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正文
笔下春秋 词中硝烟
发布时间:2014-07-10    信息来源:中国航天报

——感怀毛泽东词两首

作为开国领袖的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是一位有着卓越文学才能的大家。从他的诗词中可以找寻一些伟人的足迹。

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此诗作于1927年,新旧交替的激荡复杂之年。年轻的领袖已经在历史的舞台上崭露头角。

作者将秋收起义的过程,巧妙融于内容之中。寥寥几笔“暮云愁”,革命似“霹雳”震九州。不被看好的工人和农民阶层,同仇敌忾,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汇成一股势不可挡的革命洪流,向着腐朽不堪的反动势力汹涌奔去,翻身做主人的时刻就要到了。

这是英雄出世之战,也是首战。他的胸腔里,澎湃的是浩荡的革命热情,词中之气势,大有直捣黄龙、刺破阴霾之意。

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人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这是秋收起义后的一年,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写的词。吸取去年起义失败教训的革命者,积蓄力量准备再度出击。

这时候的共产党人,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认清了中国的革命形势。反动势力的强大,我方实力的弱小,让这场革命演变成了一场持久战、游击战。

年轻的共产党员,制订了一条正确的新斗争路线,以农村包围城市,发动工农力量,拯救中华。

全词以“旌旗在望”起首,表明信心,遥望着“敌人围困”,依旧“岿然不动”,面对如此“森严壁垒”,反而“更加众志成城”。炮声已经打响,革命者无所畏惧,向着敌军前进。

年轻的共产党员,已经在斗争中摸索出中国前进的方向,光明就在不远处。

(作者:李吉光)

[关闭]  [打印]
协办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西安分院(504所) 活动媒体:中国航天网 中国航天科工网《中国航天报》中国航天手机报 承办单位:中国航天报社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隐私与安全
京ICP备13027524号 |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209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网站维护:中国航天报社 邮箱:casc@spacechina.com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