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之际,走进了心仪已久的浙江绍兴。向往绍兴,是因为有“书圣”之誉的王羲之在绍兴兰亭与朋友们在“曲水流觞”中,借着酒兴写出了名震千古的《兰亭集序》,是因为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秋瑾的鲜血洒在绍兴,但最勾人心魄的是鲁迅先生的故居在绍兴,鲁迅的著名小说《孔乙己》描写的人物孔乙己是绍兴人…… 参观鲁迅故居后的当天晚上,便迫不及待地想品尝一碗孔乙己喝过的酒,吃过的茴香豆。在小铺老掌柜的热心推荐下,不仅买了一坛2斤装的古越龙山酒,又“排出”几元钱带走一袋当年孔乙己吃过的茴香豆。临走时,老掌柜大概看出了我与朋友是一对儿“酒徒”,好心地提醒说,这酒后劲很大,不要喝多了。但是,常常喜喝五十多度高度白酒的北方汉子,一看怀中之物只有区区十五度,再一想当年孔乙己还喝两碗,便一笑而去。 古越龙山酒是黄酒,与当年孔乙己喝的属同一类酒,呈琥珀色,倒入杯后便散出一股淡淡的、诱人的馥郁芳香,但入口后便感觉有一股甜中有酸有苦,还有一种辛、鲜的涩味,口感不如白酒、啤酒、葡萄酒那么单纯、那么爽。 茴香豆呈青灰色,是用蚕豆、俗称罗汉豆加茴香、桂皮等慢火煮熟后晾晒而成,外皮皱巴巴的,豆肉十分柔韧、耐嚼,咸中有甜、有清香味。 因一心只想品尝一番当年孔乙己喝过的酒,所以也就不管不顾什么味道醇正不醇正了,大口大口就着茴香豆与其它菜肴喝将起来。但是,因从前没喝过该酒,也不知其酒力到底有多大,便与朋友提醒,要悠着点喝,不能将一坛酒喝干,以防醉倒在异乡,被人耻笑。可是,喝着喝着尽忘了提醒,将一坛酒喝了个一干二净。所幸没有醉倒,也没感觉到晕天晕地。于是乎,内心便涌出一阵窃喜:该酒力度不过如此。 一觉到天明后,想起了昨晚、想起了酒,才领略了该酒性醇和绵长、挥发慢后劲大的特点。上网一查,才知黄酒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普遍酿造,是中国汉族历史上最悠久的酒种,而黄酒文化的发源地就是绍兴。绍兴的古越龙山黄酒,早在1915年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就捧获金奖,是我国著名的八大名酒之一。并于1988年被列为钓鱼台国宾馆唯一国宴专用酒,1997年为香港回归庆典特需用酒。同时,还知道了黄酒含有18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止血驱寒、补血养颜、通经活络、抗衰护心、解毒、护养肠胃肝、减肥美容等药用疗效。由此,才明白绍兴人、包括孔乙己为什么喜好黄酒,该酒为什么能够畅销江、浙、沪、闽南东部,远销日本、东南亚、欧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他当年可能不知道黄酒有那么多功效,他只知道这酒能暂时麻木他的神经,忘掉科举场上的失败、淡忘丁举人等对他的侮辱和羞辱。说实话,年少时学习这篇课文时,在对封建社会痛恨的同时,对孔乙己是十分同情的。但是,今天在绍兴、在喝了酒后重温《孔乙己》一文时,却对孔乙己的看法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其原因是在当前这个人员流动加快、就业容易、个人发展空间巨大的时代,在我的身边就有一些类似孔乙己的年轻人。他们比孔乙己幸运,不仅赶上了好时代,还取得了大学文凭,但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场面,他们不是勇敢地去面对、去竞争、去奋斗拼搏,而是高不成低不就,无所事事的“窝”在家里好喝懒做,啃老。也幸好他们有父母供吃供喝,如若不然,我想他们也会像孔乙己一样,去干些偷鸡摸狗之事,在人们的鄙视下了却一生的。 由此,愈加感觉到鲁迅的《孔乙己》一文,不仅是一篇对当时封建社会制度和科举制度深刻批评与控诉的犀利之文,也是一篇对封建思想毒害下麻木不仁、自甘堕落和“好喝懒做”孔乙己的批评与讽刺之作,更是一篇对现在青年具有较强警示意义的醒脑之作。 这也算是在绍兴、在品尝了黄酒之后的一些收获吧! (作者:杨世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