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总听到人们在说:生活是越来越好了。说这句话,大抵是说物质越来越丰富,再不需要省吃俭用,为衣食住行担忧。然而,安逸的生活却让原本敏感的身体变得迟钝,总感觉有什么东西在流失。 在大学里,我很幸运地遇到了一位优雅的老师,她总是梳着整齐的发髻,穿着典雅的旗袍。有一次,她在课堂上兴致盎然地讲布伦塔诺心灵哲学时,突然柔声细语地感慨道:“我们的生活,现在越过越粗糙了,心也一样”。那天午后的阳光打在她白色的衣服上,我们仰望着她,感慨原来女人的美会随着岁月流逝愈发有味道。 工作以后,开始回味大学生活的点滴,常常会想起这句话,想起短短20多年的光景,走过、见过、感受过的种种。自己的生活真是越来越粗糙了,连带着心也变得麻木而钝化。尽管还记得稻谷成熟后,风车呼呼吹响的声音;记得那时候,漫山遍野长满的蒿草。但风吹起,蒿草的絮被带走,一如逝去的年华,再也找不回。 过去生活其实是讲究细致的。因为物资缺乏,吃穿用度都是从长计议。所以那时候工匠也多,碎了的锅碗和水桶只要没有碎成渣子,他们都有本事对上茬口,再打上补钉,便不再漏水。 我的家乡是一个小镇,阳光充足,最适合晒辣酱,每年辣椒成熟到红彤彤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摘上好几大筐。勤劳的主妇们将洗净的辣椒搁在案板,手起刀落,拌上新磨的小麦和切好的刀豆,放置在敞口的大缸里开始晒酱。晒足了日头,酱也从鲜红的颜色变成了成熟的暗红色。现在,谁还会耐着性子一日日辛苦劳作,只为等待自然季节的转换和生命的演变,等待自然的馈赠。 偶尔逛街时路过街角的旧书店,看到门口张贴着大字海报,书已经廉价到了论斤卖,却再没站在书店门前踮着脚尖张望、眼里闪着光芒的孩子。我们曾经那么渴望书籍,书里有善良独立的简·爱,有美丽狡黠的斯嘉丽,还有不顾一切追梦的堂·吉诃德。如今,那些泛黄的书籍不知静静躺在哪个角落、呼吸着空气里的灰尘? 也许,过去更叫人怀念,起码那时人们对自然有敬畏。没了敬畏的人,该如何存在?心若碎了,自己都不知,也是补不得的。在岁月里,最怕失了分寸,乱了脚步,不能优雅地老去。 (作者:邓家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