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
专题首页
聚焦嫦娥
追踪嫦娥
论道嫦娥
国际探月
关于月球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道嫦娥  >  专家解读 > 航天专家寄语嫦娥三号
航天专家寄语嫦娥三号
发布日期:2013-12-17     来源:中国航天报

从12月2日始至15日,嫦娥三号完成38万公里奔月之旅,抵达了华夏儿女千年的梦想之地,成功登月开展月面巡视勘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承担了嫦娥三号任务五大系统中探测器和运载火箭两大核心关键系统的抓总研制工作,参与任务的科研人员为此长期奋战在研制、生产、试验的各条战线上。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登月梦想,也承载了这些科研人员的热切期望和深厚感情。

嫦娥三号落月成功后,一些工程参与人员应约写下了他们的难忘经历和亲身感受,用这些朴素而真挚的话语,回望研制之路上的艰辛和感动,并表达对中国航天美好明天的真诚祝愿。

孙家栋中科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

2003年我担任探月工程一期总设计师,主持嫦娥一号的研制工作,到今年正好10年。从嫦娥一号升空到今天只有6年,我们的探月工程已经进入了二期阶段,完成了从“绕”到“落”的跨越,发展速度很快。

从嫦娥一号到二号再到三号,每一步都走得很稳、很成功,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有一支非常年轻、精干的队伍,这是我们航天事业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动力和最宝贵的财富。

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最重要的不是天上有多少产品,而是通过航天这个大舞台,逐步培养、锻炼了一支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几岁的人才队伍。如今航天队伍里的年轻人非常热爱航天事业,他们为我们国家航天事业努力学习、认真工作,技术掌握得非常快。

嫦娥团队平均年龄才33岁,这让我非常高兴,并且充满信心,这样一个航天队伍一定会为我们国家今后的航天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他们将会在20年后把中国航天带入黄金时代。

姜杰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

12月2日凌晨,长征三号乙火箭托举嫦娥三号探测器准时起飞,约20分钟后,探测器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当宣布发射圆满成功时,测试大厅里的同志们激动地握手祝贺、相互拥抱。看着大家激动的面庞,我的眼睛湿润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长三甲系列火箭研制队伍的同志们殚精竭虑,以研制首飞火箭的标准,让长三乙火箭以完美的起飞护送嫦娥三号奔月。

发射结束后,我最后一个离开测控大厅,看着队员们由兴奋逐渐恢复平静的背影,我从心里为他们感到自豪,也由衷地感动。他们把火箭视为自己的第二生命,精心打造、细心呵护,用赤诚与奉献护送着如同自己孩子般的火箭遨游太空,用平凡的人生谱写着不平凡的中国运载火箭的辉煌赞歌。

长征三号乙火箭轨道设计团队

相比嫦娥一号和二号,执行落月探测任务的嫦娥三号探测器对发射精度要求大幅提高,因此选择了窄窗口发射,这给轨道设计师带来颇具挑战性的压力。

重大科研任务都面临很多有待解决的新问题,而难关的突破关键在于一线设计师的创新。发射窗口由3个增加为6个,乍看上去只是数量上的稍许调整,但这其中蕴含的是对奔月轨道设计臻于至善的追求,以及竭尽全力确保发射任务成功的主动担当。只有主动思考,积极创新,才能让型号研制不断开拓新境界。

任务成功时,万众瞩目、举国期待,我们轨道设计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也油然而生。诚然,参加任务需要艰辛付出,但在这时候,感觉付出是那么的心甘情愿。

黄晓峰嫦娥三号着陆器测控数传分系统主任设计师) :

看着嫦娥“三姑娘”携着玉兔奔向广寒宫,我们就像看着自己的女儿出嫁一样,心情又激动又复杂。这么多人,这么多年的努力,终于走到了这一步,非常不容易。从立项到成功,将近6年的时间,我们与嫦娥三号一路相伴。

回顾整个研制历程,苦辣酸甜、五味杂陈充溢于胸。通往成功的道路没有捷径,只有从源头抓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经过两千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拼搏,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逐一被攻克和掌握,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嫦娥“三姑娘”以其完美表现“技惊四座”。回想起多少个不眠不休的日子,我们陪伴着嫦娥“三姑娘”一路走过,纵有千辛万苦,依然无怨无悔!

刘瑞刚嫦娥三号着陆器总体副主任设计师):

嫦娥三号探测器带着中国人的期盼成功降落传说中的广寒宫,开始全新的探月之旅,作为探测器研制队伍的一员,我感到非常自豪。

嫦娥三号任务是我国目前最复杂的宇航任务,在近6年研制攻关的日子里,我们始终保持严谨态度,时刻提醒着自己身上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特别是进入发射场后,我们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在确保研制质量的同时,与时间赛跑,整个团队上至“两总”,下至普通的试验队员,一直奋战在测试、试验工作第一线,毫无怨言。正是在全体研制人员的精心研制、精心操作下,“三姑娘”出落得格外壮美,最终一飞冲天,直奔月宫。看着她完美的表现,我们的心情无比激动。祝福嫦娥“三姑娘”,我们为你自豪!

孙岳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控制系统副总设计师助理):

作为长三甲系列火箭研制队伍中的中生代,虽然已经历了近50发火箭控制系统的研制,但参与这次发射嫦娥三号的长三乙火箭研制,还是让我备感压力。

这次火箭有三个特点,一是入轨精度要求高,二是多窗口和窄窗口的发射要求,三是预案的准备要求严格。为此,控制系统从2008年就开始了双激光惯组加卫星导航修正的复合制导控制技术攻关,系统设计、验证和确认的工作量都成倍增长,控制系统进场前即对预案进行了六轮梳理,并安排了专题预案试验,进场后又经过了三轮讨论。

成功来之不易,前路任重道远。作为嫦三任务火箭控制系统研制的全程参与者,在为发射圆满成功而激动的同时,更为长三甲系列火箭再上新台阶而自豪,我期待着见证它的百发成功庆典!

刘东嫦娥三号巡视器电源分系统电源主管):

嫦娥三号任务是我国首次开展的地外天体软着陆任务,它的任务难度和意义从研制之初就决定了这是一场不寻常的战役。我们的研制人员也付出了无数的心血,为了试验,长期离家在外,辗转于全国各地。

怎能忘记京沪两城穿梭的时光,频繁的出差,让我们成了铁路最忠诚的“粉丝”。住在神舟商旅的时间似乎比住在自己家的时间还要长,眼看着前台服务员换了一轮又一轮,但也总有那么几个老员工,堆起满脸的笑容,问候一句“又来了”。

在世外桃源般的试验场,我们曾度过整整一个四季。需要在夜间试验的时候,队员们凌晨3点起床持续工作到次日18点,穿着薄薄的夏装在北京的深秋里瑟瑟发抖。

然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纵使辛苦,为了成功,无怨无悔!

王遨游嫦娥三号巡视器激光点阵器研制人员):

对于大多数中华儿女来说,这是见证梦想的时刻:嫦娥奔月,玉兔欢腾。对我而言,除了喜悦和激动,更多的是自豪漫溢胸间。

两年前我刚走出大学校园、迈入航天大门时,第一个参与的型号工作就是研制嫦娥三号巡视器的激光点阵器。激光点阵器安装在巡视器的正前方,就好比帮助汽车走出迷雾的车灯一样,帮助月球车判断前路是平地还是深坑。

整个点阵器研制项目组平均年龄不到30岁,“被迫”成长的压力是巨大的。这个小小的激光点阵器令我拥有了人生的很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在她的陪伴下与轰鸣的实验箱通宵达旦,第一次在她的见证下体会了年轻一代航天人的坚忍和担当,也第一次在她的凝视下懂得了航天产品研制的艰难和责任。

高晓会长三乙运载火箭速率陀螺仪组合主管设计):

从火箭点火到器箭分离,速率陀螺仪的使命只有短短不到20分钟时间,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产品凝结着速率陀螺工程组多名同志几年的劳动和心血。正是他们对设计环节的精益求精、对产品质量的认真负责和不辞辛劳的昼夜兼程,才交出了这份完美的答卷。正如长三乙火箭“两总”所言:“速率陀螺仪组合经过不断的改进优化,目前的质量和可靠性最稳定,是最放心的产品”。

长三乙火箭完美升空,将嫦三送入预定轨道,自己却一级一级坠落谢幕。每当此时,我的心情难免有些伤感,毕竟这是我们精心呵护了好几年的产品。但这火箭就像我们航天人一样,默默奉献,不计回报,不求名利,一切只为任务成功那一刻的自豪,只为心中那个航天梦的实现。

颜凤霞嫦娥三号着陆器推进分系统研制人员):

我从模样阶段起就参加嫦娥三号着陆器推进分系统的研制,对任务的特点及团队的风格感触颇深。

首度研制月球着陆器,组件和系统等多项技术需要填补空白,难度可想而知。一路走来,坎坎坷坷,终于有了今天嫦娥登月的壮举。回望走过的路,我庆幸遇上了学者型的好领导,他们儒雅的风范,诠释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重要性,他们引导年轻的科技人员敬畏航天事业,珍惜个人发展机遇,袒露的是真情和真爱。

我也庆幸自己加入了一个友好、和谐、智慧的团队,在这个团队里,处处可见互相信任、主动分享的场景,稍年长的设计师带着新人出结构图、出技术文件,但最终文件的主编、签署都是新人,“牛人铁三角”、“最佳拍档”等由此产生,团队也日趋成熟。

【打印】    【关闭】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隐私与安全
京ICP备13027524号 |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209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网站维护:中国航天报社 邮箱:casc@spacechina.com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