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临近,西昌的天气开始变得“不安分”起来。 10月23日19:00,此时距离发射还有整整7个小时的时间,天空淅淅沥沥飘起雨来。这让大家都不禁开始“纠结”起来,因为就在前一天晚上,一场不期而至的雷雨已经“光顾”过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参与发射的每一个人大脑中都浮现出一个问:已经经受住“雷电大考”的长三丙运载火箭和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后面是否还有更大的考验? 当记者从协作楼走出,准备奔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指挥控制大厅的时候,心中的疑惑彻底有了答案,每个参试人员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大战在即,大厅里安静得似乎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听得到,一切有条不紊。这样的信心也来自中午在发射场的探月路遛弯的时候,记者碰到岑拯时所感受到的。彼时,这位长三甲系列火箭总指挥正带着标志性的微笑快步疾走。 22:00,夜更深了。沉寂许久的指控大厅里开始热闹起来,大屏幕开启,一排排跳跃的数字、灯火辉煌的箭体出现在大屏幕上,这意味着火箭发射真正进入“倒计时”阶段。技术区、指挥区的操作人员开始就位,一串串熟悉的指令在耳旁回荡。每个人都在等待点火时刻的到来。 大戏就要上演了。 突然之间,屋顶反复被击打的声音传来,不一会儿,拍打声逐渐变得清晰急促。下雨了!时间在嘀嗒声中流走,屋顶的雨滴“啪啪”砸下来的声音一直都未停止,中间还夹杂着滚滚雷声。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场的每个人都紧张起来,大家都在暗自追问:会不会影响发射?此时指控大厅的操作人员好像没有意识到外面正在下着大雨,他们专注于眼前的屏幕与口中的每一道指令。“以前比这严重的情况多了,轰轰隆隆的雷声也不会阻挡火箭前行的脚步,只要窗口时间没有雷就可以了。”指控大厅的操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的沉稳很快让大厅的紧张气氛得以缓解。 当雷雨突降西昌的时候,千里之外的北京,秋夜的雾气渐浓。虽然屋外温度只有十度,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室内的温度却如试验队员的干劲一般火热。大厅里的试验队员各司其职,专注于自己的岗位,时而抬头看看屏幕,时而低头翻看报告;而在试验队机房中,身着蓝色工作服的队员们穿梭其中,他们笑称自己是一群“蓝精灵”。 “补充一条最新信息,西昌现在有雨伴有雷电。”23日22:00,在飞控任务班前会上,探月三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彭兢最后说道。这句话并没有引起大家的议论,大家似乎有种默契,那就是相信能够顺利地拿到“接力棒”。 24日1:00,距离发射还有一个小时,飞控大厅依旧是试验队员们忙碌的身影,虽然已是深夜,但所有人都没有丝毫困意,依然保持精神亢奋的状态,因为他们知道,一切才刚刚开始。 “2分钟准备!”“1分钟准备!”……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空气中仿佛能够听到队员们的心跳声,飞控大厅中紧张的气氛让人不敢出一丝声音。 “点火!”一声令下,只见屏幕上浓浓的火焰从箭体下方喷薄而出,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按照原定窗口时间拔地而起,带着飞行试验器冲破雨幕直刺长空,发射时间定格在24日2点00分。 “跟踪正常!”“遥测信号正常!”“飞行正常!”……嘹亮的报告声在飞控大厅中此起彼伏,来自地面测控站和远望号测量船的数据不断地汇集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紧盯着大屏幕上不断跳跃的数据,一条标示实际飞行情况的曲线缓缓延伸着,助推器分离、抛整流罩、器箭分离…… “太阳翼成功展开!”顿时,西昌指挥控制大厅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掌声雷鸣。“中国探月工程首次实施的再入返回飞行试验首战告捷,准确进入近地点高度为209公里、远地点高度41.3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 发射成功之时,记者突然想起试验队员曾说过,“东边雨西边晴”是发射场的一大特点,也许发射塔架正在下雨,而厂房区却艳阳高照。也许正是有了如此丰富的经历,才能让航天人如此淡定。 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的旅行已经启程。看着它沿着地月转移轨道奔向月球,我们只想说:“8天后,等你回家!”(陈龙 李淑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