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展“蓝沙发”访谈之二:罗晓阳 张智谈长征系列火箭发展
发布日期:2014-11-13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网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党委副书记罗晓阳

主持人:大家好,我是中国航天网蓝沙发访谈活动主持人陈立。众所周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一直是中国航天的金字招牌,现在我们在航天展区有幸邀请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党委副书记罗晓阳先生,还有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张智先生来参加本场访谈,聊一聊我们中国运载火箭的光荣历史和未来。两位早上好,罗书记,按照计划,长征火箭在今年将迎来200次发射,面对这个即将到来的历史性时刻,您有什么想说的吗?

罗晓阳:首先很激动、很兴奋,因为再过五天,我们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将迎来57周年的生日。回顾从1970年5月24号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开始,中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归结起来,这个发展历程经历了几个重大的变化和发展阶段。

从技术上说,长征火箭从最初的串联到后边的捆绑,从液体到固体,从常温推进剂到低温推进剂,而且又增加了从一次启动能力到二次启动能力,所以从这些变化来看,中国运载火箭已经把中国航天带入了世界航天大国的行列。

确实,作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在长征火箭将近200次航天发射历程中,承担了将近150次的发射,确实是非常非常的不容易,成功率也是非常的高。我们迎接过长征火箭的100次发射,现在又将迎来200次发射,前100次我们将近用了40年,后100次我们只用了将近10年左右的时间。这个时间的跨度足以说明,我国的运载火箭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奠定了中国作为航天大国的基础。

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张智

主持人:谢谢罗书记,让我们一起静候不久后即将进行的长征火箭第200次成功发射的佳音。说到长征火箭,我们就不得不提长二F火箭,因为每次载人航天发射,长二F火箭都担负着发射载人飞船的重任。那么请问张总,我国即将进入载人空间站建设阶段,届时长二F火箭会有哪些改进和创新呢?在空间站建设工程中,长二F火箭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张智:长征二号F火箭,是专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设计的一枚高可靠、高安全的的运载火箭,到目前为止,它已经飞行了11次,该火箭显示出的可靠性还是相当高的。在未来的空间站建设过程中,长二F火箭的任务还是运送航天员到中国的空间站执行任务。后续在没有大的需求变化的情况下,长二F火箭设计和技术上可能不会有大的变化。

主持人:也就是说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完美的产品。

张志:对,可以说是非常完美,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产品是绝对完美的,所以在后续的工作中,我们还要做下列几点工作,第一个是继续提升火箭的可靠性、安全性上,发现一个问题就改进一个。第二个是在质量控制上不断加强,一个好的产品,如果在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不好,照样会出问题。

所以我们要改变以往的节点质量控制的方式,要把节点质量控制方式向全过程质量控制方式转化。转化的要素就是过程中的细化和量化。我们希望未来长二F火箭起码服役到2030年以后,那么这个期间研制人员的变化会比较大,我们争取做到无论换了谁用我们的技术媒介来做工作,工作质量都是比较可靠的,同样能够保证火箭的安全。

主持人:可靠和安全是火箭的第一要素,尤其是载人火箭。那么现在长二F火箭这支队伍的面貌怎么样?

张智:长二F火箭研制队伍现在的人员还在不断的更新,实际上在整个研制过程中,现在的状态还是基本以参加过载人航天工程研制的的人员为主。也有新参加到航天的人员来替代部分人员。我们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梯队型的,既有经验丰富的,像我属于第一代的人员,从一立项就开始参与工作的,也有中间参加过我们改进型研制的人员,现在还有根本就没有参加过过去研制过程的人,这样,后续形成一个梯队,对于人员的技术和发展都会比较有利。

主持人:谢谢张总,说到人员团队,我们就不得不提长三甲火箭研制队伍,前不久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任务圆满成功。一位负责试验器研制的总师曾经在一次会议上说,长三甲火箭试验队就是“神”一样的队伍,一跟他们搭档就心里特别有底。这支金牌火箭队伍,近几年一直都处于高强度的状态,罗书记,在这种高压之下,还保持着如此骄人的时战绩,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罗晓阳:这个问题问的很好,因为现在长三甲系列,也是我国运载火箭的主力火箭之一,有句老话说的好,叫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可能很多人都还记得,在1996年的“2·15”和“8·18”,两次惨痛的失利给这支队伍留下了一个非常非常深刻的记忆。

我记得有一次在出征前,我们院领导特地把这些队伍集中在在一个会议室里,让他们在小范围看一下当初2·15失利的录像,我觉得这对于他们,无论是经历过的,还是没有经历过的人,那都是刻骨铭心的。那么有了这种刻骨铭心,再加上刚才张总说的,要有严格的质量保障,并把技术工作做到家,把这个火箭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护、去关心,同时也明确他们承担的任务,是肩负着重大的政治责任,身后有成千上万的人们在关注着这个火箭,做了这些工作后,我相信“万无一失”就不是一句口号。

火箭从它点火的那一时刻起,一直到它消失在云霄中只有短暂的几百秒,为了这几百秒在空中飞行的时间,我觉得他们都会很好的把质量工作和技术工作做好,做到家。

主持人:这个型号的火箭的可靠性是非常高的。

罗晓阳:这么多年我记得好像只有一发是没有准确入轨,从火箭成功发射率说,它是非常非常成功的火箭。

主持人:昨天本届航展也举办了2014年中俄航天企业交流会 ,旨在加强两国航天合作。我想请问一下张总,在运载火箭领域,我们对这种国际合作会有哪些期待呢?

张智:应该说以前在运载火箭领域里的开展国际合作,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最近一段时间国际合作开始重提,我对中俄之间运载火箭的合作,有这么几个想法,一个是对于中国人来讲,即使没有俄罗斯在运载火箭方面的技术合作,我们自己也是有信心和有能力研制未来大型的火箭。对俄罗斯来讲,它是一个世界公认的传统航天强国,它在整个运载火箭方面有很丰富的经验,也有很多的设施、设备以及人员的基础,如果能够在这方面开展中俄合作的话,一方面可以加快我们未来火箭研制的进程,也可以降低我们研制火箭一些方面的风险。从它的经验或者是教训中,吸取到有益的知识,来丰富中国的运载火箭技术,有利于未来的火箭研制技术的提升。所以我认为这种交流是有益的,我们既要积极争取双方合作的机会,但是我们也不要完全依赖外来的技术,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方向。

主持人:还是要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

张智:中国航天必须坚定的走自力更生的道路。

主持人:说到火箭,长征品牌一直是中国航天的金字招牌。这一次在我们的展馆当中,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也带来了很多运载火箭家族的新产品,请问罗书记,这些火箭又有哪些过人之处?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些新产品?

罗晓阳:大家在展厅中能够看到展出的我们长征火箭的两个新产品,长征五号和长征七号,这两型火箭将是未来中国深空探测和建设空间站的主力火箭之一。比如说长征五号火箭,它的最大载荷能力已经达到了25吨,将来就可以把25吨的有效载荷送入太空。另外它的主要特点就是采用了液氢液氧燃料,是无毒无污染的燃料,这也是未来进入太空的火箭的发展趋势之一。

主持人:那长征五号火箭现在的研制进展情况怎么样?

罗晓阳:研制进展情况应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但是在它的研制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之前没有预想到的问题。因为我们过去的火箭家族,都是3.35米的这种直径,而长征五号直径到了5米,看似只是一个量变,但实际上带来是的一些技术质变的难点。现在我们队伍正在加紧技术攻关,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预计能够按照计划发射。

主持人:长征五号的出现,也会使中国进入空间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相比于长征五号,还有一个比它小一号的长征七号,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关于长征七号的情况?

罗晓阳:长征七号从它的外形看,确实和长征五号有所区别,相对于其他火箭,它的助推器比较大,它将来的任务主要是搭载货物,或者说准确的说,长二F火箭是送航天员进入太空的,那么将来长征七号主要是运送货物,或者叫它货车,而长二F火箭相当于轿车,是运送人的。

主持人:这是很形象的一个比喻,那么长征七号是不是在推进剂方面,也是用的清洁燃料?

罗晓阳:是。

主持人:刚才罗书记也说了,长征七号、长征五号、长二F,都要搭配运用在空间站工程中,在空间站工程中大展手脚,我们也非常期待它们的到来。除了我们聊到的长征五号、长征七号之外,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是不是也有其他的一些新领域的项目?张总能不能跟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一些情况和前瞻的发展前景。

张智:刚才罗书记讲到,中国的新一代的运输火箭,载荷达到了25吨。这应该说比现役的运载火箭长二F火箭的载荷量翻了三倍。这个运载能力,对于发射货运飞船,给空间站运送货物,发射近地轨道的14吨以下的卫星,这都是不成问题的。这个运载能力与国际上目前空间往返的运输能力是相当的,不输于别人。但是航天的发展,未来应该是朝着深空探测去发展。我们目前的目标有月球、小行星、火星,以及其他行星等。为了达到更远的目标,并且还要取样返回的话,必须需要更大更远的运载能力。这样的运载火箭现在世界各航天大国都在积极发展,它要求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起码在100吨以上。这种火箭国际上有人叫它重型火箭,有人把它分类成超重型火箭,实际大概的定义,就是近地轨道运载100吨以上的火箭。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做一些方案性的研究,但只有美国人的进展快一些。

最终实现100吨以上运载能力的火箭,也是它未来的发展方向。根据最新的报道,这种重型运载火箭,研制的技术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就我个人的希望,未来中国的重型火箭研制计划应该尽快的实施。另外这种重型运载火箭,未来也不仅仅体现在它的运载能力大了,而且要重视它的技术先进性,所以未来有许多工作需要做,有许多技术难关需要攻破。

主持人:未来中国进入空间领域的能力将大幅度提升,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肩负重任。说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今年该院即将迎来建院57周年,今年也是新中国成立65周年,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8周年,这么多特殊的日子集中到一起,我想问罗书记,您能谈一下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在传承中国航天精神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吗?

罗晓阳:我们始终牢记习总书记到我们中国航天来视察工作时,对我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航天梦也是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步伐。当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已经步入了二次创业市场化转型的新阶段,也就是说它走过了前五十年的辉煌,现在则要迎接的是未来五十年的挑战。

作为中国梦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正大力传承航天精神,在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很多的实践和尝试。比如说研制队伍,35岁以下的人员已经占了我们全体员工的53%,特别是科技人员的平均年龄才是35.3岁,要比欧美、俄罗斯平均年轻15年左右。特别是像我们在座的张总这样的领军人物,平均年龄才45岁。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在他们肩上还可以扛着航天这面大旗至少走20年没有问题,所以我觉得这是我们第一个优势,年轻有为;第二个就是结构合理,从学术角度看,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现在有九名院士,从院士一直到学术带头人,到研制人员,队伍组成和人才搭配非常合理。

再有就是叫学历匹配,现在我们的博士已经到了900余人,硕士到了4000余人,本科以上7000余人,而且基本都是年轻人。学术学历结构比较合理。此外,就是专业全面,我们现在为了迎接未来技术的挑战,除了从传统专业,比如说材料、结构、电子专业引进人才以外,现在还从一些新兴的专业引进了大批的人才,比如说像电子对抗、气动外形、气动热环境、可靠性等等一些新的专业技术领域引进大量人才,为我们后续的工作,做了一个很好的储备。

另外要强调的是,这些年来国家对航天事业非常重视,科研任务也越来越多,还是那句话,事业吸引人也可以留住人,因为许多的人才一来到航天领域,他就有事可做,有目标可奔,有事业可奋斗。说的通俗点,现在不是愁没有事儿做,而是有事儿谁去做,怎么做,这是其一。

第二,从组织角度,也为年轻员工设计了很多的成长通道,一般而言,过去大家认为的成长通道,可能就是当干部。但现在作为我们这样的高科技研究单位,在技术上的通道是越来越多,比如说现在有专家通道,我们设置了首席技术专家、首席技能专家,还有首席管理专家。另外在技术队伍里,我们又细分为设计队伍、工程师队伍、工艺包括测试产品的专业队伍,所以从这些方面,为人才设计了很多的成长通道,我们希望在未来的航天事业中、在从航天大国到航天强国的迈进过程中,有更多的大师和专家出现。

再一个就是传承航天精神,以行业命名的精神,全国只有两个,一个是大庆精神,一个是航天精神。所以我们一直把航天精神作为培育员工的一个重要因素。

比如说现在长征五号火箭的研制,面临着很多难关,航天精神有一个说法,就是勇于攀登,勇于攀登具体体现在哪里?就是面对技术难关、技术难题,研制队伍就要很好的传承航天精神,克服一个又一个难关,达到很多技术的指标,满足了很多技术需求,这些都反映出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依靠航天精神所付出的一切。

主持人:讲的很好,从罗书记的讲话当中,我们可以听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现在正迎来一个全方位的大发展时期。刚刚罗书记讲到了很关键的一句话--现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正在经历二次创业、市场化转型,最后能不能谈一下市场化转型怎么转,往哪个方向转,期待一个怎样的转型目标?

罗晓阳:这个话题虽然是我们自己提出来的,但实际上我们还在解这个题,因为没有现成的答案。但是现在从我们发展的角度和外部环境来看,的确要求我们必须沿着这个路走下去。二次创业刚才已经说过了,我们把今后五十年的发展叫二次创业,今后的发展要以市场为主体,因为我们航天发展最初是在计划经济时代的环境下,一步一步发展过来的,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外部环境的变化,面临着很多的竞争。那你如何不闭门造车,就要走出去,需要用眼睛把外面世界看清楚才能知道怎样发展,这实际上对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新挑战。比如说现在的成本、价格、管理机制等等方面,如果再按照计划经济的方式和思维去行事,那我想就不会取得今天这样的成果,也不会适应未来的发展。

真正走市场化,我觉得还有很多需要探讨探索的东西,确实现在也处在一个探索理论和实践都的阶段,但是我认为只要方向定好了,目标定好了,那么接下来就是靠我们不断的去实践。

主持人:谢谢罗书记,再次感谢两位嘉宾的到来,谢谢!

【打印】    【关闭】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隐私与安全
京ICP备13027524号 |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209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xinfang@spacechina.com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网站维护:中国航天报社 邮箱:casc@spacechina.com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