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
专题首页
聚焦嫦娥
追踪嫦娥
论道嫦娥
国际探月
关于月球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道嫦娥  >  专家解读 > 探月工程相关专家:认为“探月无意义”是目光短浅
探月工程相关专家:认为“探月无意义”是目光短浅
发布日期:2013-12-19     来源:新华网

嫦娥三号在收获巨大掌声的同时,也有一些质疑之声。探月工程相关专家回应表示,认为“探月无意义”是目光短浅,中国探月工程并没有花太多的钱,但带来了很高的效益。

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说:“美国阿波罗工程搞了10多年,投入了250亿美元,实际还不止。美国当年投入探月工程的钱约占当年GDP的2%至2.5%。我们现在每年投入的钱约占我国GDP的万分之几。相比之下,我们投入的钱不是很多。”

吴伟仁表示,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全世界共开展了118次月球探测。苏联64次,美国54次,当时成功率基本是40%。之后印度、中国、日本等国加入,目前人类探月130次,成功率约51%。中国嫦娥一号、二号、三号连续三次探月成功,成功率很高,这也是我们投入不算太多的原因之一。

针对有人认为“中国探月工程是一个花架子,没有太多实际用处”,探月工程高级顾问欧阳自远说,这是一种目光短浅的看法。开展月球探测与深空探测,对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的重要提升,对新型高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与成长,对新兴学科的诞生与发展,对空间天文研究的促进,对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等各个方面,都将产生并发挥难以估量的巨大作用。

“中国实施探月工程的目的是要从科学的角度去了解月球,同时发展中国的航天技术,带动相关高新技术的发展。”国防科工局新闻发言人吴志坚说,探月工程在航天工程技术方面要逐步突破环绕月球探测技术、月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技术、自动采样返回技术,通过这些技术,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的探月科学和工程体系;同时,为未来开展深空探测逐步积累技术基础。

据了解,探月工程带来的高新技术发展是多方面的,比如大推力的运载火箭技术、深空探测和通信技术、遥科学技术、光电技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以及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等等。

“航天技术产出的成果转移到民用,转移到其他国防领域的使用,需要一个过程,但效益是很高的。”吴伟仁说,美国阿波罗工程投入产出比约1:15,中国探月的控制技术、仿真技术、计算机技术、新材料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造福百姓。(顾瑞珍 余晓洁)

【打印】    【关闭】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隐私与安全
京ICP备13027524号 |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209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xinfang@spacechina.com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网站维护:中国航天报社 邮箱:casc@spacechina.com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