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正文
雄关漫道 苍山如海
发布时间:2014-12-10    信息来源:中国航天报

2013年12月9日,11点26分,火箭一次正常起飞,12分钟后,卫星未入轨!长征四号乙火箭发射失败!刹那间,无论对于身在发射场的战友们,还是对处于上海的我们来说,有那么几分钟,时间似乎凝滞了。

作为八院运载负责总体工作的我们,还没来得及痛苦,就投入到紧张的故障初步分析排查中。前方着重首区遥测数据初判、加注量计算等复核确认;后方侧重从总体到分系统与故障可能相关模式的设计复查。12月10日零点来临之前,故障已经初步定位。新的一天悄悄来临,持久的鏖战刚刚打响。

忘不了,失败后的那个夜晚。在熬夜写报告时,看到卫星研制团队的朋友在微信朋友圈里互相安慰,我忍不住回了句“对不起”,泪水就止不住流下来……痛在心里蔓延,这样的痛,只有经历过才能体会。

忘不了,却也数不清多少个通宵写报告。单位很贴心地专门腾出房间,购置了行军床,后勤保障组每天都在运转着,其它型号的同事一个关切的问候,一个温暖的微笑中似乎在说“我们是一家人,我们在一起”。

忘不了,深夜在西安咸阳机场,准备飞达沈阳。当同事们登机返沪,剩下我一个人在休息室时,止不住地掉眼泪,不是因为孤单,是终于有机会独自面对自己。

忘不了,在西安做故障地面验证试验时,一个小姑娘送给我两个小蜜橘,心里涌起一阵暖流……汪轶俊副总师在西安止不住地流鼻血,杨修东主任设计师在试验一线坚守一周多,吴佳林副主任设计师数次去北京跟踪导流套无损检测……我们接力在一线,挺过了众多难关。

忘不了,在决定要进行后几发火箭的分解检查再装时,同事们即使有不解、即使有困惑,却没有丝毫怨言,大家不折不扣、保质保量地按计划节点完成了自己承担的任务。

忘不了,2014年1月27日,当别人都已踏上回家过年的路程,我们却顶着寒风到北京汇报,往常繁忙的京沪空中快线,那天却空荡荡没几个人,几乎成了我们的专机。

2014年1月30日,大年三十,每年这一天都有空静下心来回首,给自己一个交待。数着此时已过去50天的归零之路,多少趟西安、沈阳、北京,已经数不过来,身体极限之累、心力憔悴之苦、百感交集之惑,并存交织。斗争过、纠结过,一个词深深地刻在我脑海里——“坚定”,愈来愈理解它的内涵。此时,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型号历程的艰辛,也更坚信会渡过难关、再创佳绩!

经历了无数锤炼与考验,2014年2月13日,故障审查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给出了最终的故障审查结论;3月19日,我们迎来了最后的故障归零评审。归零之路是对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综合能力和意志的考验,我们接受失败,我们直面失败,我们努力了,我们坚强着,我们从失败中学到了比顺利时更多的东西。

有了归零的历练,之后的举一反三、火箭分解检查再装、沈阳发动机跟产、地面试车考核验证、几发火箭密集出厂,我们扎扎实实、一一拿下。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淌着,型号队伍在永不停息地努力着。2014年8月9日至9月8日,长四火箭在两个基地三战三捷,同时上海还在开展1发火箭的全箭集成综合试验、2发火箭的总装,在北京完成了2发火箭的出厂评审。如此高密度,前所未有!

2014年12月7日,长征四号乙火箭再传捷报,这是2014年长四火箭的第五次成功发射,也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200次发射!所有的努力与奋斗,所有的辛劳、所有的付出都在火箭拔地而起、卫星准确入轨的一刻化作幸福的泪水!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整理行装,又踏上新的征程,雄关漫道、苍山如海。

(作者:古艳峰)

[关闭]  [打印]
协办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西安分院(504所) 活动媒体:中国航天网 中国航天科工网《中国航天报》中国航天手机报 承办单位:中国航天报社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隐私与安全
京ICP备13027524号 |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209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网站维护:中国航天报社 邮箱:casc@spacechina.com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