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正文
创作重在得意忘形
发布时间:2014-12-16    信息来源:中国航天报

前不久读到一篇分析毕加索绘画理念的文章,文章讨论了抽象绘画与写实绘画之间的关系,算是对将抽象等同于随意涂鸦的观点进行了反击。

文章中引用了毕加索本人曾说的一句话:“我14岁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之后我用一生去学习像小孩子那样画画。”简单的一句话,其实不仅反映了对于绘画艺术本质的理解,也可以反映到其他方方面面的文艺创作中,例如诗词创作。

一提到古典诗词,人们就自然而然想到用格律去划分。而用格律划分出来的种种形式,可能其本身就会是一种枷锁。

到底什么是诗词?这个问题是难解的。任何限制都会产生禁锢,使得诗词恰恰失去了它应有的童真本原。

在古代,这一点早就被证实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贾岛,他一生都在钻研推敲,但是他的传世之作竟然是一首随心之作: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到了明代更是如此,那些困在八股中的文人,一味地追古索典,诗词作品全部注重形式。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传世的诗作却往往是那些随心而发的作品。

例如袁凯的《京师得家书》:

江水三千里,家书五十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真正的好诗是让人一眼看到就可以忘了格律,不觉得有形式存在,但传达的精神内涵却可以直达心底,产生共鸣。

灵感和基础其实都很重要。大多数人都超不出平凡的作文,一种是不愿意下苦功夫打基础,所以创新就只成了胡乱的堆砌;另一种是基础打傻了脑子,守在八股中出不来了。

天才总是少数,因为大多数人都找不到进退自如的那种感觉。

(作者:郝振山)

[关闭]  [打印]
协办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西安分院(504所) 活动媒体:中国航天网 中国航天科工网《中国航天报》中国航天手机报 承办单位:中国航天报社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隐私与安全
京ICP备13027524号 |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209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网站维护:中国航天报社 邮箱:casc@spacechina.com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