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提“质”而上————来自航天科技集团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新质生产力发展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时间:2025-03-07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2024年,“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从“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一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2次。

    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升级再到人才培养,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来自航天科技集团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在两会期间积极发出“航天声音”。

    新兴产业聚能起势

    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构建富有四川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七院7102厂一线技能工人王林在会上进行了发言。王林介绍:“航天科技集团在推进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积极开展业务布局,助力当地商业航天发展,带动地方形成‘商业火箭+卫星应用+智能制造’的产业链。”依托航天技术,七院助力当地数字经济、清洁能源、汽车零部件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航天企业积极与地方高校合作,为低空经济、无人机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这些表述体现了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创新成果落地。”在全国政协委员、十一院研究员曲伟看来,这对于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意义重大。

    传统产业何以焕发新机

    “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底座和支撑作用。我认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要重点做好‘3个赋能’——技术赋能、绿色赋能和数字赋能。”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乐凯党委书记、董事长侯景滨表示。

    以乐凯印刷产业的绿色升级为例,侯景滨进一步说道:“印刷行业是国家的基础性行业,其市场规模很大,但也存在着高污染、高能耗的问题。乐凯在印刷行业已深耕多年,我们站在国家和行业的高度,经过不懈努力推出了绿色免处理的新技术、新工艺,如果这项技术能够得到普及,将会带来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据统计,国内传统胶版印刷制版面积可达2亿平方米/年,若全部升级为更环保的无水胶印技术,每年可节约近300万吨水、2亿度电,减排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2000吨和化学药水2万吨。“通过技术的升级改造,实现绿色化转型,我相信印刷这一传统产业将来一定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侯景滨表示。

    人才是第一资源

    3月6日下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在记者会上表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系统工程。要持续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加强拔尖创新人才、紧缺科技人才的培养,在实践中造就一大批战略科学家、优秀企业家、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航天制造业有其独特性,特别是大型航天产品结构件制造,需要较高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当老一代的工匠退休,就需要更多的青年技能人才尽快补位。”王林表示,建议依托地方大学、高职院校大力培养相关领域人才,补充壮大航天高技能人才队伍。

    作为在“炸药堆里工作的人”,全国人大代表、四院7416厂航天发动机固体燃料药面整形组组长徐立平表示,这项工作固然充满艰辛和危险,但每当看到飞船上天,那份成就感和自豪感是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

    国家的重大工程建设离不开千千万万的技术工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是托起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坚实力量。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期间,徐立平一直呼吁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技能人才提供系统规范的培训,尊重和关爱高技能人才。“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要从政策上支持、从制度上保障。只有全面提高人才队伍质量,才能持续推动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

    “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支持、大胆使用青年科技人才。这一表述令人振奋,青年科技人才是未来建设科技强国的主力军。”曲伟表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关键中的关键。

    王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