年的日本“老虎”开始有了“走出牢笼”的迹象。有了“靠山”,中国周边的一些国家仿佛也得到了“许可”,纷纷开始了对中国的“小动作”。

钓鱼岛问题看似中日之间的矛盾所在,但真正展开角逐博弈的双方却是中美。在《中国不怕》一书中,作者也将中美之间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复杂关系“掰开揉碎”,娓娓道来。作为两国之间核心矛盾的台湾问题自然是无法避开的,台湾是谁的,无可争议;但在现实利益面前,美国也绝不会轻易松手。“未来战争发生在海上”是许多军事专家的共识,所以说海上安全在整个国防体系中的地位,绝不可小觑。

100多年前,那片深蓝曾经吞噬过风雨飘摇的清王朝。“甲午”一役,更是让我们对列强的坚船利炮望而生畏——一两个民族英雄的舍生取义并不能带动整个民族的尚武精神。一个世纪的卧薪尝胆换来了今天的民族自强,于是我们看到了辽宁舰的试水、看到了多型号武器导弹的试射成功、看到了“嫦娥”对太空的探索、看到了“蛟龙”对深海的征服……海天一色的深蓝,中国正不断强化着“不怕”的理由!

中国航天

誓为“不怕”撑腰

每一个国人既是“中国不怕”的受益者,同时也应是“中国不怕”的维护者、参与者。科研生产也好,探索预研也罢,为“不怕”撑腰,始终都是中国航天人的职责和使命。

恰如徐光裕老将军在本书序言中所说,“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就是告诉我们,既要有准备‘狼来了’的高度警觉性,更要有不怕‘狼来了’的坚定自信心,这才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国民应有的成熟心态和精神。”

“狼”是否会来,都不应影响到我们的国民经济建设,但中国航天人必须把经济建设和“驱逐狼群”同时纳入视野范围内,有警觉、有自信,通过苦练本领,打造出更多更好的“神器”,使“猛虎不敢眈视、群狼不敢进犯”。

自信从来都是自省和自强的衍生物。没有自省和自强,“自信”只能是空泛的说辞,喊出“不怕”,徒增其辱。而“中国不怕”绝非这样的空喊。屈辱的历史、惨痛的教训、发展的阵痛,以及对复兴的渴望和为之奋斗的历程,这些都是我们在语言和行动上“不怕”的资本。

看了《中国不怕》,读者对政府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等一系列动作,也许会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如果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整套关于国防安全的体系架构,那么这本《中国不怕》所能提供给你的,便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民族精神和一份久违了的民族豪情!

(作者:九天)

[关闭]  [打印]
制作单位:中国航天报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8号  邮编:10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