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央精神 集团部署 集团动态 活动专报 基层风采 学习园地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中央精神 > 正文
习近平论述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发布时间:2013/07/29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体:【大】【中】【小】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已有半年。半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力倡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连续通过下发文件、召开会议、发表讲话、走访调研等方式带头践行群众观点和路线,新政新风已脚踏实地地扑面而来。

  十八大以来,强调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最重要的有三个事件,可以称之为“三部曲”:一是去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二是今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政治局带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是6月18日,习近平出席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全党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进行部署。

  除了这“三部曲”之外,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论述以及十八大之后执政风格、执政理念之中,可以发现有一条主线(或称之为主题)贯穿其中,这就是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所谓群众观点,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群众的立场和态度。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所谓群众路线,是指在群众观点基础上形成的工作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提出了“群众路线”这个概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正如毛泽东在1943年6月《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所说的:“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体现。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每个共产党员都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

  从习近平在地方执政到担任中央领导同志直到担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讲话、调研和发表文章中,可以大致归纳出习近平论述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七个重要方面。

  一是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看作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搞好作风建设,必须回答相信谁、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样几个根本性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当前作风弊端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原来党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血肉关系变成了油水关系、蛙水关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不仅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更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

  我们党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全部活动包括作风建设的出发点,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来进行,必须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为衡量和检验的根本标准。

  二是人民群众主体论。习近平在阐发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当代意义时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主体。一方面,要把广大人民群众永远置于社会实践的主体地位,引导和动员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使他们承担起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历史重任,防止将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由全体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和积极发挥作用的伟大社会实践,变为由少数社会精英主导、主演,广大人民群众在一旁观看或被动服从的贵族式的上层社会活动,从而将全体人民的事业变成少数人的事业。

  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更是着重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的出发点、落脚点是人民,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价值。

  三是把坚持实事求是与群众路线结合起来。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可以归结为是不是、能不能、敢不敢实事求是。延安整风运动和“文革”结束后的拨乱反正,都是以端正思想路线开始的。习近平对这一结合做了新的阐释,他指出,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它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相辅相成、在本质要求上完全统一的。真正掌握和实践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也就能真正掌握和实践历史唯物主义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来看,坚持群众路线是坚持实事求是的认识和实践基础。一方面,实事求是是在实践基础上认识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要通过“从群众中来”才能实现。另一方面,实事求是又是在实践基础上改造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只有通过“到群众中去”才能实现。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我们要把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紧密结合和统一起来,把对上级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紧密结合和统一起来,坚持一切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深入群众听取意见,使各项决策和各方面工作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意愿。

  四是将调查研究作为落实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调查研究工作是群众路线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都要求我们的领导工作和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真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习近平指出,经常走出领导机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各种形式和类型的调查研究,非常有益于促进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转变工作作风、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有益于深切了解群众的需求、愿望和创造精神、实践经验。直接与基层干部群众接触,面对面地了解情况和商讨问题,对领导干部在认识上和感受上所起的作用和间接听汇报、看材料是不同的。

  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领导干部进行调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这样才能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总之,在调查研究问题上,也要来一个“走、转、改”,领导干部要经常在路上、在现场、在基层。

  五是把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看作根本任务。毛泽东同志说过:“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这种利益又可以分为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历史和现实都启示我们,只要我们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群众就会发自内心地拥护党和政府。

  2001年,在《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一文中,习近平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分为经济、政治、文化三大利益,这三大利益又构成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个有机联系的辩证统一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中,经济利益是基础,只有首先满足了物质生活这一最基本的社会需求,人民群众才能更好地追求和享受政治利益、文化利益;政治利益是核心,人民群众只有在政治上当家作主,才能充分享有对生产资料和物质生活资料的支配权,获得更高质量的经济利益,接受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追求更加丰富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文化利益是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一种反映或表现,只有充分享有文化利益,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才能更加自觉、更加科学、更加有效地追求和实现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由此可见,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从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新世纪中,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坚持经济、政治、文化三大利益的有机统一,使人民群众的“三大利益”得到全面实现。

  在担任福建省省长的2001年,习近平率先开展了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的专项工作,得到老百姓广泛称赞。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他动情地说道:“人民所关心的就是焦点,人民所不放心、不满意的就是我们的过失。”“‘民以食为天’,这餐桌的问题可不是小问题。”

  在论及焦裕禄精神时,习近平又指出:“要多办利民之事,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深入条件艰苦、矛盾集中、困难突出的地方,尽力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而不要等到群众反映强烈了,或者上级指示批下来了,才去解决。”

  今年2月,习近平在甘肃调研时强调,要多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多到发展最困难的地方去打开局面。

  今年6月,在哥斯达黎加进行国事访问时,习近平走访了当地农户萨莫拉,他告诉萨莫拉,我当过农民,曾在农村基层工作多年。到后来在县、市、省、中央工作,我经常去农村,同农民见面,了解他们的温饱冷暖和喜怒哀乐。做好农村工作,特别是集中力量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让农民们都过上幸福生活,是我们很重要的任务。

  从习近平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可以看出他注重为困难群众办急事、注重人民群众各方面的整体利益。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急人之难,救急当先,不能只“锦上添花”,更要重视“雪中送炭”。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关心群众疾苦,党的威望才会越来越高,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六是对人民群众要有真挚感情,对人民群众要有赤子之心、敬畏之心。习近平常常提醒领导干部要做好群众工作,充分理解群众的感情。“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要与群众“将心比心,换取真心,而不要掉以轻心”。对于新形势下的干群关系,习近平同志有一个十分形象的说法,就是“跟着群众跳火坑”,“如果群众不听(党的政策),你就先跟着群众走,群众跳火坑,你也跟着跳下去。群众觉悟了,从火坑爬出来,最终还是要跟你一起走” 。一个“跳火坑”的比喻,可谓振聋发聩、意义深远。

  习近平曾发表过一篇充满真挚情感的文章——《我是黄土地的儿子》。在文中,他深情回顾了1969年到陕北延川插队的经历,文章的结尾说道:“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茫、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无论走到哪里,我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对黄土地的这一番表白令读者无不动容。联系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对领导干部往往不留情面,而对于人民群众却总是满怀真情,哪怕群众一时不理解党的政策,他也坚持要让领导干部“跟着群众跳火坑”。“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群众观点,在习近平的讲话中得到了真切的体现。“其身正,不令而行”。这难道不正给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榜样吗?

  七是注重群众路线的制度化和机制化。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一要领导带头抓,从中央抓起;二要持之以恒抓,形成长效、常态机制。改进作风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习近平提出要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的联系点制度。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是防止领导干部脱离群众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针对以往有些学习教育活动出现回潮现象的问题,习近平指出,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经常抓、长期抓,特别是要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废止不适用的制度。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执行制度没有例外。

  6月1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召开之后,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一场自上而下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党拉开帷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七个方面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搞好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标尺。我们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让为民、务实、清廉之风吹遍神州大地!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

【打印】 【关闭】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隐私与安全

京 ICP 备000036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网站管理邮箱:casc@spacechina.com 网站运维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网站维护:中国航天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