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17点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进入发射前8小时倒计时准备。此时,西昌发射场的夜幕已经降下,秋冬之交的晚上略带寒意。 发射塔架上,执行嫦娥三号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开始进行一系列燃料加注工作。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测控大厅的大屏幕上,一行数字正在飞快跳动,倒计本次发射的窗口时间。一切顺利的话,长三乙火箭将按预计时间在第一窗口进行发射。 发射窗口是限定运载火箭点火发射时间的范围,它如同浩渺太空在特定时间内向火箭打开的一扇窗户。 运载火箭地月转移轨道的发射窗口会受到日地月运动、航天器任务的限制和制约,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气象条件、光照条件、测量设备等因素,经综合平衡后确定火箭发射时间的宽度。 为什么嫦娥三号探测器的发射窗口要选择在12月2日1点30分?长三乙火箭总设计师姜杰介绍,这是综合嫦娥三号探测器的任务需求、长三乙火箭的发射能力、航区测控能力等因素后确定的。 探月工程总体要求火箭连续3天每天有2个发射窗口。经过火箭研制团队设计师大量运算和逐日搜索,最终从上万条发射轨道的计算结果中选出了最优的6个窗口。 12月2日1点30分就是第一窗口时间,宽度是4分钟,意味着长三乙火箭可以在这个时间段内选择一个时间发射,如果在此之前出现突发状况,发射时间将延向50分钟以后的第二窗口。 夜越来越深,寒意也渐渐加重,连“夜猫子”都已准备进入梦乡。此时,长三乙火箭已经顺利完成发射前的各项准备。气象数据显示,此时发射区“无降水、无雷暴、无地面大风”,满足发射前的一切“天时地利”。 时间“滴答滴答”地飞逝,指挥大厅大屏幕上的秒表在飞快地读数,大厅内的指挥口令也越来越频繁。“倒计时30分钟准备”,“15分钟准备”,“1分钟准备”…… “10、9、8、7、6、5、4、3、2、1,点火!”铿锵有力的发射指令在大厅回响,安静伫立的火箭喷出漫天焰火。1点30分,巨大的轰鸣声在西昌发射场的青山绿水间响起,长三乙火箭吐着火舌刺破夜空。执行我国首个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嫦娥三号探测器,在第一窗口时间发射成功。 约19分钟以后,火箭与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分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指控大厅内掌声雷鸣,嫦娥三号探测器踏上了奔向38万公里外的旅程。(陈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