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我从1976年投身于航天事业,至今已有38年了。一路走来,内心总有一个伟大的航天梦在鼓励我前行,让我勇往直前,坚定不移。 38年前,外语专业毕业的我加入了航天队伍。为了尽快胜任工作,又好又快地翻译与航天相关的英文资料,我自学了高等数学和普通物理。 如果说笔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的话,那么口译的要求应该是“快、准、顺”了。每次承担专题讲课和技术座谈的口译任务时,我都十分注重事先准备和事后总结。虽然航天业务的技术交流大多都使用英语,但是你无法预料来访者的英语是哪国口音的。为此,我还自学了德语和法语。 我经历了中国气象卫星从无到有,从初级到先进发展的全过程。我的任务是了解国内外航天领域技术水平的差距,协助广大科技人员技术攻关。多年来,在我的协助下,看到一个个难题得到解决,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其中有两件事情印象深刻:对地球同步轨道空间飞行器带电问题的及时报道和仅花半天时间就与负责具体技术任务的科技人员一起搞清楚一个长期争论不休而悬而未决的问题。 记得2002年,我参与了气象卫星的保险宣讲工作。接到任务后,我及时与各分系统人员进行沟通,按照保险经纪公司的要求精心起草了宣讲稿。去欧洲宣讲时,许多保险商都对宣讲的技术性和全面性表示肯定和赞扬。 宣讲后、发射前是书面答复保险商提问的时间,由于不同地区存在时差问题,我不得不夜以继日地连夜翻译并及时答复保险商们的提问。虽然“风云一号D”最终由中国航天保险联合体承保,但这番努力使中国市场步入一个国际惯例,即航天保险经由保险经纪公司来安排,打破了联合体事实上的垄断并且降低了费率。这份工作让我有很大的成就感,我感到快乐无比。 (作者:朱卫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