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身披“金甲银装”的嫦娥三号探测器完成转场,与长征三号乙火箭“珠联璧合”,整装待发。 “从最初的预研到最终踏上奔月之旅,经历了模样、初样、正样三个阶段。”嫦娥三号副总指挥谭梅介绍道,“许多关键技术,如7500牛变推力发动机在模样阶段就已经开始研制,有些设备研制历程则长达十年,真可谓‘十年磨一剑’。” 落月点的状况到底是怎样的?这是研制过程中,研制人员思考最多的问题之一。虽然嫦娥二号获取了大量的月表图片,但月面下有没有“陷阱”?又如何让嫦娥三号平稳地落到月面上? 为了消除对落月点状况的不确定性,研制人员建立了包括月表地形地貌模型在内的多个模型,通过系统仿真进行初步分析与设计。 “进入初样阶段后,我们先是把好部件质量关,再对单机进行验证考核,同时,研制了电性器、结构热控器、验证器等,相当于在六七条战线上同时攻关,对探测器必须承受的发射段力学环境、空间环境、月昼月夜环境等进行充分测试。”张廷新介绍说。 据了解,研制人员还特别设计了模拟地球六分之一重力状态下的各种试验,模拟软着陆冲击、月面移动试验中的月壤、光照环境;在机构等性能试验中,模拟月尘环境、舱外设备月夜储存环境等,并根据试验标准进行再分析。研制人员通过对薄弱环节的不断改进,逐步提高嫦娥三号的性能。(许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