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正文
航天史上最著名的太空救援行动
发布时间:2014-12-05    信息来源:中国航天报

——观纪录片《十万火急之阿波罗13号》有感

1970年,美国执行了阿波罗计划中的第三次载人登月任务,土星5号运载火箭成功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但阿波罗13号却在飞离地球40多万公里时,服务舱氧气罐发生爆炸,航天器严重受损,三位航天员在太空中经历了缺电、低温、缺水和心理恐惧等问题,最终通过与地面飞控中心密切配合,成功返回了地球,这次任务堪称世界航天史上最著名的的太空救援行动。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寰宇地理》制作纪录片专门讲述这次“人类航天史上成功的失败”。纵观航天史上的惨痛教训,酿成这次悲剧的主要因素正是当年美苏盲目太空争霸和对航天质量问题及安全防患意识的忽视。

太空惊魂

“高速飞向月球的阿波罗13号在太空中突然发生爆炸,三名航天员被困在狭小的控制舱中。”影片一开始便向观众呈现了这骇人的太空灾难。

紧接着,画面回到阿波罗13号发射前的状态,火箭顺利升空,飞船飞离地球,三维动画清晰地描绘出飞船预计绕月、登月和返回的飞行轨迹。然而,就在第二天,2号氧气槽发生了爆炸。影片用了34分钟来描述地面飞行控制人员发现飞船信号显示系统故障、不停解读大量数据、隔离漏气区域,组成“老虎小组”寻求救援方案;航天员猜测自己将如何悲惨地死去,紧张的表情和操控飞船等动作交替出现。主人公们的回忆独白穿插其中,与节奏紧凑的音乐相配合,为观众重现了当年紧张又绝望的情景。

任务进行到第56小时,阿波罗13号正处于灾难的边缘,任何细微的操作失误都可能使三位航天员命丧太空,即便回到地球轨道,最终还是可能在进入大气层时因控制舱遭到破坏而难逃一死。航天员们在地面飞控中心的指挥下,以顽强的毅力,强烈的求生欲望,战胜了恐惧、寒冷、黑暗、疲劳等困难,积极稳妥地实施救生方案。飞船进入大气层,降落伞顺利打开,他们平安地降落在了太平洋中。

深刻反思

1970年春天,美国人戏剧性地在与苏联的太空竞赛中胜出,美国航天局因此雄心勃勃地计划在未来三年内进行7次登月行动。阿波罗13号原本的任务是探测月球高地,研究月球的地质状况和自然资源。

阿波罗13号在发射前的准备过程中,就曾出现过多次技术故障,但都没有引起技术人员的足够关注,在发射前检查时,飞船氧气槽内一个加热组件发生故障,却直到发射都没有被检查出故障的原因。

人类历史上的航天试验、发射失败,多数是由于对质量问题的轻视和安全防患意识的淡薄,整装待发的阿波罗13号藏着这样一个致命的缺陷,发射前却没人知道,这是多么可怕!

任务结束后,美国航天局对整个事件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调查,并对航天器进行了改进,以保证类似事件不会再次发生。但是,任务总归是失败了。

中国现在已步入世界航天大国之列,高密度的发射任务和一直以来保持的高成功率或许会使人放松对质量问题排查和安全生产意识的警惕。但国际上的发射失败案例却时有发生,“质量”和“安全”仍需要时刻铭记,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任务成功与否,更关系到航天人的生命安全。

多少年来,许多人都在反思当年美苏争霸造成的不良后果。那种盲目的太空竞赛使得双方都失去了理智,只是一味地去“比拼”,而忘记了他们开展太空探测的真正目的和深远意义。因此,中国航天一定要引以为鉴,不可盲目追赶、盲目跟风。

中国航天的发展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实际需求,稳步实施各项航天工程,并确保成功,就像影片中飞控中心指挥官克伦兹在实施救援时所说的那样:“我们一定要成功,这是我们的责任。没人知道是否会成功,但要抱着必胜的决心。”

(作者:任悦鸣)

[关闭]  [打印]
协办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西安分院(504所) 活动媒体:中国航天网 中国航天科工网《中国航天报》中国航天手机报 承办单位:中国航天报社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隐私与安全
京ICP备13027524号 |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209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网站维护:中国航天报社 邮箱:casc@spacechina.com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