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为政之本,莫大择人。人才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历届党组都高度重视领导班子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抓好领导干部队伍建设。 针对部分领导干部在同一岗位任职时间过长和总部部分部门领导缺少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的情况,集团公司新一届党组经过慎重研究,决定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干部交流工作。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透过事情的本身,我们看到的是集团公司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决心和力度。第一批12名交流干部已经全部奔赴新岗位,接受新挑战。 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干部交流工作是集团公司党组着眼建设世界一流航天企业集团目标,着眼整个干部队伍状况,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干部的工作激情和创新活力的一个重大举措。无论从现实需要还是长远发展上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集团公司自成立以来在圆满完成以载人航天工程、高新工程、探月工程、卫星导航工程等为代表的国家重点任务的同时,培养造就了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能力突出的领导干部、领军人才队伍,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以及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防科工局等上级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也让诸多优秀企业争相效仿并试图复制人才培养的“航天模式”。但是随着事业的发展、形势的变化,队伍建设逐渐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从集团公司整体干部队伍情况看,由于受上升空间、发展通道等的限制,集团公司部分领导干部在同一岗位任职时间过长。目前,党组直接管理的近300名现职领导干部(不含型号“两总”)中,在同一岗位任职10年左右的就有50来人,接近五分之一。 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美国学者提出卡兹曲线:在一起工作的人员如果相处超过5年,在思维上已经形成定势,会导致反应迟钝和认识趋同,组织会呈现出老化并逐渐丧失活力。一个人长期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对工作太熟悉,天长日久难免产生思维定式、观念固化。同时,由于缺乏挑战性和新鲜感,往往还会导致工作动力不足、工作激情减弱,不仅不利于个人成长,还会影响干部队伍活力,进而影响事业发展。 从集团公司总部领导干部队伍看,他们站的层面高、国家政策熟、视野开阔、大局意识强、协调能力强,但部分领导干部也存在基层工作经验不足、基层领导经历缺乏的问题。基层工作经验是领导干部成长的“必修课”,对于这些领导干部来说,若不及时“补课”,由于对基层和一线的情况不了解,对基层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认识不深,驾驭全局、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就会受到影响,也不能很好地履行总部管战略、管导向、管资源、管风险的职责,不利于总部发挥集团公司司令部、参谋部的作用。 另外,集团公司队伍建设还有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由于十年“文革”的影响,航天系统曾在上个世纪90年代面临科技人才断层的严峻考验。当时,“文革”前毕业的大学生陆续进入退休“高峰”,大面积新老交替开始,航天科技人才队伍的“断层”危险开始显现。在这种形势下,恢复高考制度后入学并在80年代初陆续参加工作的一大批青年骨干,在比较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接受各个岗位的锻炼,并迅速成长起来。 这一历史背景反映到当前领导干部队伍结构上,就是显现出比较突出的“60后”积聚现象。这部分人由于素质优秀、能力突出,吃苦耐劳、经验丰富,至今仍是集团公司科技人才队伍和领导干部队伍中的主导力量。但从事业的长远发展考虑,某一年龄段的干部比例过高或过于集中,不仅影响队伍结构的合理性,而且会导致年轻干部成长空间受限、锻炼机会减少,不利于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避免新一轮“断层”的出现,确保航天事业薪火相传,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迫在眉睫。如何在用好各个年龄段干部的同时,加快培养年轻干部特别是“70后”乃至“80后”干部,成为摆在集团公司党组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解决矛盾和问题的一剂“良方” 到底如何打破僵局,解决上述矛盾,让干部队伍形成“一池活水”的局面?大力推进干部交流、让干部动起来、让队伍活起来无疑是一剂“良方”。这样有利于干部丰富领导经验、提升领导能力,也有利于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增强干部队伍活力。 “有计划地对领导干部进行交流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培养锻炼干部,激发干部创新创业热情,提高干部能力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许达哲在多次会议上强调。 正所谓“树挪死,人挪活”,加强干部交流能够带来新思路、新方法,给干部队伍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对此,现年52岁、已经在长城公司担任党委书记职务9个年头的华崇志深有感触地说:“这次岗位变动意味着自己将要在知天命之年去面临新环境、新挑战,但我依然很兴奋,因为新的岗位重新激发了我要干一番事业的工作热情。”对于自己即将面临的全新挑战,他底气十足地说:“凭着那么多年的工作经验,只要努力熟悉情况,不断加强学习,相信在新岗位上还会有新的作为。” 对于年轻干部而言,交流又赋予了另一层含义:干部只有“沉得下去”才能“浮得上来”。就像在水中摁一个皮球,沉到水平线以下越深,跃出水面后的反弹冲力就会越大。集团公司党组决定,到2015年前,总部50岁以下没有基层领导经历的干部要有计划地安排到基层挂职或者任职锻炼,切身体会基层领导工作,进一步熟悉基层情况,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的挂职、任职交流,这些干部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突破由于经历单一、阅历不足带来的视野、经验和能力局限,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武器部副部长严泽想对于自己此次交流到基层单位挂职,表示举双手赞成。他坦言自己虽然有基层工作的经验,却缺乏基层的领导经验。他说:“此次交流对切身了解一线科研生产情况,丰富经历、提升能力很有好处。同时也是一个把自己的好想法带过去,把他们的好方法学回来的一个‘取长补短’的大好机会。” 经营投资部副部长周立民也坦言:“基层领导经验这一课迟早都要补上,若不补课会出现走不稳、走不远的问题。” 干部的交流为单位与单位之间、干部与干部之间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平台。通过交流,大家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会为共同提高能力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还会产生“鲶鱼”效应,增强整个干部队伍的活力。 通过交流,领导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得到优化,领导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才会加快集团公司深化改革、科学发展的步伐。 “双赢”好事也需齐心协力 尽管干部交流对于单位和个人而言,是一件“双赢”的好事,但在这项工作背后,也有许多需要正视和面对的矛盾。 家庭生活上的困难是此次干部交流中涉及较多的话题之一。这些交流干部大部分处于家庭生活的相对稳定期,“上有老、下有小,牵肠挂肚的事情自然少不了,比如子女学习、家人照顾、老人赡养等实际问题,都是去异地任职、挂职干部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陈学钏告诉记者,“比如,严泽想的孩子不到5岁,周立民的孩子即将面临中考,夫妻双方的父母均年事已高……” 另外,还有不同地域、单位的干部交流,因地区发展不平衡、单位经济状况不同产生的工作生活环境、薪酬待遇等方面的差异,这也是干部交流中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对这些问题,集团公司党组十分重视。本着干部交流“从事业发展出发、从人才成长着想”以及“充分用好人才的长处、认真考虑人才的难处”的原则,努力协调好组织需要和个人意愿的关系、统筹好大家和小家的关系。 在党组作决定前,集团公司总经理雷凡培与每位准备交流的干部一一进行深入细致的沟通,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出主意想办法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 在党组会研究以后,许达哲专门与在京的9位交流干部集体谈话,充分肯定他们在此次职务调整中表现出的事业心和大局意识,对他们提出殷切希望。 党组要求人力资源部、有关单位党委和领导要及时了解这些同志的情况,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消除后顾之忧。 在党组的亲切关心下,有关部门、有关单位精心统筹、周密安排交流干部的工作生活。交流的干部自觉服从党组决定,合理安排好家庭生活,愉快地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此次交流,我要让自己做到‘三心、两意’,即安心工作、用心学习、静心生活和注意团结、注意积累,实现‘一心二用’的目标,即以一颗平常的心完成挂职锻炼,争取对单位起到作用,对个人终身受用。”严泽想为自己未来几年的工作定下了明确的目标。 在此次调整中,跨单位、跨地域交流任职的九院总会计师刘永,在九院班子调整宣布后的第二天就打点行装,赶到地处陕西西安的四院报到,并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按照董事长、总经理的要求,尽快熟悉新情况,尽快进入新角色。”他用肯定的语气说。 这些交流的干部满怀信心,对未来的工作充满期待,并表示要用实际行动向党组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展的此次干部大交流,犹如一股春风,在集团公司的干部队伍中吹起了阵阵涟漪;犹如一团火,点燃了他们胸怀大局、奉献事业、奋发有为的工作热情,广大职工群众也为党组这一决定拍手叫好。(杨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