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回忆征程 > 正文

功臣再聚首 箭指新长征

发表时间:2014-12-10     信息来源:中国航天报

——中国长征运载火箭200次发射暨创新发展座谈会侧记

12月8日,在中国长征运载火箭成功实施第200次发射翌日,一场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座谈会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举行。

与会的领导和专家中,有的直接领导了长征火箭的研制,有的参与了火箭设计试验的具体过程……他们都是实至名归的航天功臣。这一次,曾经协同工作的“亲密战友”在集团公司重新聚首,与当代“航天栋梁”济济一堂,一方面为了庆祝长征火箭200次发射、分享成功喜悦,另一方面更是为了探讨谋划长征火箭未来发展,带领航天人阔步迈向实现航天梦、强军梦、中国梦的新长征。

火箭托举梦想 “长征”飞天圆梦

会上,领导和专家回顾了长征火箭一路经历的风风雨雨,总结其实现跨越发展的宝贵经验,畅谈其研制能力提升及引领带动各领域发展的突出成就,描绘长征火箭未来宏伟蓝图。

1957年,苏联用火箭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卫星。何时中国才能用火箭发射自己的卫星?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中央军委原副主席曹刚川回忆往事时说,“那在当时是一个不敢想象的梦”。

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英明决策下,中国航天人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终于在1970年4月24日用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长征火箭圆了中国人叩问苍穹的梦想。截至目前,长征火箭已经实施了200次发射,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美国之后第三个宇航发射达200次的国家。

“尖端技术买不来,中国航天正是通过埋头苦干、自主创新,创造了今天的辉煌成就,同时培养出一大批宝贵的科技专家和人才。”抚今追昔,曹刚川感受颇深。他希望有关方面能够全面地总结长征火箭一路走来的宝贵经验,发扬成绩,补齐短板,争取航天事业的更大胜利。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做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听了其他领导和专家的发言,总政治部原主任李继耐耳畔回想起邓小平同志的这段经典名言。

李继耐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希望早日使我们国家成为强国,“说话更有分量”。“每次火箭发射都长民族志气,让国人为之一振”。

未来任重道远 箭指更远征途

追忆过往,人们心潮澎湃。展望未来,更加豪情满怀。

原航空航天部部长林宗棠专门为与会的每个人准备了小礼物——自己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小火箭模型。从中不难看出老领导对长征火箭采用前沿技术、实现更好发展的无限期待。

“我希望能从长征火箭发展历程中对航天哲学思想进行进一步总结提炼,形成一套经典的思想理论。”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刘纪原在发言时吐露心声。他希望这些有益经验的总结,能更好地引领后续航天事业和其他各行各业的发展。

“面对当前高密度发射常态化的形势,长四火箭队伍将认真总结研究高密度发射的规律,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迎接高密度发射的新挑战。”成功实施第200次发射的长征四号系列火箭的总指挥翁伟樑信心满怀。

“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我们应该精心谋划未来,再创长征火箭第二个50年的新辉煌。”火箭专家龙乐豪院士发言时表示。

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的总设计师李东说:“我们一定要传承好老一辈航天人的优良传统,化压力为动力,做好本职工作,为长征火箭的新长征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实现航天梦、强军梦、中国梦的征程中,长征火箭责任更加重大,使命也将更为光荣。”集团公司董事长雷凡培在座谈会上铿锵有力的话语,让人们对航天发展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刘淮宇)

【打印】      【关闭】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隐私与安全
京ICP备13027524号 |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209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网站维护:中国航天报社 邮箱:casc@spacechina.com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