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是当之无愧的热点话题。毋庸置疑,人才是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基础。当下人工智能发展势头迅猛,随之而来的却是人工智能人才的巨大缺口。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许多跃跃欲试的企业和单位发现,相关人才存量不足、既有知识技能滞后、跨领域结合能力薄弱等问题,变成横在面前的一座大山。如何打通“人才关”,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破题的重要方向。
面对这样的挑战,高校重磅出招,清华大学拟成立新的本科通识书院,着力培养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也分别提出将人工智能知识纳入职业培训课程体系、从义务教育阶段普及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推进高校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建设、支持企业和机构培育应用型人才等意见建议。
众多方案中,加大力度推动产学研融合无疑是解决当下问题快而有效的一个方法。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从制度上保障企业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决策、承担重大科技项目。这正是为解决人工智能人才紧缺问题给出了明确方向。
产学研融合可有效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资源与优势,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提供强大助力。高校作为知识创新源头,可提供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科研环境;科研机构专注前沿研究,能为人才培养注入新的理念和方法;企业贴近市场,熟悉实际需求,能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
伴随教育部门牵线搭桥、政府部门政策加持,这个链条定能实现良性循环,给年轻人更多理论联系实践、深入产业一线、紧跟发展浪潮的机会,从而逐步化解人工智能人才紧缺问题。
(李庆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