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航天的型号试验回忆 流泪,是一种生理现象,也是一种情感流露。我从呱呱落地到如今不知哭过多少回,但从没有像因某型号任务而掉过那么多种多样的眼泪。 高兴的眼泪 我从1960年参加航天工作,到1980年已20年,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自己亲自参与研制的成果上天。20年中,虽然搞过多个项目和产品,但由于各种原因,始终没有能够上天,甚是遗憾。 1980年“某型号”任务上马,被列为国家重点任务,我被任命为分系统的主任设计师,想到多年梦想终于有机会实现,不知不觉就流下了高兴的泪水。 经过五年技术攻关,1985年春,型号任务的系统摸底试验开展。虽然已经做过大量测试,但这次试验能否成功,我的心里还不是很有底,毕竟它是一件复杂的高科技设备,同时也是我所在单位的第一个上天产品。试验结果不仅是对过去五年攻关工作的评价,而且将直接影响到型号任务以后工作的开展,我感到压力非常大。 进行试验的那天清晨,所长和党委书记带领我所参观同志早早来到试验场,看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老李,我们给你们分担压力来了”。正满心忐忑的我突然听到这么一句话,顿时被感动得热泪盈眶。试验开始了,只听“轰隆”一声,型号产品正确地飞向预定目标,成功了! 辛酸的眼泪 在摸底试验成功的基础上,1985年秋的系统性匹配试验紧随其后。但是,初期结果不理想,于是,有人怀疑是我们的某项产品有问题。 当时,我的心情十分沉重,赶紧找问题想办法。试验队的队员们不辞辛苦,在茫茫戈壁滩上硬是找回了“失败”设备,连夜送回北京检查、测试。 结果发现,虽然该设备从500米的高空掉落,但它仍然工作正常。这不仅说明该设备没有问题,而且恰恰证明它具有相当好的可靠性。 最终,该试验也通过排查出其他问题而取得圆满成功。多日来我心里的压力与委屈烟消云散,辛酸的眼泪也咽下了肚子。 喜悦的眼泪 1987年春进行了型号任务的全系统试验。试验场上无比安静,但听一声口令,只见一条火龙腾空而起,直冲蓝天,向目标飞去。遥测数据表明所有设备工作正常。不久,眼见目标变成一团火球坠向地面,远处传来一声轰鸣,寂静的人群顿时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我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眼泪夺眶而出。接着第二发、第三发,发发成功,我参与研制的设备全部通过实地考验。 全系统试验成功后,转入了设计定型阶段。这一阶段是该型号任务中最紧张、最关键、工作量最大的时期,是完成任务的最后冲刺。特别是定型试验,责任重大,一旦失败将前功尽弃。 1988年春夏之交,我又一次来到试验场。定型试验本就极为复杂,可还是出了个棘手状况,这个状况以前从未遇过,而且根本说不清楚问题出在哪里,说不清楚比发现问题更可怕、更揪心。 时间一天天过去,我和同志们经过多次反复查看地面记录数据,终于找出了原因,采取了措施,解决了问题,定型试验圆满地划上句号。惊吓过去了,我流下了喜悦的眼泪。 怀念的眼泪 经过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设计定型工作,通过了上级鉴定和验收。该型号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我们所研制的多种设备分别获得了航空航天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二、三等奖。现在产品已大量生产并交付部队使用,我们完成了国家交予的任务,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看到自己参与研制的产品上天,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这是我最大的快乐。如今我已退休,离开了心爱的航天事业,心里却常常挂念工作的事情,不禁流下了怀念的眼泪。那段与同志们共同奋斗的时光,永生难忘。 眼泪告诉我:曾经高兴过,曾经感动过,曾经辛酸过,多少的兴奋和喜悦,随着时间都沉淀成了留恋和怀念…… (作者:李孝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