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珠海航展看航天科技的转化与应用 航天科技并非高高在上,它的技术转化成果已经并正在用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在参观了第十届珠海航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展区以后,不少参观者都对此有深刻感触。 航天技术是如何改变人们生活的?有哪些经典应用案例?本报记者带你在航天科技展区一探究竟。
航天科技展区展出的高分专项与卫星遥感系统 减少环境污染 还我碧水蓝天 大约就在两三年前,“雾霾”一词随着空气污染天气的频繁出现迅速成为人们生活的热词。有人开玩笑说,在过去,出现雾霾天气是新闻,现在则天变蓝了才是新闻。这句话虽是笑谈,背后却暴露出环境污染特别是大气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拦路虎”。 在发展经济时如何尽量减少环境污染?航天技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和十一院依托液体火箭发动机、空气动力学研究技术优势,研制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脱硫、脱硝、除尘技术,在火电锅炉脱硫、水泥脱硝、废气废液焚烧等行业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六院已完成了多个脱硝、脱硫、废气废液改造项目,包括为广州黄埔电厂成功实施国内首套长枪喷射器组合墙式喷射器SNCR烟气脱硝工艺,脱硝效率达到40%以上;承担并完成了大唐内蒙古多伦煤化工动力分厂5×100MW燃煤锅炉低氮燃烧器改造项目;完成了神华集团咸阳化工首个环保项目——“锅炉烟气脱硫装置EPC总承包项目”的建设等,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 此次在航展上首次亮相的节能环保系统解决方案沙盘,发挥了航天系统工程优势,将集团公司所属多家单位的低氮氧化物燃烧设备、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含硅废液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含盐废水的无害化处理技术等十多项专有技术整合为一个整体,为用户提供了整套的节能环保解决方案,受到众多参观者的关注。航天节能环保技术在污染前端、污染产生、污染后处理这三个阶段的全面介入,提高了能源资源的使用效率,有效减少了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不仅为用户节省了污染处理费用,也为保护生态作出了贡献。
航天科技展区展出的智慧城市建设产品 建设智慧城市 畅享宜居生活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水资源短缺、安全保卫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品质。集团公司所属有关单位在数字城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 在航天科技展区,集团公司专门辟出一大块区域集中展示智慧城市建设方案。五院航天恒星工作人员刘佳告诉记者,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发挥航天特有的“天地一体化”资源优势和系统集成建设经验,融合卫星应用、无人机、云计算、物联网等核心技术,可以为地方政府及行业部门提供智慧城市顶层规划设计、产业布局和集成建设服务。 目前,航天恒星已在北京、黑龙江、河北、新疆、宁夏、江苏等地与相关方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参与编制行业政府信息化产业发展规划,开展智慧管网、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农业、智慧海洋、应急减灾等智慧城市设计和实施工作。 就在这个月,航天恒星参与建设的哈尔滨市地下智慧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开始进行试运行,基础应用、运维配置、数据管理、综合业务、二次开发、监控管理等6个子系统所对应的43项功能已基本实现。 之前,在城市路桥重点工程建设中,涉及对既有地下管线进行系统动迁,需要现场踏勘、收集资料、多部门联合会签等多个环节,才能最终测算出管线迁移的工程量和投资概算,并制订出改造计划。智慧管网平台投入使用后,可方便调用任意位置的管网综合图,各部门仅需对综合图进行审核确认即可,大大节约了管线会签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哈尔滨地铁建设勘察的前期,按以往管线勘测调查程序,地铁2号线、3号线3000余个勘测点,至少需要3个月才能完成管线会签。通过智慧管网平台,各管线产权单位在网上同步进行管线确认与会签,哈市管线办统筹各相关管线单位,各部门配合,仅用了10天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地铁所有勘测点的管线会签工作。 随着未来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农业等的全面推进,人们将轻松享受到智能、便捷的城市生活体验,尽享航天科技带给人们的自由和便利。
航天科技展区展出的节能环保高科技产品 卫星火眼金睛 守护耕地红线 在此次航展上,高分专项及卫星遥感系统引起了很多参观者的兴趣。他们不知道,卫星遥感应用早已辐射到自己的生活。两个月前,高分二号卫星影像图正式对外公布。高分二号遥感卫星数据的投入应用,标志着我国遥感卫星领域真正迎来亚米级分辨率时代。本届航展上,航天科技展区的高分专项及卫星遥感应用展项就以高分工程为主线,全面介绍了遥感卫星的应用价值。 遥感卫星是用作外层空间遥感平台的人造卫星。用卫星作为平台的遥感技术称为卫星遥感。当前,我国已成功研制了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陆地资源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及灾害监测卫星星座等遥感卫星。 遥感卫星应用广泛,主要应用于资源调查、农作物生长监测与估产、气象预报、气候变化监测等领域,人类勘查开发地球资源、发展农业、进行土地利用规划、预报天气等都离不开遥感卫星。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解决好粮食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靠一个个人来监督检查显然做不到。近年来,随着集团公司研制发射的遥感卫星数量不断增多、照片精度逐步提高,国土部开始尝试利用遥感卫星数据进行土地使用执法检查。 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卫星遥感监测图斑可精确反映每块新增建设用地的变化及疑似违法情况,执法人员依据遥感卫星数据开展执法检查,可以有效遏制违法用地行为,规范土地管理秩序,保护耕地“红线”。 据报道,海南省通过开展2011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行为,全省共立案查处643宗违法用地,涉及土地面积5874.4亩,其中,耕地685.87亩。 在国家统计局2013年河北等五省秋粮和新疆棉花种植面积统计工作中,高分一号卫星数据成功替代国外数据,有力地支持了农作物估产工作。 航天技术服务百姓生活的例子还有很多,正是由于发展航天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具有极大的带动作用,各国才把航天事业作为一项重要的竞争领域予以扶持。相信在广大公众的关心和支持下,中国航天事业一定会进一步发展繁荣,也必将对社会进步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产生巨大影响。(刘淮宇) 高分二号卫星拍摄的上海卫星图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