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脑海中常常回放着一些关于老电影的画面、情节以及与之相伴的经历与故事。从小学到工作的相当长一段日子特别幸运,在饕餮电影盛宴中我度过了快乐的成长岁月。现在回想起来,什么《地道战》、《地雷战》、《闪闪的红星》、《侦察兵》、《桥》、《霓虹灯下的哨兵》、《渡江侦察记》等等,许多电影都看过不止一遍。 那个年代,父母单位里定时放映的露天免费电影是“雷打不动”的保留节目。科研工作平时非常辛苦,能偶尔在晚上下班后,与家人朋友一起去看一场电影是极大的乐趣。那时的孩子们,除了做好功课以外,最关心的莫过于电影放映消息了。掌握信息的“灵通人士”是孩子们的偶像,一旦有电影放映的消息,还没等吃饭,就先拿着板凳放到放映场地的最佳地方占位置。 等匆忙吃完晚饭,天也擦黑儿了,便立马和小伙伴们赶过去。有时候因为板凳被别人挪了地方,还会产生一番争执呢。许多国产老电影,几乎百看不厌,于是渐渐演变成一次次的观众与电影人物重逢的欢聚。快嘴的孩子总是在主人公要说出重要台词之前抢先说出来,而且模仿得惟妙惟肖。大人们便会用手揪他们的耳朵来表达不满和显示“权威”。最令大家激动的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影片,音乐激昂的片头曲和金光闪闪“八一”字样的图案最易唤起观众们的激情和掌声。孩子们会自发互动,配合着音乐节奏打拍子。也许,在航天人的心中,所有有关爱国奋进的主题电影,都能引起极大共鸣吧。 那个年代的许多单位都有自己的电影放映点,同时还配有专职或兼职的放映员。父母单位的放映员姓夏,大家都称他“ 夏电影”。可能是巧合,几乎他一放电影就下雨,观众们对此很有意见,常埋怨那个放映员“夏电影”:不下雨不放电影,一放电影就下雨。我参加工作后单位里的放映员姓吴,人称“吴电影”。大家又是在“有电影、无电影”的绕口令般的玩笑中享受着电影大餐。再之后,工厂条件改善了,露天电影搬进了礼堂,人们无须自带座椅,不再“饱经风雨”。当年的一些电影台词曾经也成为时尚口号风靡一时,常被大家聊天引用,比如:“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来自《英雄儿女》中的王成;“高,实在是高”那是《地道战》中汤司令的谄媚之语;“阿米尔,冲”是《冰山上的来客》杨排长喊出的;还有“我胡汉三又回来了”,“脸红什么?精神焕发,怎么又黄了?防冷涂的蜡”等等,非常经典。 我们是看着露天电影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我们看电影、评电影、订阅电影杂志,喜欢、甚至模仿着自己喜爱的电影明星,我们被电影这种文化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在荧屏上寻找着自己人生的影子。期待的眼神、纯净的双眸、轻松的话语,这些抹不掉的记忆碎片凝固成了昔日生活的美好画面深深镌刻在脑海里。也许,这正是电影的价值所在;也许,这就是回忆的魅力。 (作者:子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