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李相荣(1941.9.19-),朝鲜族,长征四号乙火箭总设计师、总指挥,上海航天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中国宇航学会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及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共党员。 搞航天的人都知道,运载火箭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取得连续成功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新研制的火箭能够首次发射取得成功,更是难上加难。而对于长征四号乙火箭来说,于1999年首发成功,以后又发发成功,将一颗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一切都离不开火箭总指挥兼总设计师李相荣的功劳,而他本人也因此赢得了“硬仗将军”的美名。 成功背后的意义 李相荣说,长征四号乙火箭的每一次发射几乎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成功背后的意义非常重大。可以说,每一次发射都将自己逼入“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没有退路”的境地,责任和压力就像泰山压顶。 | 与同事们讨论工作 |
1999年5月8日,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到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的悍然轰炸,造成了人员伤亡和大使馆建筑物被破坏的悲剧。这一公然违反国际法的“强盗行为”,激起了举国上下的愤怒之情。而在其后的5月10日,长征四号乙火箭成功发射了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全国人民为之欢欣鼓舞,大家兴奋地说,航天发射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虽然只是一次时间上的巧合,但航天发射的魅力和影响实在是太大了,李相荣真正感受到了火箭成功发射的重大意义。2002年10月27日中午,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又一枚长征四号乙火箭在黄土高原拔地而起。成功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指挥大厅内,李相荣刚刚从发射现场的地下控制室赶到大厅,即被迎上前来的时任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的曹刚川紧紧地拥抱住。此时此刻,成功的喜悦尽在不言中,一股暖流顿时在李相荣的全身流淌。此时此刻,从不轻易流泪的他,不禁热泪盈眶。 说起这次成功的意义,首先的一点就是为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六大献上了一份厚礼。其次,长征四号乙火箭发射期间,恰逢江泽民主席在美国访问和赴墨西哥出席APEC会议,它的成功有助于在国际舞台上充分显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大国风范。还有在长征四号乙火箭发射之前,俄罗斯联盟U型火箭发射失利,这是联盟火箭的第400次发射,像这样一个相当成熟的产品竟会失利,对即将发射的长征四号乙火箭来说,又一次敲响了质量的警钟。这一切给李相荣带来了更大的压力,结果是他成功地将压力转化成了动力。 2006年4月27日,对于已经过了花甲之年的李相荣来说,又要再次肩负起艰巨的使命。“长四乙”这次发射的遥感卫星一号是该型号系列的第一颗,为了适应增加有效载荷的需要,对火箭进行了重大的技术改进,第一次利用常规燃料对三级火箭进行二次启动点火。还有,为适应卫星发射的需要,卫星整流罩比原来的要大得多,达到了直径3.8米、高度10米,这一大型整流罩必将对火箭飞行气动、载荷、强度、结构、弹性、控制等都带来方方面面的影响。事不凑巧,发射当天偏又遇上了“不测风云”,在点火准备阶段,意想不到的高空风超过允许值的16%。面对复杂情况,李相荣沉着冷静,他通过对各种数据进行科学判断,同时结合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判断认为随着发射前日光照射,大气层会逐步升温,高空风的空域也会渐渐向更高或更低的空域扩散,切变风也会逐步变小,对发射的影响会越来越小。如果加注后的火箭延迟时间发射,风险则会更大。在李相荣的准确判断和果断决策后,火箭准点发射成功,而且卫星的入轨精度很高,入轨姿态偏差和姿态角速度几乎为零。 质量不相信眼泪 航天产品的质量事关国家信誉和威望,事关巨额的财产,事关科技人员的生命安危,这些在航天发展史上是有着深刻教训的。 李相荣从事了几十年的航天产品总体设计,他深知质量等同于生命的重要性。严格按程序办事,“严慎细实”抓产品质量,已成为李相荣一贯的工作作风和准则。 李相荣深知,航天产品的设计是龙头,管质量首先要牢牢管住设计质量。如果设计质量不高,等于第一步棋就走错,以后则会步步皆错,满盘皆输。长征四号乙火箭是长征四号甲火箭的改进型,仅设计方面改进的大小项目就达159项之多,其中不少是国内首次采用的新技术,如电子程配、复合材料仪器舱、旋转分离卫星整流罩、推进剂利用系统、剩余推进剂排放技术等。 | 在长四乙火箭身旁 |
控制系统的电子程配,是运载火箭的关键部位。为了确保电子程配在升空后20分钟的时间里能安全可靠地工作,李相荣要求在地面必须做满两万小时的通电考核,确认无故障后才发放“通行证”。 直径3.35米、高8.48米的旋转分离卫星整流罩不仅个头大,还采用了国内首次应用的新型分离机构。对此,李相荣又组织设计人员进行了充分论证和精心设计,先后四次对整流罩实物进行分离试验,直到每一次试验的分离都准确无误。 控制系统是火箭的“大脑”,而平台又是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稍有闪失,就有可能造成箭毁星亡的惨剧。有一次,一个惯性平台在装配中出现了线路误接,李相荣闻讯后毫不手软地追查责任。当把事故原因归咎为新老装配工人在交接中发生差错时,他并没有善罢甘休,而是引导大家从管理上找原因,进而建立健全了操作制度、交接手续及有关细则。 为了把火箭的每一仗打好,李相荣在细致之处狠下功夫,把工作做得更严、更慎、更细、更实。例如,各分系统处于试样生产和试验阶段时,严格实行批次管理,严格全过程的质量跟踪管理,严格对不合格品和超差回用品按管理制度履行手续。每一个产品,每一份表格,他都努力做到严把关口。到了总装阶段仍毫不手软,关键工序的双岗制、多余物的严格控制以及清晰的原始质量记录,使全箭做到无错装、无漏装、无多余物,多次实现在发射场产品开箱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测试合格率也为百分之百。 火箭的焊接质量事关重大,细细密密的焊缝只要有一点沙眼,就将是致命的。长期的专业工作练就了他们的火眼金睛。火箭各级贮箱共有461条焊缝,他们共需拍片3102张,一次补焊后就要补拍片351张,两次补焊后要再补拍片11张,直到焊缝质量完全符合要求为止。严格管理的工作作风,常常使他们主动地给自己加压。为了确保产品质量,他们广泛开展了质量复查和“双想”(想故障、想措施)活动,查变化的合理性,查数据的对比,查正负号,查小数点,查公式角标等,特别是对边边角角、容易遗忘的地方更是严加复查,不让一丝隐患“漏网”。严格的作风使有的人感到受不了,为此哭过鼻子的人还真不少呢。 火箭总装厂总装车间电装小组的女工们曾多次荣获部、市、局级先进集体称号,是个质量过硬的班组。但有一段时间她们却鬼使神差地接连出现了几起断线和多余物质量事故。严是爱,松是害。李相荣在狠狠地批评了她们一顿以后,责令该班组立即停产整顿,以提高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有些女工想不通,认为他太不近人情,忍不住流下了委屈的泪水。但李相荣并没有因此“软”下来,而是严肃地告诫她们:质量不相信眼泪,“恶”小而为,就是对事业的不负责任,就容易导致发生重大发射事故。 电装组的女工们经过整改后,又恢复到了原来良好的状态,其后再也没有出现过质量问题。对此,李相荣特意建议给予电装女工们以适当奖励。 视职责为生命 说起李相荣以身作则和率先垂范的表率作用,大家都从心底里佩服。 那还是十多年前,长征四号甲火箭发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时,当庞大的火箭进行转场,车队行进在山路上时忽然下起了暴雨。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路上,大家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雨布,从上到下把火箭严严实实地遮盖起来。因为火箭箭体上有许多电器插座,这些插座一旦漏进了雨水,绝缘性能就会大大下降,影响火箭的质量,甚至可能影响发射。 | 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火箭虽然被雨布盖住了,但天公不作美,又狂风大作起来,大风不时将雨布吹起。为了不让雨水漏进插座里,李相荣和大家一起站在狂风暴雨中,拼命地拽着雨布不让它飘起。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李相荣身为火箭总指挥和总设计师,始终和普通的科技人员、技术工人一样,任雨水把全身浇得湿淋淋的。此时已是秋天,北方早已透出丝丝凉意,在1个多小时的雨中艰难行进,大家都冻得瑟瑟发抖,不住地打喷嚏。 山里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雨停了,当从大本营赶来的援助人员将热腾腾的姜汤端给李相荣,催他赶快喝下暖暖身子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给别的同志喝。他说,如果试验队员病倒了,火箭发射就要受影响。他还想到的是赶快将雨布揭下来,察看一下雨水是否漏进插座里。在场的同志们感动地说:“李总的心里装的全是别人和火箭,唯独没有他自己。” 又有一次火箭发射,当进入30分钟倒计时时,指挥部忽然发出紧急警报,说是火箭上发现了异常情况。李相荣得知后,二话没说,立即奔出地下掩体,一口气冲上发射架,快步登上近10层楼高的箭体故障部位,凭着强烈的责任感和娴熟的操作技术,迅速地排除了故障。由于在此之前他已24小时没有合眼,再加上快步登高排故时的奔跑,所以,当李相荣回到地面后,突然感到胸闷异常,非常难受。他知道自己的心脏病在剧烈运动后又发作了,于是赶紧掏出事先准备好的麝香保心丸,由于过于将思想集中在火箭发射上,一不小心竟将整瓶保心丸都吞了下去。 由于李相荣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党和国家给了他许多荣誉,其中包括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侨界“十杰”(李相荣为朝鲜族人)等。这既是对他从事航天事业几十年来无私奉献和聪明才智的高度肯定,也是对他取得非凡业绩的最高褒奖。 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忠心于这一事业,倾心于这一事业,并心甘情愿地为它付出一切,这既是航天事业的魅力所致,更是李相荣一生的追求和崇高的境界。 (游本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