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海陆并进,海上包围圈以日本为起点、印度为终点,陆地包围圈以印度为起点、中亚为终点,由海到陆形成了一个‘C’形包围圈。”狼烟已四起,高手正做局,中国如何拆招?这是作者戴旭早在2009年出版的《C形包围:内忧外患下的中国突围》一书中提出的问题。 此书一经出版,便引发诸多争议。一方面,在和平年代生活安逸的人们难以接受未来可能“亡国”的危险;另一方面,认清形势的人们在热议究竟如何才能突出重围。 对这一问题,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指出,安全工作体制机制还不能适应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需要搭建一个强有力的平台统筹国家安全工作,即国家安全委员会。 事实上,世界上各国都有着居安思危的意识,瑞士人“踏出左脚是公民,迈出右脚就是军人”;以色列儿童从三岁起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韩国人常把自己比成“鲸群中的虾米”,时刻担心成为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三明治夹心……而这些国家也都成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及类似机构,并且在国家的发展中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当然,国家安全并非只与军事有关。通过债券夺取发展成果、通过外贸影响经济等等,同样能达到让国家发展倒退、国家安全受制的结果。因此,戴旭指出“我国面临着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压力。”这种说法一点也不是危言耸听。 虽然这些年来,我国也陆续建立和完善了有关预警、防范、处置恐怖组织袭击、邪教组织严重犯罪等一些相关的机构,但是这些机构大多各司其职,缺乏一个顶层策划来统一协调和交流,所以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正是顺应这一需要而为。 打一个比喻,国家安全委员会就像是我国的“脊梁”,负责统筹规划、支配着各个职能部门,拟定安全保障战略方针、及时查明国家的安全威胁、研究内政外交的战略问题、协调国家安全体制的活动、监督执行机关实施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情况等。如果没有了“脊梁”,各个“部位”只会不协调的各自为战。 我们身处的航天企业也不外如是。以“大防务、大安全”为发展理念的航天科工,就好比是这个脊梁的“左膀右臂”,负责出拳、防御,最终在“脊梁”的统筹下,让我国突出重围,实现大国崛起的中国梦。 (作者:陈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