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的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
 许达哲向国际宇航科学院赠送由神舟十号飞船搭载过的院旗
 闭幕仪式上,国际宇航联合会主席樋口清司和本届国际宇航大会中国组委会执行主任杨俊华向大家挥手道别。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世界航天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的这句名言,至今依然鼓舞着一代代人探索太空的梦想。
金秋北京,来自世界各地的航天专家、技术人员及航天爱好者在这里聚首,一同出席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1996年中国成功举办第47届国际宇航大会,17年后,“航天奥林匹克盛会”再度造访中国,而今天的主人是朝气蓬勃又热情好客的中国航天人。
对于航天工作者及爱好者来说,本届国际宇航大会可谓“大腕”云集。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飞行乘组成员巴茨·奥尔德林,执行美国航天飞机最后一次飞行任务的女航天员马格努斯,中国航天员费俊龙、刘洋、王亚平等都参加了大会,并与大家面对面分享了自己的航天故事。
同时,包括中、美、俄、欧在内的多个重要航天国家和地区的航天局长、议会议员也会聚北京,就人类航天发展各抒己见。
“明星”荟萃只是一方面,本届大会也是各国航天精英交流才智、碰撞思想的平台——多场全体会议、亮点报告以及涵盖空间科学与探测、空间应用与操作等多领域的技术分组会,都让与会者收获颇丰。

航天局长会议上7国局长探讨国际合作、深空探测等全球航天热点议题

太空画展吸引了众多与会者的目光

及时报道大会进程的《中国航天报》吸引各国人士关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专家、代表参加了相关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与世界航天同行增进了友谊,拓展了合作机会,共同分享了航天科技的“饕餮盛宴”。
除了学术研讨外,航天展览区的精彩纷呈也让人大饱眼福。来自美国、加拿大、巴西、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等国的全球知名航天机构,将其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展台上,体现中国航天发展“速度”与“实力”的展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欣赏。
参加大会的间隙,主办方还为大家精心安排了太空画展以及文化之夜等活动,使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朋友在见证了“推动航天发展,造福人类社会”的这场世界航天盛宴的同时,也感受到东方文明古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宿东 王磊 摄影 吴琳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