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正文
生活的力量
发布时间:2015-01-26    信息来源:中国航天网

——读《穷时候,乱时候》有感

最早知道姜淑梅老人是在订阅的《读库》看到她两篇文章,文章不长,也不是高深文学,是在她的一段经历,文章里没有生涩的词汇,没有成语,就像是两个人面对面,一个人在给另一个人讲故事。

之后,姜淑梅老人便“火”了起来,自然,她的经历也被人“扒”了出来。后来,她出版了一本书,这本书便是《穷时候,乱时候》。

姜淑梅老人生在1937年,时逢抗日战争时期。她经历过战乱和饥荒,小时候避战乱,四处奔波,嫁人后挨过饿,几乎饿死,后随丈夫至东北。出版这本书的时候,她已经是76岁高龄。

姜淑梅小时候虽然上过几天私塾,也不过认识些许字,距离写书差的太远。而她的大半生都是生活在为了生计辛苦奔波的年代,读书识字更是奢侈。直到1996年,她才开始跟着自己的女儿,真正的学习读书识字,时年她59岁。她识字不拘泥于书本,电视、广告牌、街边小广告都成了她的教材。真正动笔是2012年,她开始用颤巍巍的手一笔一画的用铅笔写,不会写的字就画圈,然后由她女儿敲到电脑里发到自己的博客上。

而后,被《读库》主编相中,发表了她的两篇文章,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书共分两个阶段,前面是《乱时候》,主要是抗战时期,这一部分,作者年龄还偏小,很多文章,讲的是她听来的传奇,带着些许神秘色彩,就好像是在夏天的夜晚,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数着星星,有一个老人绘声绘色的讲故事。而她的确是一个非常会讲故事的老人,用波澜不惊的语言讲着惊心动魄的故事,听故事的人仍在唏嘘回味,讲故事的人却已云淡风轻。会讲故事的本身是因为她就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而我印象深刻的则是《穷时候》里《挨饿那两年》,饥荒年代,她的丈夫去东北打工,她一个人带着年仅三岁的儿子在老家艰难生活,丈夫挣的钱全部寄给公婆,她一分钱都拿不到;队里分的粮食,也要被公婆剥削,最后她只能拿到一些糠。她挖过野菜,刨过树皮,吃过糠,到最后实在没有吃的,和儿子一起躺了三天,眼看就要断气,撑着回了父母家才得以存活。被逼无奈之下,她开始反抗,想办法给自己和儿子过上好一点的生活。二十年后,她在东北扎根,公婆来投奔,她却又不计前嫌,活养死葬。她的经历大约是那个年代千千万万人的缩影,几十年过去,再把当年的经历讲出来,却是平淡无奇的语言,没有夸大,没有愤怒,只是在讲故事,仿佛与她无关。

另一段经历,是她跟随丈夫到了东北,熬过最艰难的时候,终于有了自己的半间房子。赶上坐月子,红糖鸡蛋都吃不起,生完第四天,下炕开始熬碱。穷怕了,就无所畏惧。一个月子坐下来,她赚了200多块。她说,不怕累,怕穷,怕被人看不起,人啥时候最有劲?人穷的时候最有劲。

姜淑梅老人的大半生经历都在跟温饱作斗争,写出来的文章也篇篇揪心。她的文字干净清澈,不卖弄文采,事实上,她也不懂如何卖弄,最质朴的文字,才能写出最戳人心的文章。读姜淑梅老人的文字,悲苦生活里过来的人,却没有传递痛苦,而是给人予希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生活的东西,最好写也最难写。不单为技巧问题,是心胸和性情。”唯有大智慧和大心胸的人才能写出如此有力量却不悲戚的文字。从生命来的,从生活里来的文字,像从土里熬出来的碱,一簇簇一丛丛,莹白而坚硬,有分量。

(作者:田岚)

[关闭]  [打印]
协办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西安分院(504所) 活动媒体:中国航天网 中国航天科工网《中国航天报》中国航天手机报 承办单位:中国航天报社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隐私与安全
京ICP备13027524号 |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209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网站维护:中国航天报社 邮箱:casc@spacechina.com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