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正文
中国人的月亮情结
发布时间:2014-10-31    信息来源:中国航天报

月亮在中国人眼中,从来都不是一颗普通的星球,氏族宗教、神话传说、诗词歌赋、民俗习惯等都赋予了她深刻的文化内涵。月有升落圆缺、隐现明暗,每一种意象都关乎人类精神和命运的传承,包含着祖先们的悲伤与欢乐。

在中国,与月亮相关的神话传说中,数“嫦娥奔月”流传最广。据《淮南子·览冥篇》记载,嫦娥偷吃不死药飞天后,在月亮上化成了一只蟾蜍,这里丑化嫦娥暗示了当时中国女性地位的下降。后来“蟾蜍”这一形象向“美女与玉兔”的转变,又表明嫦娥在后世的地位有所提升。这不仅与中国文化崇尚“阴柔”有关,文人墨客对月亮的反复吟颂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中国人对月亮的崇拜

古人云:“太阳生于东,月生于西,此阴阳之别,夫妇之位也。”月亮在中国人眼中大多是女性的象征,古时候人们对月亮的崇拜源自于对母亲生命力和生殖力的敬畏。月崇拜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中国很早就有祭月的礼俗。

古人称日为“太阳”,称月为“太阴”,远古先民认为月亮的盈亏变化体现了神奇的生命力。中国人向往天人合一,相信生死轮回,大概与月亮周而复始的圆缺盈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与西方人崇尚太阳不同的是,中国人对太阳并不亲近,太阳大多数时候都是灾难的源头,所以英雄后羿才要射日,也才有了后来嫦娥奔月的传说。

一个民族的文化、性格与之信仰有密切关系。阳刚的盘古开辟了天地,但创造人类的却是阴柔的女娲娘娘。与西方人好斗、冒险的外向性格相比,古代中国人的性格似乎以阴柔为主。古人云:“君主阳,臣为阴,臣民当躬行收敛。”后世儒家主张温柔敦厚的内向型性格,老子主张无为、不争,中国智者大多具有忍让大度、功成身退的胸怀。

中国的月亮传说

“嫦娥奔月”的故事,想必是家喻户晓,但月亮上的玉兔、吴刚和桂树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却很少有人说得清。

相传,西河人吴刚,学仙有过,谪令伐桂。月桂高五百丈,树创随和。传说中,吴刚不停地伐桂,但月桂乃不死神树,因此吴刚也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伐桂。还有另一个传说,讲述的是南天门的吴刚与嫦娥关系很好,此事激怒了玉帝,于是罚吴刚去月亮砍树。

神话传说中的吴刚是个悲剧人物,但玉兔的故事就温情多了。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对修炼了上千年的兔子成仙,雄兔被玉帝召唤至天庭,在南天门偶遇被押送去月宫的嫦娥,雄兔十分同情她,回到家中与雌兔讲起此事,夫妻决定将最小的女儿送去月亮陪伴嫦娥,于是月亮上便多了一只可爱的兔子。

中国文人笔下的月亮意象

月亮在中国文人的笔下被赋予了清逸、相思和寂寞的灵魂,不少文人墨客都喜欢借月抒发人生感怀。

中国的月亮诗词多半是富有哲理的,月亮作为一种永恒存在的象征显得无比神秘,似乎夜夜与君相伴,却从不得靠近半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官场失意的文人们总喜欢对着月亮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思乡”是游子们创作时不变的主题,“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人如影随形的乡愁往往寄托于明月来传递,望月思乡激起了大家的审美共鸣。与乡愁相伴的还有相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肠愁,化作相思泪”,不同的诗句反映了对亲人、爱人同样的相思之情。

中国文学中对月亮的描写,除了表达相思、寂寞以外,还有恬静美好的意象。朱自清笔下《荷塘月色》中,写到“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还有“到处都弥漫着碎银般柔和清澈的月色”。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月亮呈现出了柔和、宁静、朦胧的美,这与中国文学中追求含蓄、清幽、淡远的境界十分吻合。

(作者:任悦鸣)

[关闭]  [打印]
协办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西安分院(504所) 活动媒体:中国航天网 中国航天科工网《中国航天报》中国航天手机报 承办单位:中国航天报社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隐私与安全
京ICP备13027524号 |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209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网站维护:中国航天报社 邮箱:casc@spacechina.com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