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管局、信访局、扶贫办以实际行动兑现整改承诺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信访局、国务院扶贫办积极回应社会热点关注,努力以整改真行动、整改真成效兑现承诺,让群众不断看到作风变化新气象、为民服务新形象。 国管局在务实求实上下功夫整治作风问题。一是专项整治动真格。开展会议清理专项整治,实现会议数量、支出双下降,压减国务院一类会议经费预算2500万元,压减率达到38.46%。开展中央国家机关“文明用餐、反对浪费”行动,食堂水电气消耗下降4%,剩饭剩菜减少60%,厨余垃圾减少30%。专项整治国内公务接待,中央国家机关公务接待费和接待数量同比分别减少33%、50%,各驻京办事处接待数量平均降幅达70%。专项清理公务用车,强化用车编制管理,坚持报废一辆更新一辆,重新核编后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减少37%。专项清理办公用房,中央国家机关86个部门和单位清理腾退办公用房365万平方米。专项整治公共机构节能问题,中央国家机关人均用水量、用电量、公务用车用油量同比分别下降4.07%、3.76%、6.46%,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同比下降2.85%。二是改进服务提效能。调整住房公积金申领、住房交易服务大厅等窗口单位工作业务流程,启用12329热线服务平台,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开展便民服务,提升了职工群众对办理住房交易业务、住房资金申领的满意度。针对普遍关注的住房管理问题,着力规范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周转住房的使用管理、租金管理、公租公有住房使用权转让和部级干部售房中原购住房退款等工作,把服务工作做实做细。三是建章立制管长远。健全厉行节约制度体系,参与研究起草《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牵头研究起草《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会同财政部、中直管理局起草《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都已正式印发;会同发展改革委起草《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正在研究制定或修订加强改进资产配备、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等方面的制度。 国家信访局努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突出问题。一是努力解决上访难。深入推进网上信访,全面受理网上投诉,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反映诉求、提出意见,引导群众更多通过网络平台反映诉求,信访事项受理、办理和结果全部网络公开,方便群众查看办理过程和结果,不断降低信访成本。实行局领导接访制度,局领导班子成员每周接待群众上访1次,面对面听取群众诉求,掌握信访动态。二是努力整治信访人情案、关系案。明确每月各业务司室提出督查督办信访事项,由局长办公会研究确定后统一安排,防止徇私干预。认真汲取机关一些工作人员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教训,制定局机关干部“约法三章”,严禁删改信访数据,严禁办人情案、关系案,严禁接受与职务行为有关的吃请礼品礼金,违反规定一律先停职,再视情况处理。三是努力改进信访处置和考核工作。将对进京非正常上访的通报方式由各省“大排队”调整为“点对点”,引导各地方由过度重视稳控向着重属地解决群众诉求转变。建立与信访问题突出的省区市有关负责同志约谈制度,引导地方集中精力化解矛盾、源头预防。实行诉访分离,支持政法机关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进一步规范信访秩序,切实维护司法权威。 扶贫办聚焦扶贫领域突出问题抓整改。一是着力解决扶贫“单打一”问题。起草《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的意见》并以中办、国办文件印发,努力打造大扶贫格局,更有效保障扶贫资源有效利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二是着力解决扶贫“瞄不准”问题。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加强贫困监测,建设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强化专项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的衔接,深入分析各地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实施水、电、路、住房、教育、卫生、文化、增收等重点民生工程;以扶贫攻坚规划和重大扶贫项目为平台,整合扶贫和相关涉农资金,集中解决突出贫困问题;健全国家级贫困县退出机制,鼓励贫困地区减贫“摘帽”。三是着力解决扶贫导向问题。针对“三边”(城边、路边、景点边)扶贫、“三重三轻”(重区域发展轻扶贫开发、重大型项目轻民生工程、重城镇化轻新农村建设)等现象,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由主要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转变;加大资金管理改革力度,确保项目资金到村到户、直接用于扶贫对象;把专项扶贫资金分配与工作考核、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结果相结合,探索以奖代补等竞争性分配办法。四是着力解决扶贫“不廉”问题。针对广西等6省区19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审计中发现的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损失浪费扶贫资金等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已追缴和归还违规资金1.32亿元,挽回损失0.28亿元,处置相关责任人137人。坚持和完善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在县、村全面公告公示扶贫资金项目安排使用情况,主动接受媒体和社会监督,让扶贫工作始终在阳光下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