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好的文风是检视作风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尺,更是持续改作风的题中之义。
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对切实改进文风提出了明确要求,可谓切中要害。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仍有不少文件、报告、材料中充斥着“正确的废话”,看似洋洋洒洒、辞藻华丽,实则空洞乏力、套话连篇,这种现象仍是人们常说的“八股文”的新变种。
8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写道,“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这句评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不良文风的特点。然而毋庸讳言,现实工作中文件材料里口号多、做法少,调门高、行动少,成绩多、问题少的现象仍或隐或现。
这样的文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它严重影响真抓实干、影响执政成效,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耽误实际矛盾和问题的研究解决。”
党风决定文风,文风体现党风。习近平同志曾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232篇短论。“心无百姓莫为‘官’”“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等一系列既通俗又贴切的论断,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文风当如此,倡导“短实新”,让文字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专门将“切实改进文风”摆在突出位置,与“四风”同防同治,充分体现了大力改进文风的重要性与艰巨性。
改进文风,关键在领导。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首先要从思想源头抓起,强党性、正党风、硬作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摒弃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积弊,从思想上认识到文风要鲜活接地气,才能让人看得进、记得住。
其次,要坚持问题导向,摒弃“穿靴戴帽”的冗长套话,不做表面文章,直奔主题,用数据说话,用案例佐证,让每句话都有分量、有“实”力。
同时,要控制篇幅,力求短些再短些,材料内容充实且简洁,才能让人记住其中的问题、思路和举措。要做到这些,更需领导干部精进能力、厚积知识、开阔眼界。唯有如此,理论方能扎深根、文风方有硬底气。
改进文风绝非小事,它关乎工作实效的高低,关乎各级党组织和行政部门在职工群众心中的形象,更是让文字材料回归传递信息、凝心聚力、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本质。归根到底一句话,改文风就是改作风。
(刘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