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每一次载人航天飞行,都是一次突破,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首次出舱活动到手控交会对接,再到今天的应用性飞行,每一次都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树起一座新的里程碑,每一次都扎实地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与成熟。
神一到神十 扎实阔步行
从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就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前行。
神舟一号飞船可以说是一次打破常规的试验。
它是在一艘初样电性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简化、改装,“变身”成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并于1999年11月20日清晨6点30分发射升空。在围绕地球飞行14圈后,飞船返回舱安全返回,我国首次无人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神舟二号飞船,于2001年1月10日凌晨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船按照预定轨道环绕地球108圈,在太空完成了近七天的飞行。
神舟二号的成功发射,不仅使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技术日臻成熟,利用飞船有效载荷开展的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也使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和空间资源的开发进入了新的阶段。
2002年3月25日22点15分,增加了逃逸和应急救生系统的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绕地飞行108圈后,神舟三号成功返回,完成了预定的全部科学实验和探测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
与载人飞船技术状态基本一致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于2002年12月30日凌晨发射。
其载人航天应用系统、航天员系统、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全面参加了试验,并取得圆满成功,为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3年10月中旬,首次载人任务的圆满完成,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
当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成功飞天,并在太空中举起鲜艳的五星红旗时,全世界都震惊了。中国航天人只用五艘飞船就实现了载人航天的梦想,开创了一个崭新的中国航天时代。
2005年10月12日凌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降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当人们纷纷猜测神舟六号飞船还能不能如约问天时,费俊龙和聂海胜踏雪出征,乘坐神舟六号踏上了遨游太空之旅。
五天五夜,这一飞首次实现了我国多人多天飞行,出色完成了我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为中国载人航天一期工程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然而,中国航天人并不满足于圆一个千年飞天梦,自然也不会在工程一期目标上止步。2008年9月25日17点35分,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奉命出征,执行我国首次航天员太空出舱活动。
27日,翟志刚打开神舟七号的舱门,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这是一次开创中国航天新纪元的漫步,突破了载人飞船气闸舱、舱外航天服等关键技术,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2011年11月,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成功完成首次“太空相拥”,中国航天突破了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的最后一项——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时隔半年左右的时间,神舟九号搭载着三名航天员太空赴约,成功验证了手控交会对接技术,至此,交会对接技术的可靠性得到全面验证,中国首位女航天员也正式亮相太空。
又是一年6月时,神舟十号飞船载着三名航天员完成了首次应用型飞行,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完美收官。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向着“三步走”的最终目标——空间站建设快速迈进。
弹指十年间 五次载人行
从远古时代嫦娥奔月的传说,到明朝年间万户飞天的壮举,华夏民族徜徉太空的梦想跟这个文明古国沧桑的历史一样久远而厚重。
2003年的金秋时节,在这个预示着收获的季节里,中国人的飞天之旅起航。
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中的第一位中国航天员。
千年的飞天梦想实现了!这一天,华夏儿女期盼了许久;这一幕,中华民族等待了千年;这一刻,国人向浩瀚的太空发出了铿锵的豪言:中国人来了!
在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之旅中,神舟五号飞船搭载着杨利伟绕着地球飞行了14圈。然而,这14圈却将中国航天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这一刻,距离中国第一艘试验飞船发射三年零329天,距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11年零25天。在正式发射载人飞船之前,前苏联共进行了五次无人飞船发射试验,美国共进行了八次无人飞船发射试验。中国航天仅仅进行了四次无人飞行试验,就成功将杨利伟送上了太空并实现了平安返回。
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行史上迎来了第一个历史性突破。
2005年10月12日,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17日凌晨,在运行了76圈、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
虽然时隔短短的两年时间,但与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的首秀相比,神舟六号实现的技术跨度和其对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意义一点都不容小觑。神舟六号飞船载人飞行试验所创下的若干中国航天“第一”:首次多人遨游太空、首次多天空间飞行、首次进行空间实验、首次全面启动环控生保系统、首次启用副着陆场……
自强不息,自主创新——正是凭着这种勇气和精神,数千年来遥不可及的梦想奇迹般地在华夏大地上变成了现实,并不断上演着航天人自我突破和自我超越的传奇故事。
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国人都将铭记那一刻:面向太空的舱门缓缓打开,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顺利完成出舱活动,中国人首次在浩瀚太空中印上了自己从容而坚定的足迹。
至此,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
从首次问天,到漫步太空,五载光阴,三大跨越。可以说,翟志刚在太空行走迈出的一小步,是我国航天事业迈出的一大步,更是我们国家在科技创新征程上迈出的一大步。
在庆祝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时任总书记的胡锦涛同志由衷地赞叹:“这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探索利用外层空间作出的又一卓越贡献。”
首次实现载人交会对接,3名航天员首次进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世界上第八个将其女性公民送上太空、第三个依靠本国力量将女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些都使得神舟九号的载人巡天之旅更加令人关注。
而这一站,航天人向着手控交会对接技术——这一全新的记录发起冲击和挑战。
当神舟十号飞船载着三名航天员再一次奔赴天宫,流利又漂亮地完成一系列规定动作并顺利返航,“中国制造”的曼妙身姿永远地镶嵌在了浩瀚的太空,它向世人庄重地开了一次太空发布会,骄傲地展示出中国航天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成果。
十载飞天路,五度载人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靠自力更生起步,在自主创新中发展,不断攻克一道道世界性难题,不断突破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不断带动着工程研制、建设的整体跃升。
正如一名外国记者所言:“这是非常典型的中国式太空计划。他们每次向前迈进一大步,很少重复飞行。”
探索太空永无止境,而“发射一次,前进一步”,是中国航天人进军太空的豪迈宣言。(刘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