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新闻 > 正文
许达哲:中国航天的成就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3-09-24    信息来源:中国航天报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许达哲在宇航大会第二场全体会议(中国专场)上的报告


  中国航天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上个世纪50年代创建以来,中国航天已经走过了57年的发展历程。1970年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拉开了中国进入太空、探索宇宙的序幕。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下,中国航天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中国航天科技工业的主导力量,承担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月球探测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国家重大航天工程所有运载火箭、载人飞船、各类卫星等空间飞行器的研制、生产、试验任务,正在研制新一代系列运载火箭、深空探测器、空间实验室和实验站等各型宇航产品。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连续成功发射了10艘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先后掌握了载人飞行、空间出舱、空间交会对接等关键技术,并实现了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应用性飞行试验。

  探月工程成功实现了嫦娥一号卫星绕月飞行的任务;作为二期工程的先导星,嫦娥二号卫星在获取了7米分辨率全月表三维影像和虹湾区高分辨率影像等既定任务后,又成功地实施了拓展任务,完成了对L2点环绕探测和对图塔蒂斯小行星(距地球700万千米)飞越探测,并继续飞向遥远的深空,不断地刷新中国深空探测的新高度,目前已距地球超过5400万千米。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已正式建成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并投入运营。系统由14颗卫星组成,能够向中国及周边部分地区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定位精度优于10米,并可提供短报文通信、双向授时等服务。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程首发星高分一号卫星已成功发射,今年年底高分二号卫星也将发射升空。该系统将进一步完善中国的天基、空基、临近空间等领域的信息数据获取能力,提高空间数据地面接收、处理、分发综合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对高分辨率观测数据的迫切需求。

  迄今为止,中国已发射了232颗卫星,包括搭载卫星26颗,目前拥有的实际在轨运行卫星达到105颗。应用卫星已实现从试验型向业务服务型的转变,初步构成了中国空间基础设施,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多个领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中国自主发展了三代东方红系列通信卫星平台,研制了20多颗固定业务通信广播卫星系统,为全球约58%的陆地面积、80%的人口,提供电视转播、通信广播服务,卫星波束覆盖亚洲、大洋洲以及欧洲和非洲的部分地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既是这些通信广播卫星的制造者,也是运营服务商。

  中国基本建成了风云、海洋、资源、测绘等遥感卫星系列,以及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卫星星座,实现了业务化连续稳定运行。其中,陆地观测卫星系统具备2米全色/8米多光谱的成像和1:5万比例尺测绘能力;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在轨组网运行,具备可见光、红外、微波等多种探测手段;海洋卫星可以监测和获取海洋水色和动力环境信息;气象卫星实现了地球静止轨道双星观测和在轨备份,极轨卫星上午、下午星组网观测。

  今天上午,我们又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系列的第三颗星,进一步完善了全球、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遥感的气象监测能力,标志着中国气象卫星的发展与应用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风云三号03星的成功发射,也是为本届国际宇航大会在京召开的一次献礼。

  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形成4个系列10种型号的成熟产品,具备了发射低、中、高不同轨道不同类型航天器的能力。其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8.6吨、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到2.8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到5.5吨。

  截至目前,长征火箭已进行了181次发射,成功率达到95.6%。目前,中国正在开展新一代系列运载火箭的研制,即将于2015年底左右首飞,届时将实现近地轨道近25吨、太阳同步轨道13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4吨的运载能力。

  中国航天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从天气预报到车载导航,从通信广播到环境监测,从土地管理到智慧城市,中国航天技术从未像今天这样走近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展望未来,中国航天发展前景广阔,中国航天正按规划的宏图,迈着坚实的脚步,不断地向前发展。

  1.稳步实施重大专项工程。载人航天工程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考核空间站需要的再生生保和空间补加技术,并发射货运飞船和载人飞船与之对接。此后还将建成长期有人在轨管理的空间站,并开展大规模的空间科学研究和应用。

  探月工程二期将实现在月球着陆和巡视探测,截至目前,人类已有20年未进行落月探测试验,今年12月,我们将发射嫦娥三号探测器;后续将实现在月球上无人采样,并使用小型返回舱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在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基础上,到2020年左右全面建成由30颗卫星组成的高精度无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向全球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与授时服务。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程将研制发射1米全色/4米多光谱光学成像卫星、1米分辨率C频段多极化SAR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光学成像卫星、高光谱观测卫星、高分辨率国土测绘卫星等,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的卫星遥感数据。

  2.持续完善现有应用卫星体系。研制发射风云四号光学探测气象卫星、海洋雷达观测卫星、陆地资源观测等卫星,继续完善通信、气象、海洋、资源等卫星系列,建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空间基础设施。

  3.加速推进深空探测和空间科学发展。深入开展载人登月、重型运载火箭和深空探测发展规划论证,适时提出实施火星环绕巡视探测、小行星伴飞附着、深空太阳天文台、太阳极区探测、火星取样返回等工程方案,为加速推进深空探测和空间科学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4.持续开展应用卫星新技术研究。发展东方红五号大型通信卫星平台、先进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激光通信、毫米波亚毫米波探测仪器、激光大气探测雷达、高分辨率红外成像等系统和载荷技术。开展脉冲星自主导航、量子信息、太赫兹以及新型空间推进等技术探索和空间应用研究。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丰富技术储备。

  5.加速推进航天技术转化与应用。进一步完善卫星应用体系,大力推动遥感卫星数据应用、卫星移动通信、卫星导航应用等产业化发展。推进航天高新技术向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化。

  无垠的太空是人类共有的疆域,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为全人类谋福祉是中国航天发展始终秉承的理念。当前,全球科学技术正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也迎来了重要机遇。今年,在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成功完成后,习近平主席发出了“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号召。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以“创人类航天文明、铸民族科技丰碑”为己任,坚定不移地推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壮大,拓展航天技术的应用领域,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同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也愿与所有致力于航天发展的各国政府、IAF等航天组织、企业集团和航天界同仁加强合作、携手共进,共同推动航天技术的发展,共同造福人类社会的进步。
【关闭】【打印】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隐私与安全  

京ICP备13027524号 |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209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xinfang@spacechina.com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网站维护:中国航天报社 邮箱:casc@spacechina.com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