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回忆征程 > 正文

李相荣:三次难忘的发射经历

发表时间:2014-12-10     信息来源:中国航天报

航天是高风险行业,我们当了一辈子航天人,始终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即便这样,有时还要遭遇这样那样不可预测的事情,陡然增加心理压力,真有点喘不过气来。但我的团队与我一起扛住了压力,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我们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些经历。

1999年5月8日,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被炸,中国人民非常愤慨。长四乙首发火箭5月10日就要发射,为此,每个试验队员都憋着一股劲,一定要以成功给炸我驻南使馆的人一个回击。

2004年9月,长四乙发射实践六号01组A、B星前,加注前半小时突遇大水,二级箱间段以下外部的脱落插头和脱拔插头进水不说,箭内也大量进水。再后来长四乙发射资源二号03星,集团公司又一次面临“失败不起,只能成功”的境地,时任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庆伟深夜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往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打来电话:“你可要守住半壁江山啊”。我们的压力陡然上升。

2006年4月27日,长四丙成功发射遥感一号卫星,这次发射遭遇的一波三折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承担此次任务的长四丙火箭有161项技术状态的更改,虽然该试的都试了,该算的都算了,但我心里还是犯嘀咕。

那天早晨,高空风特别大,大大超过了允许值。火箭还能否按计划时间发射?总装、发射场、集团公司的领导都云集到后端指挥中心会议室,为此折腾了一个通宵。副总师张卫东建议“40分钟准备”前下最后决心,否则之后再决定不发射就很麻烦。结果在点火前43分钟,又一个高空风数据出来了,在允许范围之内。计算人员当时看了数据,都有点懵了——突然这么小,是不是算错了?波动这么大,何况还有测风误差,能发射吗?全场的目光都投向我。蔡益飞事后告诉我,发射阵地一批批撤下来的人,收到指令原地待命,不知发生了什么大事。他们看到我进进出出显得很镇定,就放心了。其实他们不知道,我是用半片“心得安”才控制了心动过速。基地气象部门不会预报43分钟后风会变大还是变小,甚至不会预报明天和后天早晨高空风比今天大还是小。我说:“数据已经达到指标以内,等一会天更亮,高空风就那么点能量。风险并不大,可以发射。”我不是气象专家,但这个“分析议论”居然没有人提出异议。我知道,我的表态如此重要,如果错了,后果极其严重。其实,我也同时想好了如果有争论该如何说服大家。结果“40分钟准备口令”准时下达了,几个动作很快完成后,万籁俱静。

火箭起飞后,50秒到90秒在大风区飞行时,我感到时间漫长难捱,而1100秒二次点火时,却心如止水,因为我相信我们的工作。发射后,我跟总装迟万春政委开玩笑:“你两度领导我发射,不是风就是雨,但大风大浪我们都闯过来了。”老将军哈哈笑了。

长四系列运载火箭首发时,我们也有200多人,以后每发减10%,如今只有127人。每个人都有明确责任,独当一面。这次由于其他中队的工作,压缩了后期工作的时间,全箭通电只给6天,许多人没能按时吃过中、晚饭。他们知道,这么紧的流程,只要出一个故障进行归零,就守不住27天这个节点。

这一次火箭发射,二次点火完成了重量级星箭任务,为“十一五”期间许多任务创造了条件;大家把“零故障”这个称号送给了我,我想这是每个人努力的结果!这次搏斗经历,太难忘了。

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发射入轨精度很高,入轨姿态偏差和姿态角速度也几乎为零。但我们仍要“防骄破满、从零开始”,继续干好下一发,迎接下一次不知怎样的新挑战。八院“十二五”期间的火箭发射任务将是“十一五”期间的几倍。前行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

(作者为长征四号乙火箭总设计师、总指挥李相荣)

【打印】      【关闭】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隐私与安全
京ICP备13027524号 |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209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网站维护:中国航天报社 邮箱:casc@spacechina.com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