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正文
家乡的水
发布时间:2014-08-05    信息来源:中国航天报

我的家乡位于湖南常德澧水流域西北部,那里郁郁葱葱,物产丰饶,随处可见大小不一的湖泊、溪流、池塘。这里的居民世世代代逐水而居,性情淡泊,对水产极其喜好,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对他们而言,水是万物之灵,既滋养着自己的生命,同时也滋养着灵魂。

印象中的家乡四季变换总以“下雨”为轮回。春雨的连绵、夏雨的汹急、秋雨的阴冷、冬雨的清冽……在不同季节里,雨水的韵味是不一样的,带给人不同的感官体验。在旁人看来,面对一下就是半个月的雨、不见太阳的阴冷日子,很多人可能都会内心长草、心生烦躁,但是对于澧水流域的居民而言,在这样闲适的日子里,正是串门走亲戚、唠家常的绝好时机。想象一下,室外葱葱郁郁,小雨淅沥,空气沁人心脾,场景似山水油画;室内饭菜喷香,觥筹交错,人面如桃花,其乐融融,这是何等畅快。小城慢生活的惬意正是雨水带给大家最好的福利。

或许是因为有水的滋养,这里的人不仅肤色好,脾气也好。当地人说话很柔和,温润如玉,眉宇间也是含笑的。走在熙熙攘攘的街上,随处可见笑脸。妹子说话就像含着一个糖块,让人非常舒服。由于地处官话区,所以澧水流域的方言非常接近普通话,一点没有湖南其它地区方言的晦涩难懂。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在这里被改造成了软语腔调,透露出生活在此处人们的满足和从容。

水不仅滋养着心灵,同时也为生活在澧水流域的人们提供着上等的食材。这里的人对鱼有超乎寻常的热爱,也非常擅长做各种鱼。由于水域辽阔,这里水产品种极其丰富。甲鱼、鲫鱼、草鱼、鲢鱼、胖头鱼、黄鸭叫……各种鱼在擅长制作美味的人们手下都能变成一道道极具风味的美味佳肴。这里的人喜欢用钵子来烹饪各种鱼类,豆豉和辣椒是必不可少的配料,将煎至八分熟的鱼肉放在钵子里用文火炖,至汤汁完全融入鱼肉后再享用,汁鲜肉嫩,金黄的鱼肉上铺满了各种辅料,一看就让人流口水,趁着热气一口下肚,齿间留香,让人回味无穷。一到腊月,家家在准备年货时必不可少的佳肴中有一道就是“腊鱼”,从澧水中捞出鲜鱼,用盐腌制,用樟木柴火熏烤,再经过风干,直到摆上正月的饭桌,成为一道绝佳的下饭菜。每一道工序都必不可少,腊鱼全部制作完毕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他们用这样的方式年复一年迎接新年的到来,犒劳自己一年的辛苦付出。

提到澧水流域由水衍生出来的福利,就不得不说米粉。米粉是这里的人们“偏嗜”的一道美食,他们始终相信,只有澧水制作出来的米粉才是“那个味儿”,别的地方生产加工的米粉都满足不了口腹所需。美好的一天从吃一碗米粉开始。细软绵长的米粉,配以香浓的牛肉汤汁,是这里经典的早餐吃食。一直到今天,很多漂泊在外的游子回到家里后要做的第一件事依然是跑到米粉饭馆里享用一碗香喷喷的米粉,来慰藉自己那颗思乡的心。

由于对澧水非同寻常的膜拜,这里的人坚信,豆皮、豆腐、米粉、米酒等这些“水做的食物”,只有家乡的才是原汁原味。很多旅居外地的人,无论走多远,包里都会揣着一瓶家乡酿制的豆腐乳。他们觉得,这才是家乡的味道。

时光流逝,工业经济的兴起没能冲淡这里的人情味,让这座农业小城依然保持着古色古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或许就是因为水的缘故。当年承载着货运重任的澧水码头早已不现当年人来人往的热闹场景,取而代之的是安静静谧的闲适画面。岁月更迭,时代变迁,澧水依然守护着她的子民,等待着游子们早日回家。

(作者:欣然

[关闭]  [打印]
协办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西安分院(504所) 活动媒体:中国航天网 中国航天科工网《中国航天报》中国航天手机报 承办单位:中国航天报社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隐私与安全
京ICP备13027524号 |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209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网站维护:中国航天报社 邮箱:casc@spacechina.com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