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央精神 集团部署 集团动态 活动专报 基层风采 学习园地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学习园地  >  学习辅导 > 正文
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群众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发布时间:2013/10/09      信息来源:群众路线网      字体:【大】【中】【小】
  群众路线是党的传统和优势,赋予改革开放巨大生机活力。改革开放的胜利是群众路线的胜利;同时群众路线也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丰富发展。

  一、把群众路线与政治、思想、组织路线密切联系,贯穿在党的事业、党的建设各个方面

  党的群众路线、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四者紧密相连,互相促进。改革开放以来,党在确立正确的政治、思想、组织路线的同时强调群众路线,将群众路线作为实现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与三大路线实现互动。

  将群众路线与政治路线相联系,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各方面工作成败的标准,强调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坚持改革开放路线,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发展了邓小平这方面的思想,提出党群关系是最根本的政治问题,并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的群众路线相融合。他指出:“从根本上说,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的思想,强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成为新时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指针。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主政之初就鲜明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

  强调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密切相连。面对新的历史条件,邓小平在1977年7月正式复出的十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 ,二者不仅“特别重要” ,而且又是紧密相连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它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相辅相成、在本质要求上完全统一的。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来看,坚持群众路线是坚持实事求是的认识基础(从群众中来)和实践基础(到群众中去);而坚持实事求是则是贯彻群众路线的思想保证。正如江泽民指出的,真正掌握和实践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也就能真正掌握和实践历史唯物主义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因此,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紧密结合和统一起来。

  强调组织工作要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观点,实现群众满意。邓小平早在八大时就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组织工作中的根本问题,是党章中的根本问题,是需要在党内反复进行教育的。”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更是将做好群众工作作为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把“能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作为“检验领导干部党性是否坚强、作风是否优良的首要标准” ;把“是否重视做群众工作,是否善于做群众工作”,作为“衡量领导干部政治上是否合格、工作上是否称职、领导能力强不强的一个基本标准” 。

  二、理论上提出以人为本,发展了群众路线的认识

  “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这不是任何力量所能够改变的。” 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的领导集体的实践活动的最基本特征,都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坚持、运用群众路线。

  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性决策的出发点,就是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还是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都是着眼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对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的尊重。邓小平在谈到我国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时说:“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料到的最大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企业,异军突起。” “那不是我们领导出的主意,而是基层农业单位和农民自己创造的。” 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思想和理论,江泽民首次提出“以人民群众为本” 的观点,将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在理论上明确使用“以人为本”、“人民主体作用”等概念,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等重要思想。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作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任务;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中国各项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作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使命。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中国梦”,并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

  三、高度警惕执政条件下脱离群众的危险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党大会都将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重点加以强调。在庆祝党成立90周年的喜庆时刻,胡锦涛更是以居安思危的强烈忧患意识告诫全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

  反复强调全党要高度警惕执政条件下脱离群众的危险,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一方面,在事业发展的关键时刻,在新任务面前,更加强调以群众路线动员人民群众,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历史经验。另一方面,从苏共倒台和我们党在历史上受到的挫折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 这是必须记取的历史教训。

  结合正反两方面经验和目前的实际情况,“人心向背”正是决定政党兴衰、国家兴亡的关键。从环境变化看,从革命时期在血雨腥风和艰难困苦中为夺取政权而奋斗,到建国初期在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初掌政权,再到新时期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政。党的历史方位的深刻变化,使党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多重考验,使脱离群众的危害和危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重。从中国共产党自身情况看,党的基层组织的数量和覆盖面不断扩大,党员队伍规模不断扩大,党的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有很大提高。但是目前,党员社会身份复杂化,党员队伍结构复杂化,使得一些年轻党员宗旨意识淡薄,出现群众工作的“本领恐慌”;党的干部队伍历经代际更迭,其价值观、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与战争年代老一辈党的干部相比也有很大变化,一些领导干部不闻民间疾苦、不问群众冷暖,不知民情民意、不晓民忧民愿,联系发动群众的能力有所下降 。从广大人民群众的现状来看,群众基础也发生了全面且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自主意识、维权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的增强,社会价值观、利益格局的多元化,利益诉求碎片化等等。三者相互激荡,使得党群干群关系面临严峻考验,凸显了坚持群众路线的必要性,增加了贯彻群众路线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四、把作风建设作为贯彻群众路线着力点,纠正脱离群众的不正之风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这不仅是对党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党所面临现实风险的中肯告戒。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多次强调党风建设,并且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是心系群众、服务人民,还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是衡量领导干部作风是否端正的试金石” 。

  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整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为重点,其实质就是把作风建设作为贯彻群众路线的着力点,纠正脱离群众的不正之风。其一,反对形式主义,重在务实。形式主义的深层次危害,在于它的“异化”作用:形式主义最擅长摆出一副“政治正确”的样子,讲究堂而皇之的“政治排场”,追求轰轰烈烈的“政治效果”,但实际上,却是实事泡汤、好事办砸,让党和人民的事业变了味走了样。因此,形式主义也成为许多不正之风的“门神”, 成为“四风”之首。中央把反对形式主义的重点,落在“务实”上,可以说是抓住了形式主义问题的要害,找到了形式主义的天敌。唯有求真务实,才能釜底抽薪,拆除横亘在党和群众之间的形式主义这堵无形之“墙”。其二,破除官僚主义,重在为民。官僚主义是党群关系的天敌,不断侵蚀着党的肌体,疏离着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央始终反对官僚主义,面目可憎的官僚作风却并未根绝,在个别地区和部门甚至愈演愈烈。究其根源,正是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弱化、为民信念缺失、执政理念模糊。因此,破除官僚主义,关键是要肃清“官本位”思想,树立“民为本”意识,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真正同人民群众干在一起、苦在一起、累在一起。其三,摈弃享乐主义,重在奋斗。近些年来,少数党员干部身上表现出的享乐主义倾向,令人骇然,丢弃了一代代共产党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准则,忘掉了“两个务必”的谆谆告诫。习近平一针见血地指出:“反对享乐主义,要着重克服及时行乐思想和特权现象” ,这就抓住了病灶。全党只有摈弃享乐主义,坚持艰苦奋斗,才能赢得民众的信任和信赖,才能把事业的接力棒一代一代传下去。其四,狠刹奢靡之风,重在清廉。“奢靡之始,危亡之渐”。没有什么比奢靡之风更能把党与群众隔离开来。如果任由奢靡之风蔓延,我们党就会脱离群众,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邓小平曾说:“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 ,就是看到了反腐斗争、廉政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而奢靡之风长期得不到根除,既有思想根源,也有制度缺陷。因此,狠刹奢靡之风是一项长期的、经常的工作,既要靠教育,更要靠法制。

  五、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率先垂范,解决突出问题,提高贯彻群众路线自觉性和群众工作本领

  坚持经常性教育与适当的集中教育相结合,是我们党解决自身存在问题、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比较明确地称为整党和整风的集中教育运动或活动共有四次:1983-1987年的全面整党;1998-2000年的在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深入进行的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十八大号召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践证明,这些集中教育都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在不同程度上解决了党内存在的某些突出问题,保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全面推进了党的建设。

  目前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解决“四风”方面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员干部贯彻群众路线自觉性和群众工作本领的重要途径。坚持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党员干部的经常性学习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应注意防止和克服两种倾向:一是重集中教育轻经常性学习实践,平时不及时有效地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问题,等局面不可收拾时指望靠集中教育“算总账”;一是忽视集中教育,工作没有主动性和针对性,上级部署什么就抓什么,日常学习教育搞完就了事,不注意运用集中的手段解决突出问题。因此,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集中教育与经常性学习实践相结合,不仅要解决认识问题,更要注重结合的质量。“最重要的问题是要教育引导全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同时,这次在全党深入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突出强调要求领导干部(中央)在贯彻群众路线方面做表率。邓小平曾经强调“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到“我们党要充分发挥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这个最大优势,有效防止脱离人民群众这个最大危险,关键在领导干部” ,强调各级领导干部既是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推进者、监督者,更是活动的参与者。不论是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对中央八项新规自觉、认真的贯彻执行,还是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局之时,中央政治局的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抓学习、抓自律、抓整改,都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全党风气的净化好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中央把“正衣冠”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之一,正是意在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加强自我约束、努力自我净化、实现自我完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六、强调贯彻群众路线过程中的制度建设,创建群众工作新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明确宣布不搞群众性政治运动,努力实现向注重制度和法制建设的转变。坚持群众路线,不仅是要解决作风问题,“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管根本、管长远。针对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再次强调了制度建设对改进作风的关键作用:“党的规矩、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力推动了党的作风和纪律建设。” 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推进制度建设是有力抓手;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建立长效机制是重要方法。

  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容易出现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的现象。可以说,以往作风建设的种种缺陷,最终都指向了制度问题。制度建设是我们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保证。着眼当前,群众工作制度不健全,工作系统性、协调性、持续性不强,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这不仅表现在制度的缺失:由于缺乏制度的有效约束,许多地方的群众工作带有很强的临时性和随意性,甚至出现群众“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并不解决”的现象;也表现在制度的科学性不足:中央要求的各种民主决策、监督制约等制度在镇村一级缺乏规范的可操作性配套制度。因此,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好,要治标更要治本,只有创新制度平台,在制度上解决脱离群众问题,才能为坚持群众路线提供根本的、稳定的、长期的保障。比如,宏观层面上,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人大代表制度,使其真正反映选民意志;在微观层面上,需要进一步在基层实行选举制度改革,以授权方式的改革,迫使各级领导干部为群众服务,迫使各级组织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

  同时,光有制度还不行,还“要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长效机制” ,为制度的执行落实提供规范长久的保障。针对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应当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培养、选拔、任用、考核、问责机制等,以重实绩的考核标尺反对形式主义,以重为民的选拔标准反对官僚主义,以重奋斗的问责红线反对享乐主义,以重清廉的预算导向反对奢靡之风。机制的长效才能保证制度的刚性,从而让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得到有效巩固。针对群众路线的经常性教育,则应当建立这样几个机制,使其成为群众路线的载体:深入群众的机制,例如群众利益表达机制、开展党群工作的协商机制;组织群众的机制,例如群众对干部政绩的科学评价机制、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机制;服务群众的机制,例如定期接访走访机制、群众利益引导机制、群众反馈机制等。

  可以说,群众路线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得到了全面的丰富和发展,但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例如,优良传统如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找到生长点,如何认识党内矛盾以及如何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等。这些既是需要在理论上不断研究的课题,也是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经常性学习实践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作者为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兼职教授姚桓,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党史党建部王雪竹)
【打印】 【关闭】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隐私与安全

京 ICP 备000036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网站管理邮箱:casc@spacechina.com 网站运维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网站维护:中国航天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