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任务动态 > 正文
“娘家人”日夜守候盼“小飞”平安归来
发布时间:2014-11-01    来源:中国航天报

宽敞明亮的北京航天飞控指挥大厅和对门仅两墙之隔的试验队机房,是飞控试验队队员陪伴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的两个主阵地。匆忙的脚步、忙碌的背影、热议的声音,每次走进这里,只要看到队员轻松的笑脸,那就意味着,任务一切顺利。

“10月24日凌晨2点18分”,指挥大厅的屏幕上一直显示着这个器箭分离的时刻。就在18分钟前,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从月亮城出发,坐着“御驾”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奔向太空。而这几日在太空中遨游的飞行试验器可能并不知道,它的一举一动,甚至一丝一毫变化,都尽在北京航天飞控指挥中心的掌握之中。

飞控试验队进驻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是在发射前47天,9月10日,他们进行了第一次联合演练,一个月后进行了第二次。飞行试验器副总师彭兢介绍说,“试验队常驻人员有42人,总共有近130人。”第一次见到彭兢时,他正与应急处理临时小组的成员开会,讨论飞行试验器进入再入返回阶段前的应急预案。“解决问题,不能只考虑理论上的条件,更要把现实条件想清楚。”他在会上说道,虽然他们知道讨论的都是概率极小的问题,但即使再小的细节,也都必须提前想好对策。

10月24日16点29分,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成功实施了地月转移轨道首次中途修正。从发射到现在,很多队员已经很久没有休息了。同样没怎么休息的还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飞控专家组组长叶培建院士,他带领着16位专家组成了庞大的专家组阵容,“专家们的最高境界就是‘没事做’,不需要我们就是最好的状态。”叶培建院士说道,尽管专家们年龄比较大,但在每一个重要的节点时刻,他们都陪在试验队员身边,“有他们在身边,就有一种踏实的感觉。”一名试验队员说。

飞控试验队要24小时不间断地密切监测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的飞行状态,判读数据,并控制其完成一系列动作。虽然每个岗位都合理安排了试验队员值班,但日夜“颠倒”的日子还是让一些队员的生物钟变得有些紊乱。咖啡、红牛、凉水,这成为队员们提神醒脑的必备品。或许是电脑太多了,这里显得比较热。即使外面的气温只有几度,机房里的试验队员蓝色工作服里一般也都只有一件单衣,他们是怕太热了会犯困。

28日凌晨3点多,最美的地月合影从这个时候开始实施拍照。凑巧的是,这天晚上值班的试验队员是一水儿的“汉子帮”,他们见证了地球和月球“在一起”的浪漫时刻。除了发出的指令声音,大厅和机房里都很安静,偶尔有细声低语的讨论声,他们似乎是怕打扰了地球和月球的“约会”。“干惊天动地的事,做默默奉献的人”,飞控中心的墙上挂着这样一句宣传语,细细一想,这不正是对试验队员们的最好诠释吗?

试验队中最年轻的队员才22虽,最年轻的主任设计师只有32岁。虽然对很多在岗的队员来说,这是他们的“第一次”,但他们有着丰富的工作经历、人生阅历和较强的技术能力,可谓是“既老道又年轻”。

虽然科研人员给大多数人的印象是严谨、严肃的工作状态,但记者在飞控中心的几天却看到了他们幽默的一面。当地月合影高清大图亮相以后,试验队调度苏若曦在自己的朋友圈中晒出了图片,标题是“我们家星拍的~”,语言中带着对飞行试验器的宠爱。服务舱GNC副总师王晓磊也是一个极富幽默感的人,他总能以通俗的语言将晦涩的技术讲述出来,“服务舱就是干‘服务业’的,我们需要的是‘专业’,要把返回器这个‘大明星’又准又稳地送到指定位置。”他言语活泼地说道。

28日19点40分许,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完成月球近旁转向飞行,离开月球引力影响球,进入月地转移轨道,这也就意味着,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已经走在了“回家路”上。

“再入返回阶段是最关键的,肯定要在现场,那时已经兴奋得都不知道什么是困了。”作为飞行试验器“娘家人”的飞控试验队,队员们日日夜夜的守候就是希望“小飞”能够平安地从太空归来,当梦想实现时,一切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李淑姮)

【关闭】    【打印】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隐私与安全
京 ICP 备13027524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网站管理邮箱:casc@spacechina.com 网站运维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网站维护:中国航天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