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后不到3年,嫦娥二号卫星就顺利升空,在我国卫星型号快速研制方面积累了重要的经验。嫦娥二号卫星总指挥张廷新欣慰地说,这颗卫星的特点,让其经受了四大考验。 一是产品状态多。嫦娥二号卫星上共有214台硬件设备,它们有着不同的状态。其中,继承了嫦娥一号卫星的产品大约有85%,做过适应性修改的产品大约占10%,新研制的产品大约占5%。 “嫦娥一号卫星研制时,所有的产品都统一上星,统一做试验,比较齐整。嫦娥二号卫星星上产品的不同状态带来的最大难题是,各类型产品的研制进程不一样。”张廷新介绍说,嫦娥二号卫星研制过程中,往往存在正样产品和初样产品一起测试的情况,大大加大了风险。因此,研制队伍强化了风险管理。在他们的努力下,一些新研制的关键产品创造了研制周期上的新记录。 二是试验验证难。嫦娥二号卫星上有很多新技术是原来没有遇到过的。比如星上使用的490牛顿发动机,以往我国卫星上使用这种发动机的时候,其在卫星上工作的时间很短,一般卫星到达目标轨道后就切断了。这次嫦娥二号卫星上的490牛顿发动机不切断,要在半年的时间内,连续多次点火使用。为了保证这台发动机连续工作的可靠性,研制人员在地面做了半年多的可靠性验证试验,对其长期工作可靠性进行了充分的验证。 三是产品无备份。嫦娥二号卫星本来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备份星,几乎所有的产品都没有备份,所以当星上产品出现问题的时候,并没有备份产品可供马上使用。“这颗卫星的研制,对技术人员的要求极高,研制难度加大,所以说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张廷新说。 四是研制队伍新。嫦娥二号卫星研制时,我国同时在进行嫦娥三号探测器的研制工作,因此嫦娥一号卫星的主要科研人员都在进行嫦娥三号探测器的研制攻关,这对嫦娥二号卫星的人员队伍组织形成了很大的挑战。在研制过程中,既要对年轻的队伍进行培养,还要严格控制质量,真正提高研制队伍的总体水平和能力,这是嫦娥二号卫星队伍必须面对的。 在嫦娥二号卫星发射试验队常驻发射中心的59人中,第一次来的就达到47人。不过令“两总”系统感到高兴的是,通过嫦娥二号卫星的研制,年轻技术人员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成长速度很快,已经成为航天事业的骨干力量。 鉴于上述四大特点,嫦娥二号卫星研制团队采取了科学有效的管理,特别是在质量方面,更是坚持精细化管理,切实做到了“四严一深入”,即严格状态管理、严格过程管理、严格验收管理、严格归零管理和举一反三,深入进行风险分析和控制。 此外,五院在研制队伍中还不断强化“用成功报效祖国”的使命感、“零缺陷”的工作理念和“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通过多种形式不断强化队伍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质量意识。坚持不懈地开展岗位培训工作,确保每一位研制人员对自己的岗位职责、岗位技能、岗位依据文件和标准规范都一清二楚。在全体研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嫦娥二号研制队伍逐步形成了以“强烈的成功欲望,认真的负责精神,务实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协作素质,精湛的业务能力”为精髓的独具特色的团队文化。 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立志当如斯。在风险多、难度大的型号研制工作面前,志存高远的“嫦娥”设计者们,以前所未有的勇气与魄力全情投入到确保圆满成功中,铺就了“二姑娘”完美的奔月之路。(陈全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