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耳听是虚,眼见为实”,但作为一个“航天二代”,由于所在单位蛰伏三线深山30年,自己生于斯,长于斯,业于斯,反而“不识真面目”。“航天印象”统统落于有意识而无认识、有感觉而无感触的“感知盲点”。唯一感觉这个群体与众不同的,是偶尔能听到两个种菜的男人,一边浇水,一边在说着技术改进方案;或者两个剁了一盆鸡食的妇人,一边撒食,一边争论某个产品的质量控制要点…… 2000年,企业“出山入市”,“中国航天”的神秘面纱渐渐揭去。又值航天科工成立不久,大力推进军民融合战略,企业逐渐融入国民经济建设并被外界所认识,我也有机会听到了“外人”对“航天人”的评价。 2003年,刚进城没两年,一天下班路上买菜,挑完了才发现没带钱,尴尬地把菜往回搁,菜贩一摆手:“拿去,拿去,有空再给我。”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信任,我反而不知所措:“你也不认识我啊,能放心啊?”菜贩一边忙活摆弄菜摊上的蔬菜,一边说:“看你穿的工作服,就知道你是航天的人。我在这里卖菜好几年了,你们航天人,从来不赖账的,没事。”第二天,为了不辜负菜贩的信任,我一下班早早就往外冲,生怕去晚了,让这十几元钱给航天抹了黑。 2005年,我去北京看望一位小学时的同学。我们从小学到高中12年同窗,他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开了一家小公司。晚餐时,他叫上了他的合伙人,大家边吃边聊。那个合伙人很健谈,最后他突然对我说:“我一直很苦恼,你这个同学啊,人很聪明,就是太认真,太诚实,这适合做大生意,做小生意真不行。今天看到你,才知道原来你们航天人都这样!”我这才知道,虽然我这同学一天也没在航天企业工作中,但在外人的眼中,认真诚实那就是航天品质。 2009年,我带产品去参加一个军转民技术展览会,有个官员模样的人来参观我们的展台。我上前推介,他笑眯眯地说:“我知道你们航天科工。我以前是奥组委的,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期间,很多民营企业中标后,发现原料价格上涨过快,工期又紧,宁可交点违约金,也不愿履行合同了。那时候,是你们航天科工挺身而出,接下了工程,而且也没加价,现成的‘国难财’你们也不发,真不愧你们的这几个字!”说完,他用手指了指展台横楣上那几个鲜红的大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成立的15年,也是自己所在单位快速发展的15年。围墙内,栽下的小树已壮大成荫:大门外,城市的变化让人目不暇接,一片片平房拆,一排排高楼起。 我想,15年间,唯一没有变化、以后也不会变化的,就是我们航天人“求实、创新、协同、奉献”的企业精神。 (作者:王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