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航天科普 > 正文
“航天科普大讲堂”敲响上课铃
发布时间:2013-06-24    信息来源:中国航天报
  “听说上太空后人会增高几厘米,是真的吗?”“如果遇到意外的干扰,造成地面指挥失灵,那航天员可以自主驾驶飞船返回地球吗?”“如果不小心把一支笔落在了天宫一号内,它在里面自由飘移时能否将仪器仪表碰坏?”一连串的问题,是不是让你有些摸不到头脑,你一定会疑问这又是一场太空授课?答案当然不是。这是6月21日在中国科技馆举办的“2013四季沐歌杯航天科普大讲堂(以下简称大讲堂)”的启动仪式上,同学们对中国飞天第一人、航天英雄杨利伟和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的提问。

  为了更好地宣传中国航天,特别是在广大青少年中广泛宣传航天科技成就、普及航天科技知识,启蒙、吸引和培养未来科技人才,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联合指导下,中国航天报社主办,北京四季沐歌太阳能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大型全国性科普活动,整个活动共分为多堂生动的课程,除北京外,大讲堂还将走到全国其他省市,进行航天科学知识普及。本次活动还获得了中国航天基金会和中国科技馆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大专家给小学员讲课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个领进门的人是很重要的,因为师者乃传道授解解惑之人,豪华的讲师团在大讲堂上是不能缺少的重要角色。这里有“北斗总师”孙家栋、“神舟总师”戚发轫、“弹道专家”余梦伦、“长三系列总师”龙乐豪、“长二F总师”刘竹生、“绕月探测工程总师”叶培建、“通信卫星总师”范本尧等一大批大名鼎鼎的院士讲师,还有杨利伟等航天员和航天专家,共20人组成的具有雄厚实力的讲师团。

  在首堂课上,戚发轫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飞行的主要任务,如何理解“试验性”到“应用性”的变化,以及载人航天工程开展20多年来,从神舟一号飞船到神舟十号飞船每一个重要节点。

  他以自身参与研制神舟飞船的经历和多年对国际航天知识的了解为内容,向小学员们进行了热情的讲解,将课堂气氛一次次引入高潮。“载人航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1992年起国家启动载人航天计划,到神舟十号任务首开应用飞行先河,20多年来中国载人航天逐渐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跨越发展之路”,戚发轫说。

  杨利伟也从一名航天员的角度,介绍了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情况,作为神十乘组的同事,他向同学们讲解了航天员的选拔过程。“每一次的航天发射,同时都是一次普及航天知识的绝佳时机,这次以首次太空授课为契机而展开的全国范围的青少年科普活动更是恰逢其时,一定会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杨利伟说。

  当同学们问:“如果遇到意外的干扰,造成地面指挥失灵,那航天员可以自主驾驶飞船返回地球吗?”戚发轫坚定地告诉他,我们自主研制的神舟飞船,具备航天员手控返回地球的能力,经过训练的航天员通过观察仪表、观察飞船舱外月亮等星球的位置,可以进行定位确定返回路线,但是因为神舟飞船在设计时就十分注重高安全性、高可靠性,这种情况基本不会发生。

  一位个子不高的小朋友的提问引起了在场学生的一阵欢笑,他对杨利伟提问,“听说上太空后人会增高几厘米,是真的吗?”杨利伟也被他的提问逗笑了,然后认真地告诉他,在太空中,由于失重的原因,人体骨骼不在受到地球引力的吸附,失去了相互挤压力,确实可以让航天员长高几厘米,但是当飞船返回后,身高还是会回到原来的身高标准,这时明显看出这个“小个子”脸上闪过一丝失落。

  接下来的时间里,两位专家不停地再回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大大满足了大家的好奇心,迎来了阵阵掌声。

  大讲堂详解航天授课内容

  在当天的首堂航天科普课上,成为首批被聘任的特约讲师、北京市科普大使金声,向在场的小学员们,详细讲解了前一天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中所讲授的内容。针对每一项试验,金声都用生动的例子和实物作了对比试验,并详细解释了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在场的同学们都对其讲授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载人飞船上天似乎是一项距离我们很远的伟大的试验,对现实生活有什么影响吗?面对青少年的疑问,科普专家解释说,其实高科技的“溢出效应”无处不在,例如我国近年来开发使用的1100多种新材料中,80%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

  以太阳能技术为例,本次活动的协办单位——北京四季沐歌太阳能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多年来与航天保持密切合作,将中国航天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不断进行借鉴、吸收,引入到企业的生产研发和技术创新中,推出了多个系列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比如核心镀膜集热技术、远程控制技术等,为中国航天技术的民用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大讲堂即将全国开讲

  科学知识的普及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养,制约着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这个民族的创造力。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程东红在大课堂启动仪式上对活动提出了殷切希望,她希望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少年崇尚科学、热爱航天、探索未知的热情与梦想。

  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强国的建设,需要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传承与创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吴艳华也对在场的青少年们表达了良好的祝愿,他祝愿青少年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早日成为“续航天梦、圆中国梦”的接班人。

  一堂生动的航天科普课,在同学们的心中种下了遨游太空的“梦想种子”。现场来自北京定慧里小学五年级的王家一,在课后告诉记者,他对长大后当一名航天员很感兴趣,要像杨利伟一样登上太空,去发掘太空中的宝藏。来自北京八一中学初中二年级的张婷帆,也表示要努力学习,以后成为一名航天女科学家,利用她所学的知识,研制出技术含量更高的空间飞行器,把更多的人送入太空。

  中国航天报社以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授课为契机,策划组织这一系列航天科普活动,目的是希望让广大青少年体验到航天技术的奇妙、领略到浩瀚太空的魅力、汲取到科普园地的营养、感受到航天精神的宝贵。青少年将来长大后能投身到航天事业中,在太空中共圆伟大的中国梦,活动主办方、中国航天报社社长冯春萍表示。“以往大家可能更多看到了太空科技的神奇和魅力,但是却不了解航天科技对我们百姓生活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带来的影响,这都需要更多地知识普及,通过大讲堂这样的科普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航天对我们整个个社会的带动作用”。

  作为活动的协办单位,北京四季沐歌太阳能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剑说:航天科普大讲堂活动,增进了民众对中国航天的关注和了解,激发了整个社会积极参与航天事业的热情。希望通过活动来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支持航天、热心公益,共建美好未来。为了能够更好普及航天知识,让更多青少年能够了解航天、热爱航天,随着当天“航天科普大讲堂”活动的结束,大讲堂即将奔赴下一堂课程的现场,课间休息后上课铃将再次敲响。(于淼)
【关闭】【打印】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隐私与安全  

京ICP备13027524号 |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209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网站维护:中国航天报社 邮箱:casc@spacechina.com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