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关注中国航天网“蓝沙发”嫦娥三号任务在线访谈,今天我们请到了两位嘉宾,为大家介绍嫦娥三号着陆的情况,他们分别是: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 嫦娥三号主任工艺师 易旺民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 嫦娥三号着陆器GNC软件项目经理 王佳佳 谢谢两位老师来我们的中国航天网作客,帮我们解答一下嫦娥落月的问题。今天晚上20点59分,嫦娥三号将开始实施月面软着陆,先介绍一下从嫦娥三号12月2日凌晨发射到现在抵达距离月球表面约15公里的位置,这个过程中都经历了哪些重要的节点? 访谈嘉宾 易旺民 易旺民:我简单讲一下,从发射到现在应该是经历了这么几个比较重要的阶段,第一个是从发射以后,一个要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即地月转移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从地月转移到第一次制动,进入环月轨道。第三个重点阶段就是从环月轨道进入100公里×15公里的椭圆形轨道。 主持人:中间先进入这个环月轨道,然后再进入椭圆型的轨道,这两次轨道的变轨操作有什么难点?或者说这个中途的变轨是怎么操作的? 易旺民:进入环月轨道它是一次制动,就是一次成功,然后从环月轨道到一百公里的椭圆轨道是在背面制动,所以这两个对我们整个探测器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难点。 主持人:那中途变轨修正是怎么实现的? 易旺民:轨道的修正来说,一般都是通过我们的发动机进行轨道的调整和修正。 主持人:一般像咱们这种,在月球上的探测器的话,需要几次轨道的修正? 易旺民:一般来说这种大的轨道,它的次数是根据它的需要进行调整的,主要是有两次关键性的,就是中间有几次因为轨道修正的比较好给取消了,每个阶段有一次主要的修正。 主持人:如果每次修正比较成功的话,就会取消下一次修正是吧? 易旺民:对。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嫦娥三号探测器10日成功进入15公里×100公里的椭圆轨道。对于已经近在咫尺的月球,嫦娥三号为什么还要绕月飞行4天后才着陆? 易旺民:因为整个嫦娥三号着陆器它落月以后,它的一些设备需要工作,这个时候它需要用蓄电池来进行供电,它在100公里×15公里的椭圆轨道上,需要在这个轨道上找蓄电池进行充电,把蓄电池充满电需要四天时间。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从15公里的近月点到月面的降落,是整个任务当中最关键的难点,为什么说这一部分的难度系数是最大的? 访谈嘉宾 王佳佳 王佳佳:首先要在这个点上速度能刹下来,这一点很关键,将关系到我们能不能落在预想的区域里,然后继续往下落,就是选择到这个着陆区之后,虹湾这个地区它基本上是平坦的,但其实里面的一些局部地区也有一些坡度,这些也都是存在的,所以往下再怎么选择一个良好的着陆点,这也是很有难度的。 主持人:从15公里到最后的下落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易旺民:720秒。 主持人:它的速度怎么样? 易旺民:速度变化从1.7公里/秒一直到零,这是它最好的一个缓速下降阶段。 主持人:它的姿态方面有调整吗? 易旺民:从100公里×15公里的椭圆形轨道,到这个主减速阶段它的姿态要有调整,要改变俯仰角,它是垂直落下来的,所以它的姿态也要调整。 主持人:之前我还看到有专家说这个软着陆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易旺民:刚才说了这个软着陆的时间是720秒,在这个时间之内它的速度变化也很快,从1.7公里/秒到零,在这个时间段内人是不可能干预的,所以它整个下降的过程都是靠导航控制的系统,一旦启动了软着陆的过程,就是不可逆的。 王佳佳:我是觉得就像刚才说的这样,整个的系统都是自主导航控制,如果真的有什么问题的话,燃料也不足以支撑我们再重来一次。 主持人:所以必须要一次成功,嫦娥三号下降的时机是怎么选择的? 易旺民:它主要是综合几个角度考虑的,在月球表面它没有空气,它的温度变化很大,在月昼温度太高的时候对它有影响,所以我们选择了它的一个着陆时间,就是尽量在避开月昼温度最高的点。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希望它降落以后,因为我们的蓄电池需要充电,对太阳的高度角有要求,要保证它的充电效率,借助这种温度不太高的机会,软着陆以后又能够给探测器充电。 另外我们也想让整个探测器在月昼工作的时候尽量长一点,所以我们选择现在的地球时间是20点59分,我觉得此时的月球相当于地球早上八九点的样子,或者七八点的样子,这个时候温度也不高,落下去以后它很快就能够充电,充完电以后工作的时间可以比较长。 主持人:之前有报道说嫦娥三号动力下降的过程分为六个阶段:主减速段、快速调整段、接近段、悬停段、避障段和缓速下降段。请专家帮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各个阶段大概是什么样子? 易旺民:主减速段主要是进行主减速,探测器进行一个减速阶段,就是从1.7公里/秒降到接近零的一个比较小的预定区内。快速调整段跟主减速段和接近段,是两个阶段的一个互动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刚才主减速段是从15公里到3公里,快速调整段是从3公里到2.7公里,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一个调整和试验,它的姿态也会进行一些适当的调整,接近段主要是从2.7公里到100米,这个阶段是用光学成像敏感器进行避障。 下一个阶段是悬停阶段,悬停阶段主要是进行避障物的一个精检测,看看我们预定的着陆点,看有多少个大的石头,多少个月坑,就是这些事情,这个阶段主要是用三维成像敏感器。就是看这个着陆的区域有多少障碍需要避开。 第五个阶段应该就是避障段,避障段就是从一百米到三十米,这个阶段主要进行避障,精确选定过的理想着陆区。最后一个阶段就是缓速下降段,一直到接近两米左右。 主持人:速度是多少呢? 王佳佳:应该是每秒两米左右。 易旺民:两米每秒左右的速度,一直到触地的时候。 主持人:在落月过程中,嫦娥三号上的7500牛发动机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台发动机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负责研制的,它有什么先进之处?和传统的发动机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易旺民:因为在整个的地月转移、轨道修正,包括动力下降段,它的发动机的性能,包括对推力提出了一个比较高的要求,要求有1500牛到7500牛的范围,传统的发动机是根本实现不了的,所以它具有大范围的调节。 另外一方面从它的可靠性来说,因为整个燃烧对7500牛的发动机可靠性也很高,所以7500牛的发动机,在这方面是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在国际上也是先进水平。 主持人:就是说它可以随时进行推力调节是它最先进的地方是吗? 易旺民:对,它是无级调节的,是光滑的。 主持人:我们知道嫦娥三号着陆器在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上工作,在这么远的距离科研人员是如何对它进行控制和通信的?还要控制它进行一些操作,这是怎么实现的? 王佳佳:这个首先是我们测控站,现在是全球定位,而且这一次又加了两个探测网,只要这个探测是通的,我们可以通过注入遥控指令,可以控制探测器的工作。 主持人:不需要中继卫星吗? 易旺民:不需要,刚才咱们也讲了,咱们在深空探测中的探测器,有比较好的测距功能,测量范围也很大。 主持人:为什么嫦娥三号要选择虹湾作为着陆区? 易旺民:整个项目立项的时候,一共有五个着陆点,那么选择五个备选地点的时候,主要是从以下几个要素来考虑的:第一个就是它的热控。月球跟地球一样,纬度越高温度就越低,这是从热控的角度来说的。 第二是光照,就是太阳光日照的角度,纬度越低,太阳的高度角越好,蓄电池充电效率越高。 第三个叫质量瘤,从月球表面来说坑坑洼洼,探测器在这个分析的过程中对测控就会有影响,希望这个着陆地与月球表面的质量瘤距离越远就越好。还有一个好的因素就是测控,希望它的测控幅度和测控的效果比较好。 基于这几个因素,排在第一位的主要是热控的角度,因为热控很复杂很难,第二个就是日照,第三个是质量瘤,这个权重是这么排的。综合打分以后,虹湾它的综合得分是最高的,所以我们选择了虹湾。 从另外一个角度,虹湾周围是有月海,以及一些坑,对科学探测的角度来说处于交互的地方,有更多的科学探测的意义,所以我们就选择了这个地方,还有一点就是别的国家也没有去过。 主持人:这个虹湾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地形地貌呢? 易旺民:它的区域是一个南北宽91公里,东西宽是350公里的一个区域,它是一个比较平的区域,相对而言它里面的月球坑比较多,但是都比较小,大的石块比较小,因为大的石块在着陆的时候对探测器有较大的影响,还有它的坡度大部分都是很小的坡度。 主持人:它相当于是在北半球和西半球是吗? 易旺民:可以这么理解。 主持人:这个面积如果量化的话是一个什么样的面积? 易旺民:2.7万平方公里,可能比北京市要大一点。 主持人:我们知道之前“嫦娥二号”获取的7米分辨率全月图,以及分辨率1.3米的月面虹湾局部影像图,这些图片对“嫦娥三号”实施登月计划有什么样的意义? 易旺民:这些图片对它的着陆场和着陆区域的选择,应该说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7米的月球表面传过来的图来说,进行一个区域的选择,因为它的整个虹湾是全覆盖的。分辨率是1.3米的成像来说,我们通过嫦娥二号的图像分析得到两点结论,第一点结论是在虹湾地区月坑和大石头相对而言比较少,另外一方面就是它的坡度小于五度,这个数据的分析结果,跟美国的分析结果是一样的,这也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的数据跟国外的数据是一样的。 进一步来说,我们在刚才讲的虹湾地区面积是91公里乘350多公里,事实上1.3米的这个成像是91公里乘12公里的窄条里面,在这个窄条里面我们发现了三个着陆的安全区,每个安全区里面一米以上的石头比较小,坡度角小于五度。 这个地方是一个非常适合嫦娥三号降落着陆的地方,嫦娥三号在这儿降落又比较安全,可科学探测的目标又比较多,所以它对我们最终的着陆提供了一个非常直接的一手资料。 主持人:所以就成了嫦娥三号最终降落的三个安全区里的其中一个是吗? 易旺民:这三个安全区作为我们这次着陆的首选,但是整个下降的过程,包括轨道的控制精度,各方面还有很多惯性。 主持人:刚才咱们说的1.3米分辨率的精度,是不是他们都能看清楚了? 易旺民:比较大的可以看清楚。 主持人:虹湾地区较为平坦,但月球表面仍然存在坡度、石块等不确定地质条件。它如何最终选定在一个安全的地点降落? 易旺民:可以说是两个阶段,一个是从2.7公里到100米的距离,因为这个阶段主要是靠光学敏感器,就是大概看一下这片区域,可能分辨率并不是特别高,但是这个地方哪个地区相对而言更适合着陆,就先往那个地方飞过去。 然后在100到30米的避障阶段,就是三维成像,它是一个避障,这个时候我就在这个阶段选择一个石头比较平整的地方降落。我主要是靠两个阶段来做这个选择的时期。 王佳佳:悬停那个阶段,用成像找到比较安全的一个点,那个地方就是可以看到到底是哪里比较合适。 主持人:就是在悬停的阶段,通过我们的GNC系统,还是三维成像系统? 王佳佳:三维成像判断出这个点,我们就可以知道它是一个安全的着陆点。 易旺民:三维成像就是我们的眼睛。 王佳佳:然后通过一些算法就可以判断出来。 主持人:嫦娥三号在月面软着陆和神舟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都是航天器着陆,这两项技术有什么共通之处吗? 易旺民:神舟飞船的着陆和嫦娥三号的着陆都叫软着陆,但是我先讲一个不同点,飞船着陆地球是因为大气,就是它的主减速阶段,它是靠降落伞减速。嫦娥三号的主减速阶段是靠7500牛进行制动,这肯定是一个最大的不同点。但是也有几个相同点,飞船降落的时候有三个推力器,就是反向推,进行进一步减速,有点类似7500牛一样的。 第二方面就是整个飞船,它的减速阶段也有一个叫被动的反冲机构,装在航天员的座椅下,就是快降落的时候,他的座椅是弹上来的,降落的时候他就可以吸收冲击的能量。咱们嫦娥三号刚才也讲了,嫦娥三号的着陆反冲机构,探测器从30米往下落的时候,它通过着陆反冲机构吸收它冲击的能量,另外防止探测器陷到月壤里面去。 主持人:其实更多的还是不同,因为一个是在没有大气的情况下,一个是在有大气的情况下。 主持人:迄今为止,世界上发射并成功运行的月球车有哪些?它们都是用什么方式登陆的? 易旺民:因为美国阿波罗飞船达到17艘还是18艘,应该是第11艘达到了载人登月。它的着陆方式确实跟我们有点类似,但是它的尺寸更大一点,所以还是会有些差异的。 苏联也打了十几个探测器,他们一直到第八个编号的探测器才着陆,它是直接入轨的,但是它对探测器本身的制动可靠性也比较高,风险很大,后面从11个到18个都是采用跟咱们类似的方式。 主持人:地外天体软着陆技术有哪些难点? 易旺民:我认为主要有三点,第一点就是它的主动下降阶段,对我的推力器,就是发动机要求比较高,就是刚才说的7500牛,对无级调速的要求都很高,这就是最大的难点。 第二个,在下降的过程它是自主导航,在38万公里自主导航这是很困难的。第三个难点就是着陆返航系统,它本身着陆在这个点,可能将近有1.3吨到1.4吨的重量,要落下去,又要不影响我的探测器性能,那么对我的着陆探测器的本身设计也是一个难点。 嫦娥三号的本身重量是将近4吨,一次制动燃料消耗了一部分,下降阶段又消耗了一吨多,最后的时候干重大概是探测器的三分之一,也就是一吨多一点,所以降下来的总重量,我感觉应该是1.3吨或1.4吨。 主持人:如果这次嫦娥三号成功登陆的话,是否意味着嫦娥三号任务已经完全掌握了这种技术? 易旺民:当然了。 主持人:最后再问一个问题,明天就要进行两器互拍,在这之前还要做哪些准备? 易旺民:在之前做准备的时候,第一是着陆器的太阳翼打开,“玉兔”号月球车打开自己的太阳翼,给上面的蓄电池充电。接着它里面的一个桅杆会树立起来,桅杆上面有四个相机,上面可以拍照,拍完照以后,接着“玉兔号”和着陆器分离。玉兔从着陆地点走向月球表面,然后玉兔再转180度反过来给着陆器拍照,接着着陆器也要给玉兔拍照。 主持人:相当于这次嫦娥落月任务都已经成功了。 易旺民:对。 主持人:好,谢谢两位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