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全部工作中,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体现了党的宗旨性质的核心要求。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仅是态度感情问题,更是政治立场、政治本色问题。能否始终做到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检验党员干部党性是否坚强、作风是否优良的首要标准,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主线,直接关系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成败。 对“孟连经验”的思考 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承认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观、认识主体观、利益主体观、权利主体观和价值主体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这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经过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检验,被证明是颠扑不破的真理。2008年,云南孟连县发生了震惊全国的“7·19”干群冲突事件。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一些干部群众观点树得不牢,“屁股坐歪了”、“脑子想偏了”、“作风漂浮了”。“孟连事件”发生后,我们痛定思痛、深刻吸取教训,教育当地干部牢固树立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与教育引导群众相统一的观点,及时摆正位置、端正态度,坚持面对面做工作,最终实现了干群关系的根本性好转,创造出“孟连经验”,谱写了党群干群鱼水情深的新篇章。基于对“孟连事件”的深刻反思,省委从2011年底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推动全省各级党员干部在深入基层中感知、感受群众所思所盼,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同时,每年选派两万名左右干部组成新农村建设工作队,住村入户帮助工作,从符合条件的党员干部中选拔近万人担任村(社区)党组织常务书记,履行抓基层党建、群众工作等职责。通过两年来的工作,各级党政机关、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联系普遍得到加强,作风明显好转,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中,增进了对农村的认识和对群众的感情。 “孟连事件”到“孟连经验”的转变,以及群众工作取得的新成效,深刻地启示和教育我们: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群众观点都不能丢、不能忘,越是在深化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深水区,越需要保持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只有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才能坚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和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从而正确把握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时刻摆正自身位置,增强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才能在思想上筑牢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防火墙”,把实事求是、艰苦创业、勤俭节约这些党的优良作风传承下去、坚持下来。这要求我们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切实打牢学习教育这个基础,真正从思想和灵魂深处解决好广大党员干部的认识问题,使大家更加清醒地认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基本问题,深刻理解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血肉关系,始终视群众为衣食父母,以植根于内心深处的真挚感情和群众观来指引我们的一切行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学习杨善洲精神给我们的启示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回顾我们党90多年来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历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贯穿党的全部历史的一条红线,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守住了这个根本,我们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背弃了这个根本,我们党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结合正在全党深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省委把杨善洲精神作为一个重要载体,在全省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中组织开展专题讨论,进一步掀起学习杨善洲精神的热潮。杨善洲是云南土生土长的党员领导干部和先进典型。他坚持人民至上、爱民至深、为民至诚,始终把自己的根扎在群众当中,把一生的全部心思和精力都用在党的事业和为人民服务上,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在职时,他带领干部群众把贫穷落后的保山地区建成了全国闻名的“滇西粮仓”;退休后,又一头扎进家乡的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在荒山荒坡上造就了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并无偿移交给当地林业部门。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党的群众路线,做到了“只要生命不结束,为人民服务就不停止”、“干革命就要干到脚直眼闭”。 杨善洲同志堪称执政为民的典范、求真务实的典范、廉洁奉公的典范,是广大党员干部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的榜样,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我们每位党员干部都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镜子,认真查找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自觉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以正确的世界观立身,始终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追求为民谋幸福的人生价值;学习他鞠躬尽瘁、艰苦奋斗的崇高境界,以正确的事业观干事,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学习他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以正确的权力观用权,始终坚守廉洁自律的从政底线,以走群众路线的坚定步伐和为民务实清廉的实际行动,增进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群众利益在本质上与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是一致的 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抓住了利益关系,就抓住了社会问题的根本;统筹协调好了利益关系,就把握住了工作的关键。从本质上说,群众利益与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是一致的,维护群众利益就是维护党的形象、维护党的执政根基,损害群众利益就是损害党的形象、损害党的执政根基。不论从执政为民的高度,还是从推动工作的角度,我们都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云南近年遭遇百年不遇“四年连旱”,广大党员干部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深入旱情最严重、抗灾最困难的地方,划片包干,驻点蹲守,与广大群众汗水交融、同甘共苦抗旱救灾,并普遍成立党员突击队,肩挑背驮为群众送水,在众志成城抗击旱魔的过程中谱写了干群“一家亲”的动人篇章。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陈家顺同志为了解决好歉收农民的生计问题,把劳务输出和农民工权益保障作为自己的事业,通过与农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全面掌握他们的利益诉求,并亲自到沿海地区工厂“卧底”打工,了解情况,推动解决了近两万名务工人员的就业和权益保障问题,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招工局长”。 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广大党员干部立足基层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开展工作,帮助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近30万个,协调项目5万多个,落实资金63.2亿元,群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事例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牢牢抓住群众利益这个“牛鼻子”,始终站在群众利益的立场上想问题、谋发展、作决策、抓落实;必须以满腔热情对待群众利益问题,针对国企改革改制、旧城拆迁改造、土地征用、移民搬迁、灾民安置、食品安全、公共环境事件、涉法涉诉、社会治安等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一件一件地弄清楚、解决好,坚决纠正漠视群众利益、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必须更加重视民生问题,加大民生投入,搞好扶贫济困,加强教育、就业、社保、卫生等公共服务薄弱环节,不折不扣地抓好保障房建设等重大民生工程、民生政策的落实,以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的更大决心、更大行动,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解决新问题既要用老办法也要创造新办法 正确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保证。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的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社会阶层更加复杂,人口流动性显著增大,群众工作的对象更加多样化;群众利益诉求呈现差异化、多元化特征,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参与意识、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群众工作的难度日益增大;人民内部矛盾触点增多、燃点降低、关联性增强,不少利益冲突往往通过干群矛盾表现出来,群众工作压力空前。这些新情况、新变化,对我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年来,云南努力探索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在县以上机关全面实行领导蹲点联户、部门挂钩联户、干部结对联户、建卡经常联户的“四联户”制度,实行省直机关“挂县包乡联户”、州市机关“挂乡包村联户”、县(市、区)机关“挂村包组联户”,依靠制度将领导、机关、干部和群众长期有效地联系在了一起,在创新群众工作方面探索了一些好的做法。目前,全省50万名干部直接联系群众364.5万户,覆盖全省农村家庭户的36%。在云南武定县插甸乡,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情融入‘面对面’;同苦同乐同分担,真心做事‘手拉手’;同创同建同发展,真诚服务‘心连心’;同心同德同命运,真正感知‘亲上亲’”,形成了做好群众工作的“插甸经验”。 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立足实际创新群众工作方法,真正做到与群众一条心,才能继承好、运用好群众路线这个传家宝。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始终坚持与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实打实,使干部串百家门、听百家言、知百家情,在与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感情;始终坚持把创新方法与创新思维结合起来,加强法治化思维、科学化思维、制度化思维、网络化思维、社会化思维,及时准确地把好人民群众需求变化的“脉搏”,用现代社会的通行规则、通行工具和表达方式,直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始终坚持把创新方法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结合起来,坚持整体把握、统筹兼顾,不断增强群众工作的整体合力,既注重与群众恳谈协商,又注重为群众排忧解难,使情绪在真挚交流中理顺、困惑在深度沟通中消除、矛盾在有效疏导中化解,以创新群众工作的新举措、新成效,更好地管理社会、服务社会,巩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作者为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