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代清官廉吏故事》一书,满眼都是古来贤哲,虽然古语有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还是情不自禁地在扉页写下了八个字——“天地正气、古今完人”。 里面最感兴趣的是《西门豹治邺名闻天下》一篇。原因有三:其一是小学课本就有这个故事,印象极其深刻;其二是西门豹的施政理念值得学习;其三是司马迁在给西门豹作传时对其给出了千古好评,并排比了三种优秀的充满哲理的管理人格和管理模式。 从古至今,作为官吏或者说公务员,廉洁是难得的品格,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是必然的要求。当然仅仅廉洁还不够,还要做能官能吏,这就非常难得,西门豹就是个能官。 司马迁称赞西门豹说“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这“三不欺”反映的治理理念有何不同呢? 子产就是公孙侨,他在春秋时期治理郑国不久,就实现了“门不夜关、路不拾遗”,一改从前“上下不亲、父子不合”的混乱局面。当他去世的时候,百姓为之号啕,孔子也洒泪说道“子产,古之遗爱也!”子产的从政风格是事无巨细,亲历亲为,明察秋毫。各种事物瞒不着、骗不过,藏不住。因此叫“民不能欺”。 子贱就是宓不齐,是孔子的学生。他治理单父这个地方,实现了“不垂裳、不下堂”,只在房间弹琴的地方善政。孔子盘问他,他回答说不要看我表面上无所作为,实际上我所用皆贤良,“所父事者三人,所兄事者五人,所友者十有二人,所师者一人”,孔子听罢不免叹息说“可惜不齐治理的地方小啊,给他一块大地方也绰绰有余。”正是由于子贱施政理念讲究用人唯贤、敢于放手,所以“是人见思、不忍欺之”。 而西门豹的治理风格雷厉风行、威风凛凛,对恶势力毫不留情,因此做到了“民不敢欺”。 上述方法代表了不同的施政理念,但是如果我们随意比较和选取那就大错特错了。要知道一切的管理是要看对象、环境、时代等因素的。三个人面对的情况各不相同,所以选取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 因此,西门豹的故事和司马迁的评价,至少告诉我们三个道理:其一,好官是大家都认可和期盼的;其二,要在为民思想的指导下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来实现治理目标,而非简单因循陈规;其三,作官不仅仅是洁身自好,而是要大有作为。 时至今日,我们对执政施政的理念要求更加高了,对善政仁政的期盼已经不再依赖于某些青天大人了,但这并不是说领导们不需要汲取古人的良好作风。中华文明五千年而不绝,很多贤达故事未曾朽,也未曾失去意义,随着对民主政治的不断追求,奉公为民、努力为民、全心为民的思想将不断光大。 (作者:巩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