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直通两会 两会聚焦 关注航天 议案提案 两会镜头 微访谈 两会声音 两会花絮 两会手记 微言大义 观点交锋
微访谈 当前位置: 首页  >  微访谈 > 正文
包为民、梁小虹做客人民网谈航天科技发展与布局
发布时间:2015-03-11    信息来源:人民网

[主持人]:各位网友下午好!欢迎收看人民网航天人会客厅两会特别节目,2015年是中国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在这样特殊的年份两会作为我们中国开年最重要的会议可以说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今天我们的演播室就迎来了两位全国政协委员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航天科技的发展与布局,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两位嘉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包为民,包主任您好。[10:02]

[包为民]:你好。[10:03]

[主持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党委书记梁小虹,您好梁书记。[10:03]

[梁小虹]:主持人好。[10:04]

[主持人]:到今天为止我们两会的进程已经是进行了差不多一半了,不知道两位今年上会的感受如何,能不能先跟我们分享一下。[10:05]

[包为民]:今年的两会就像刚才主持人说的是我们深化改革关键之年,也是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今年的两会我用这么几词来说:改革、创新、上进。这么几个关键词贯穿整个两会的上上下下。[10:05]

[主持人]:梁书记有什么感受?[10:06]

[梁小虹]:今年,我们已经担任了两届政协委员,第八个年头了,今年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上上下下瞄准问题去研究解决如何推动中国经济再次发展。第二个特点是今年的会风,在中央持续抓作风建设以后会风有了明显的变化,大家更聚焦、更在履行委员的职责上下足了功夫,而且今年在发言的时候都没有空话、没有套话,都说得是实话,都说得是真话。[10:06]

[主持人]:所以每次有政协委员或者人大代表来我们演播室,我们难免会问一句,今年上会您带了什么样的提案,所以请两位嘉宾给我们分享一下。[10:07]

[包为民]:今年我带的提案主要两个方向,一个是怎么提高全民素质,把我们义务教育延长,从现在的九年延长到十二年,这样使我们国民的素质从初中生变成高中生。第二个是建议取消重点中学、重点高中,这样重点学校,中国人有句话,家长们都不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说为了给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为了能上重点中学,给孩子们从小加了很多砝码,而且大人们托关系、交赞助费,弃巢到外面租房子,给我们交通也带来了很大的拥挤,可能住在北京的同志都有一个感觉,如果中小学一休课一放假我们交通压力立马就缓解了,所以这方面我提了一个提案。[10:07]

[主持人]:所以您关注的两点都是教育领域的。梁书记呢?[10:07]

[梁小虹]:跟包委员一样,其实我们有人问航天的政协委员除了航天提案以外还有没有其他关注的问题,其实我们作为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是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各个方面我们都在关注,今天我也带来是三个提案,应该说十八大以后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特别是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那么小康的问题很重要的,既有锦上添花的问题,更多的还是雪中送炭的问题,就是在我们建设小康和建成小康过程中怎么解决老百姓的民生问题,其中我有两个提案就跟这个有关,一个是关于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去年我提的被国家采纳,这次总理在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由50块钱提到75块钱,这次我说还要继续提高,我们去年GDP是63万亿,财政收入是14万亿,我们现在基础养老金去年国家投了很多财政力量从50块钱提高到75块钱,但是这个远远不够,所以我这次说能不能继续加大这方面的力度,提高到100块钱,和有关方面沟通,把我们基础养老这条线兜得住兜得好。[10:08]

[梁小虹]:第二个我09年和2012年提过两次,但是都没有被采纳,我今年还提,就是关于给志愿军参战人员相应的补贴。我们院里还有400多个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同志,他们有时候讲到这个的时候非常激动,他们希望能够在他们有生之年共和国不要忘记他们,所以我这次依然代表他们的声音进行呼吁。[10:08]

[主持人]:通过两位的介绍我们也看到,就像梁书记刚才说的,航天界的代表、委员不只是专注于航天领域的发展,更多的是关注一些民生的话题、社会的热点,所以也可以看出来,我们航天人不仅仅是活在自己的高精尖、高大上的领域,说到提案和进程,我知道梁书记以前提过一个,我不知道具体的名称,关于国家英雄纪念日的提案。[10:09]

[梁小虹]:航天节,后来又提了航天日。[10:09]

[主持人]:好像这个提案的落实工作也已经开始。[10:10]

[梁小虹]:现在工信部、国防科技工业局已经决定把它作为一个提案向国务院和人大法治部门进行推进,现在这个工作已经取得了基本共识,因为这个航天日不是航天人的节日,我们提这个主要是要让青少年更加热爱科学,让全民更加尊重科学家。我们想通过这么一个特定的形式,把我们全民的科学素质以崇尚科学、崇尚技术的风气培养起来。各个方面现在应该说在要不要建立,在选择什么时候建立,基本上有一个共同意见,我们现在主要瞄的是争取通过多渠道,把它建成。另一个是《航天法》里,包委员正在积极的推动《航天法》的立法,在《航天法》里能把航天日写进去。航天立法要有一个过程,我们想再通过其他渠道也在积极呼吁,包括跟国家法治办积极推进能不能早日确定航天日。我们想把1970年4月24号中国发射第一颗东方红一号卫星这个日子,就是4月24号,作为航天日的时间。[10:18]

[主持人]:既然话题提到《航天法》我也特别想问一下,因为我知道去年有62位代表、委员联名提出要设立《航天法》,不知道二位觉得《航天法》的迫切性表现在哪些方面?[10:18]

[包为民]:《航天法》从上一届政协我们就一直提这个问题,因为我们现在正处在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进程,世界在航天立法上也在进行着博弈,在谁先提出一个能得到大家共识的法律、一个准则,谁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就更大,这是在国际上的形式吧。对我们国家来讲,我们的航天活动越来越多,我们的空间资产也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完善,如果没有一个法律准绳对我们空间活动进行规范,对我们空间资产用法律进行保护,一旦发生了纠纷的时候我们没有依据,所以说我们觉得现在是迫于眉睫了。[10:19]

[主持人]:所以说要做到任何事情都要有法可依。[10:19]

[包为民]:对,特别是去年四中全会以后提出来依法治国,我们的国土边境也要拓展到太空。美国人就是把太空当成它的空间资产,距离其50公里就要告警,对空间资产的破坏就认为是对主权的侵犯,像这些提法我国都没有,我们空间设施又不设防,又没有法律保证,这是非常危险的。[10:20]

[主持人]:我们刚才也说2015年对于中国航天来说也是属于收官和布局之年,大家会很关心,网友们也很关注,今年都有哪些值得大家关注和期待的航天大事儿,给我们透露一下。[10:21]

[包为民]:首先是感谢国人对航天的关注,2015年确实是整个国家都处在一个“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十三五”的布局之年,在这一年里我们航天共安排了20次宇航发射。所以这一年任务还是非常艰巨的,今年代表性的宇航发射就是高分四号等等发射,梁书记他们负责研制的火箭也要进行首飞。[10:21]

[梁小虹]:今年的大事多、亮点多。第一我们整个的发射量是近年来最多的,我们已经连续三年左右在世界上排名第三、第二,有两年是在总发射量上超过美国。发射量是一个国家航天活动的一个重要标志。[10:22]

[梁小虹]:第二,就是我们今年有几个重点型号的发射,譬如刚才包委员讲的高分的发射,还有北斗的发射。北斗将启动全球组网,预计2020年以后,我们国家的卫星导航系统将比肩美俄的GPS、GLONA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我们对世界人类活动和人类科技将作出我们自己的贡献。[10:22]

[梁小虹]:第三,从今年开始,航天科技集团将集中地在两年内推出四型新型火箭的首飞,将完成我们国家的大火箭、中型火箭、小型火箭、以及固体火箭的首飞,这在中国火箭研制历史上将是第一次。未来三年我们将有50次火箭的发射,这在我们中国火箭发射的历史上也是没有的。 除了这个以外,我们还为未来三年火箭的高密度发射做好了准备,我们已经讲了未来三年我们将有50次火箭的发射,这在我们中国火箭发射的历史上也是没有的,这一切背后的标志就是我们“四个全面”的发展,以及我们航天梦、强军梦、中国梦的再现。[10:22]

[主持人]:所以说除了一些发射任务之外,还有一些为未来发射做准备的一些工作。刚才包委员您提到了高分四号,大家很关注,因为之前也有航天科技集团的袁洁副总经理提到过会在年底发射高分四号,不知道高分四号对整个高分系统来说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10:23]

[包为民]:高分四号是我们高分工程里的一个重要任务,前两颗卫星都是低轨的,也就是我们极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的观测卫星,是在地球的两极之间环绕飞行。而年底要发射的高分四号是地球同步轨道的高轨光学成像卫星,它和两颗已经在轨的高分一号、二号卫星配合起来,可以对我们的关注点进行全时的观测,“粗看”和“细看”结合。[10:24]

[主持人]:刚才我们说除了高分还有北斗卫星都是大家特别关注的一些点。其实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和规划方面大家也特别关注,未来包括“十三五”期间我们会有哪些更新的推进更大的布局呢?[10:25]

[包为民]:现在继续完成高分后续的卫星研制、立项和发射任务。第二,刚才梁委员已经谈到了,我们的北斗现在只完成了区域的主网的服务,到2020年,也就是说在“十三五”要做的工作,主要目标就是要完成全球的卫星导航,刚才梁委员也谈到了,可能这是我们在世界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和我们北斗组成的三大卫星导航服务。[10:27]

[主持人]:网友们比较关注我们的北斗,将来它的覆盖面、覆盖率大概有多少,比如和GPS做一个比较会有差别吗?[10:27]

[包为民]:从北斗这个导航大家关心的就是一个导航定位的精度,从这个角度来讲,和GPS提供给民众用的精度,我们认为是一个量级的,这两个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而且是全球的覆盖。[10:27]

[主持人]:说到卫星的应用,我们可以说是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特别是大家现在关注的大气污染的治理、监测,包括地震的预报,在这些大家关注的民生方面,卫星其实都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网民们也特别关心下一步,在我们刚才说的“四个全面”的布局下航天技术如何在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和百姓生活方面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不知道二位有怎样的建议?[10:28]

[包为民]:这个问题确实非常好。我们在规划下一步的航天设施和遥感卫星的一些规划过程当中,如果到了2020年,我们总体量讲,我们国家原来是一个对遥感数据进口大国,那么到了2020年我们就可以转变成一个出口国,我们国家对地遥感信息的需求有60%都靠自己解决,当然也还需要进口,但是我们可以转为出口了。[10:28]

[主持人]:预计多少年之后?[10:28]

[包为民]:在“十三五”以后,我们就可以转换出口,实际上我们现在已经向国外提供我们的卫星应用的遥感数据了。在大气监测、气象、地震这个领域,这个我们也正在加紧研制,特别是地震星,我们已经在立项研制了,而且是和国际有合作的,有些载荷是跟国际航天机构一起合作。这个大气的雾霾治理上面,我认为利用航天技术对天气的动态进行观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站得高看得远看得全,也能发现看到我们整个大气环流出现的异常,所以大家可能都感受到,我们的天气预报是比较精准了,说几点钟下雪,基本可以预报的比较准,风什么时候来也能预报的比较准。[10:29]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包为民

[主持人]:梁书记能不能谈一谈一院在这方面如何惠及民生呢?[10:29]

[梁小虹]:作为航天服务于国民经济,包括现在大家很关心的一些污染的治理,主要是三个方面,刚才包委员讲,我们用我们已经成熟的技术进行预报预测,比如现在我们都非常关心的是每天早上看手机雾霾指数,雾霾指数其实和大气环流是有关系的,我们那天开会说第二天早上北京的空气将是很好的,冷空气已经过来了,谁预报的冷空气?一定是气象部门,气象部门依靠什么预报?一定是气象卫星,我们国家气象卫星方面,我们国家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讲,由于我们国家掌握了气象卫星我们没有漏报过一次台风,今天说我们对整个天气预报和气象国家我们能够准确的预报,我们高速老百姓今天有没有风,今天来风了以后对雾霾有什么样的情况,这会大家及早的做准备。[10:29]

[梁小虹]: 第二,我们在研制的产品里,一定要考虑环保的问题,过去我们火箭推进剂是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这两个都是有毒、有污染的,现在我们在新型运载火箭里头是用液氧煤油和液氢液氧,是无毒无污染的,尽管国际上对推进剂没有要求,但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我们主动更换推进剂,为人类的环保事业,为人类的清洁,作出我们自己的贡献。[10:30]

[梁小虹]:第三,我们有些技术能够直接转到民用产业上去,比如说我们火箭的发动机技术、推动技术,我们直接转到煤气化,我们为煤化工的改造作出贡献,前年美国一家公司想跟我们合作,它对我们这个公司进行了评价,我们的煤气化,他评价主要有三个:第一你的专利到底是不是真的,因为他作为一个跨国公司,作为一个汽化最大的运营公司,如果他的合作伙伴的专利有问题他将来麻烦很大。第二是你的技术到底有多先进,对国内外的11家公司进行评价后,我们是名列前茅的。第三是你的团队能不能进行运营。三个评价了以后,最后他决定和我们合作。[10:30]

[梁小虹]:就是我们国家很多小化肥厂,过去的技术非常落后,它的能源转化率很低,而且排放很糟糕,其实这本身就是我们新的增长点和科技活动需要做的工作,我说从这三个方面,我们刚才包委员讲了,整个支撑了我们国家的科技创新和我们的环保产业。[10:30]

[主持人]:所以说在我们进行航天技术不断的更新换代的时候,我们对于一些污染、环保领域也在进行不断的进化和改革,在今天这个节目开始之前,我们跟网友也有一个交流,来征集一些网友最关注的话题,我们发现大家最关心的还是新一代运载火箭的话题,梁书记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现在长征五号、长征七号,包括海南发射场的一些进展情况。[10:31]

[梁小虹]:大家非常关注我们新一代运载火箭,其实关注的有道理,过去中国人有一句话,形容我们理想最好的叫做一步登天,现在我们说怎么登天?过去是一个梦想,今天随着我们国家综合实力发展,随着我们技术进步可以登天,靠什么登天?就是靠火箭。我们自己讲火箭是航天宇航活动的最关键和最基础,还是前提,你火箭运载能力有多大,那么你的太空活动能力就有多大。我们国家从1970年4月24号开始打我们的东方红一号,到现在已经有11型火箭了,今年、明年我们将集中有四型火箭要首飞,这在我们历史上是一个全新的突破,大家非常关心长征七号和长征五号,先说长征七号,长征七号将在明年上半年首飞,长征五号将在明年下半年首飞,长征七号是中型火箭,长征五号是大型火箭,长征七号今年在春节之前完成里海南发射场的合练,这个合练为我们明年上半年顺利首飞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长征五号将下半年进行合练,长征五号是我们国家整个运载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2.5倍的一个火箭,它也是我们火箭人的一个梦想和理想。1986年我们提出来要搞中国的大火箭,2006年我们国家正式立项推进型火箭,这些火箭研制难度很大,过去我们火箭直径3.35米,现在我们火箭变成了5米,这个大不是简单的1米多的直径增加,它挑战了我们国家各个方面的天花板、制造能力、试验能力、研制能力的天花板,目前应该说各项工作已经都进展的很顺利,主要的难题已经都得到了克服。春节前我们最后一项试验就是新型发动机的双机并连新一级的试验,两台发动机试验了将近500秒,它为我们将来一级飞行试验准确的可靠的发动机技术奠定了基础。[10:32]

[梁小虹]: 今年还有几项工作,一个是芯二级进行试验,同时要低温加注技术在海南发射场进行试验。大家说什么叫低温加注技术?过去我们火箭合练时不往里加注推进剂,从长征七号开始我们开始进行加注推进剂,而且为了防止将来出现问题我们做了预案做了准备,我们把它泄出,泄出再加入,这在国际上也没有的,而长征五号作为液氢液氧的发动机,它的推进剂容量比过去长三甲系列三级大得多得多,所以对它来讲是很大的考验。同时还有整个发射场的合练,发射流程都要进行练习,这个火箭应该说从各个方面是我们火箭研制的最新的技术。[10:32]

[梁小虹]:九十年代下半年,全球的发达国家的主要火箭,这个都开始进行了运载能力的提升,现在目前我们的火箭比国外发达国家落后1倍,而到明年我们长征五号首飞圆满成功以后,我们将和发达国家运载能力一样的。这个火箭我们发射台是独立的,在文昌修了一个新的发射场,发射场之前长征七号已经合练完了,我去了三次,这个发射场和过去的发射场的建设有很大的不同,我们过去在九泉发射载人飞船是三垂,垂直运输,它的发射台才860吨,而我们长征七号和长征五号的发射台是1800吨和2000吨,非常庞大的发射台,它要行走3.8公里,把我们中型火箭和大型火箭运到发射阵地,到了发射阵地由于发射台的改造,我们可以缩短准备时间,三四天就可以把火箭打出去,这个是很大的进步。所以说今年下半年长征五号的合练,上半年长征七号合练,为我们明年按时的去首飞,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10:32]

[梁小虹]:我相信目前主要的技术已经攻关了,已经突破了,按照我们国家原来立项的时候规定,长征五号应该是争3保4,就是在2013年争取首飞,确保2014年,但是中间遇到很多难题,我们首飞时间一直推到明年,这个中间的难题不是很多同志能想象到的,过去我们几十年的研制经验,在这个研制过程中都没有帮助,因为我们遇到了很多很多火箭研制历史上新的问题,但是好在现在重要的关键技术都已经突破,为明年的首飞奠定基础。 走之前我们跟两总交换意见,总设计师、总指挥,他们信心满满,明年2016年,“十三五”第一年,我们一定把我们中国的中型火箭、大型火箭首飞完成。[10:33]

[主持人]:有梁书记的话我想网友们也放心了,我特别透露一个花絮,就是在刚才访谈开始之前,我们的导播进行一些技术处理的时候特别问我一句,说我就想知道海南什么时候飞,大运载什么时候飞,我想现在在导播间我们的导播心里也有数了。其实像刚才梁书记说的,我在网上看到过一句跟您说得类似的话,一个国家的火箭运载能力有多大相对应的航天舞台就有多大,所以能不能也请您就以咱们的长征五号大运载火箭为例,谈一谈对于我们国家未来探索空间,以及整个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将会起到怎么样的支撑作用?[10:33]

[梁小虹]:我们刚才说的长征五号对我们国家的运载能力有非常大的提升,我们现在的低轨运载能力不到9吨,我们的高轨运载能力不到6吨,这个很大程度影响到我们下一步的航天活动。我们将来要在空间建立我们中国人的空间站,我们要把大的有效载荷,包括大的卫星送出去,目前火箭都很难做到。将来我们还要完成登月、深空探测、空间站建设,这个目前火箭都没法完成,长征五号就代表着把我们国家的火箭运载能力的提升到世界主要航天强国的运载能力。[10:34]

[梁小虹]:为了进行火箭研制,我们在天津建了一个天津火箭总装厂,征地3000亩,投入了几十亿的建设,为我们国家大火箭奠定了基础,过去我们都是在西昌、酒泉和太原进行发射,发射的一级助推落地面的落下,随着我们国家发展情况下很不安全,人口稠密,我们选择了海南发射场,在发射场向海面上,我们一级、二级都要在海面上溅落,可以保证我们的安全。2015年开年的时候,已经顺利的把长征七号运到了海南发射场、文昌发射场,下半年将把长征五号运到发射场,同时为了大火箭和中型火箭,又在转载车上做了一个大的,我有一组数据,我们这个发射车长将近50米,相当与两节火箭车厢的长度,宽6.4米,相当于两个半标准汽车的宽度,在公路行驶上要占三个车道,我们载人航天的发射台860吨,我们现在长征五号的发射台2000吨,而这个发射台,现在它高70米,相当于24层楼高,它的表面的作业面积600多平米,相当于一个半篮球场,整个发射台2000吨。在这些里面都是我们最新的技术,这些技术为我们下一步研制重型火箭奠定基础。[10:34]

[梁小虹]:今年国防科技工业局已经正式批准重型火箭的关键技术深入研究,主要两个方面,一个是总体技术,一个是发动机技术。重型火箭和大型火箭又不是一个量级,现在起飞推力现在的火箭大体上是400吨到600吨,我们的大型火箭起飞推力1000吨,将来我们重型火箭起飞推力2000—3000吨,将来为我们更进一步从事太空探索活动提供了基础。这个方面应该说我们国家随着综合实力的发展,刚才包委员讲的,我们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中国的火箭技术将有大大的提升。[10:35]

[主持人]:我想梁书记说这么多大家越来越期待了,一起期待明年的长征五号和长征七号的亮相。去年的11月1号也有一个航天界重要的事情发展,就是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返回器发射并且返回,其实说的通俗一点,这个的成功返回标志着我们探月工程,我们说绕、落、回,也就标志着我们第三期回的关键技术其实已经掌握了,所以探月工程三期,接下来的嫦娥四号、嫦娥五号接下来会有哪些新的进展?[10:35]

[包为民]:现在嫦娥探月工程已经顺利完成了前两步绕和落,环月的绕飞的探测和落月的巡视探测。接下来已经在进行的就是回,采样返回,采样返回里有很多关键的动作,去年11月我们验证了一个就是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从月球返回地面的发行试验,这对中国人来讲是巨大的挑战,我们的神舟飞船都是以第一宇宙速度返回地面,而这个飞行器要以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面,返回地面如果说直接进入大气、直接落入地面,这个飞行器可能会粉身碎骨,所以我们必须两次进入大气,第一次通过大气把它减速到第一宇宙速度,然后再跳出大气,再第二次返回大气,所以它是一个跳跃式的动作。这个动作要完成精准的飞行控制,不能第二次跳跃到别的地方了,第二次跳一定要跳到我们国家陆地规定的着陆上,这个难度非常大,这个去年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掌握了“回”的技术。[10:36]

[包为民]: 实现探月工程的第三步还有几个难的动作,第一个动作就是落到月面上采样,我们巡视找一个地方采,要采表面的土样,还要钻到月岩里去挖月岩,挖完了把它密封好从月面要起飞,这个动作是一个很关键的,要飞不起来,和月亮轨道上的留轨舱就没办法实现交会的一天,所以在月面起飞是很重要的。第二在月球轨道上,要和留轨舱进行交会对接,把采样的盒子,密封的器具,移到返回器里面去,然后再以地月转移轨道的速度离开月球对它的引力再返回,所以在月球轨道上交会对接非常重要,如果完成了这两个动作之后,再往后从月地轨道转移回来的时候,就和我们去年11月份的工作衔接上了,所以这两个工作应该说是我们下一步要解决的非常重要的关键的技术。[10:36]

[包为民]: 现在我们的探月工程,已经按计划正在实施和进行,有两个基本的条件,一个就是我们长征五号火箭要按时完成首飞,有了这个保证,我们的嫦娥五号才能奔向月球,实现我们探月工程第三步绕、落、回的最后一步。这是我对这个工程的解释吧。[10:36]

[主持人]:所以说现在接力棒还在梁书记的手里。[10:37]

[梁小虹]:所有的网友对长征五号给予很高度的关注,因为刚才我讲了我们运载能力除了达到和发达国家一致以外,空间站建设,我们可以把20多吨的空间站打到太空去,我们最后对接成我们自己国家自己的空间站,我们要完成探月任务,它可以把将近9吨的载荷打到完成支撑转移轨道,然后完成月球探测工作,现在我们还得研究一个问题就是深空探测,深空探测我们已经决定探火,最近有个大片叫做《木星上行》,美国人的幻想,其实这种科幻将来有没有可能有一天就将是我们的现实,我们不好说,但是木星、土星、金星、火星,就是地球系、太空系的这些到底还有没有人类更适合居住的地方,作为一个大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一定要研究。现在很多国家都在做这项工作,那么我们探火必须也要依靠长征五号,要把5吨以上的载荷推到完成支撑,所以无论是空间站、月球探测、火星探测、深空探测长征五号都要一肩挑,所以刚才包委员说的很重要是明年能不能飞,我们今年作为火箭研制单位我们也承诺明年一定飞,而且明年一定飞好。[10:37]

[主持人]:说得我特别激动。其实我们谈了这么多话题,在我们最开始其实也谈了航天技术民用的话题,我们再把这个话题回来,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全面深化改革这条主线我们来谈一谈,航天军工企业作为企业特殊的类型,如何在转型升级包括如何来进一步激发创新方面,二位有什么样的思考?[10:38]

[包为民]:围绕着经济转型和深化改革,我们作为航天企业也不例外,航天应该说是从创始之日就一直围绕着自主创新这条主线在不断的前行,在今天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我们认为中国航天一定会继续发扬我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在军工企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我们会充当一个排头兵。这么讲吧,我们中国航天几个数据可以显示出我们在创新这个领域里的影响。[10:38]

[包为民]: 第一个我们注重人才创新,人才是创新的主体和根本。中国航天通过近60年的发展,应该讲积累了一批,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创新人才。所以说人是我们创新的原动力。[10:38]

[包为民]: 另外,就是国家战略对航天发展不断的提出需求,这是我们航天创新引领的一个方向,刚才梁书记说到,实际上网友也在说,一个是我们火箭的发展,中国的火箭发展的这条路,从过去的第一代运载火箭现在到新一代运载火箭,再下一步我们要向着重型运载火箭,就是百吨级,百吨级以后该怎么办呢?前几天在两会上我跟梁委员也说,百吨级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有了百吨级我们还要往低成本、可重复使用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使我们精心制造的火箭不是只用一次,能够重复使用,不言而喻我们的制造成本、运行成本就会大大降低。像我们买一个奥迪车、奔驰车,就烧一箱油就废掉那是太大的浪费,所以我们火箭到了重型火箭之后要向可重复使用低成本运行的方向发展,这个应该是世界航天人都在追求和探索的工作。最近美国SpaceX公司搞了一系列可回收型的火箭的动画片,在网上放,广为流传,实际也是在做这方面的探索。[10:38]

[包为民]: 另外,我们在空间基础能力建设方面,除了刚才前面谈到的,我国的卫星已经成了一个家族,通信、导航、遥感、气象、海洋观测、地震等等应用卫星,已成了一个系列,在这些卫星发展的基础上,来解决我们国民经济,老百姓的人民生活需要的空间保障。[10:39]

[包为民]:另外,我们作为一个航天大国怎么去探索宇宙的起源,要探索太空。这个我们也在规划、也在论证,航天人也在论证,将来要研究研制什么呢?刚才梁书记谈到了一个,我们下一步目标要探测火星,还要探测小行星,对太阳还要进行观测,建立太阳观测站,还要对土星进行观测,甚至到更遥远的深空进行探测,这些都在论证当中。我们论证工作也希望能走出一种探索创新的,体现我们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不是沿袭国外走过的那条路,我们要走出自己的一条路。可以透露一下,我们最近在论证火星探测的时候,国防科工局组织航天科技集团、中科院等等相关的部门对探火进行论证,我认为这里面创新比美国人、苏联人、欧洲人应该说步伐要大,我们本来就已经落后了,将来我国是三步并两步,国外都是先做环绕探测,飞到火星上对火星进行环绕探测,拍一些图片,探测它的大气,这是第一步。第二步着陆巡视探测。第三步他们也是瞄准着采样、返回等。但是我们想如果我们还是沿袭国外走的这条路,我们永远是落后的,所以我们中国人提出来两步并一步这种走法,第一步我们要绕、落、巡,第一步我们就要在环绕、落下去、巡视,第二步采样回。我们这样就可以缩短这个周期,但是这里的技术难度比别人大得多,我们在飞上去环绕完了,就要决定在哪落,这个跟美国人、欧洲人走的路不一样,这个步子是中国人独创的。[10:39]

[主持人]:梁书记有没有补充?[10:40]

[梁小虹]:刚才包委员讲的,我用航天一院具体在进行的工作来支撑一下,呼应一下,因为很多人关心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为什么要投这么多钱搞航天?其实就是两步,第一步我们说的当年苏联人讲的,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你不可能老在摇篮,长大了怎么办?摇篮以外的世界我们要知道。其实航天活动就在大量的做着这方面的工作,有些今天你没有认识到,未必在很远以后你不涉及到,到那时恐怕就不行了。第二个航天活动不仅仅是对航天活动的支撑,它还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和国家基础工业的发展,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国外叫国防工业,我们叫国防科技工业,我们为什么多了两个字“科技”?就是我们在航天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技术,一定要转到民用产业来,就是我们现在叫军民深度融合军转民,航天一院有四大产业,煤化工、特种车、风力发电、新材料,这四大产业怎么形成的?首先说煤化工,我们为什么形成了汽化炉这么个技术?这完全是火箭发动机的技术和火箭输送技术,我们把掌握的核心技术转化形成了独特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技术,我们一点不比国际上生产汽化炉的这些大公司技术落后。[10:40]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党委书记梁小虹

[梁小虹]: 风力发电,风力发电是我们清洁能源很重要的方面,太阳能风力发电,相当于传统能源具有环保、节能、可持续,我们现在利用系统工程能力,研究出两兆瓦的电力磁,是现在主流风机里的非常好用的运行机器,它的发电率、转化率非常高,包括风场运营商对我们这款产品都非常满意。火箭制造和航天活动是个大系统工程,最大的系统集成,我们会把各个系统集合在一起形成最优、最集约,这是我们的能力。[10:40]

[梁小虹]:特种车,我们从20吨到120吨的车都能制造,我们出口蒙古、出口印尼、出口赞比亚,为什么我们不是一个汽车制造商,为什么我们可以制造重型车和特种车?就是我们导弹发射车的技术,我们直接把它改造成民的产品,而且我们在电视转播车的应用上,我们是和全世界最先进的和最发达的公司进行合作,他们采用我们的产品。[11:17]

[梁小虹]:新材料,火箭新重要的就是材料技术,而材料技术的成功突破和创新,不仅仅是用于火箭,还可以用于其他。我们为航空、为核工业都提供很多新型材料。我们下面有一个阻尼减震的生产单位我去看,一个一个小的减震垫,因为我不是搞技术的我不太知道,我说为什么能够在我们国内的两大通信公司采用我们的技术,我说这个好像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是技术人员给我们一讲我就发现这是我们的优势,我们把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把军品中的很多技术系统的转到民用上来,我们满足用户最苛刻的减震环境和条件,这是一般的民营公司所不具备的,一般的民营公司不可能有这么多,我们院里有十几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我们积累了很多在材料工业研制方面的,包括我们飞船返回时返回舱的材料就是我们提供的,这些技术支持了我国民用产业。[11:17]

[梁小虹]:我们利用我们伺服技术解决人工心脏,你可能没有想到,我们国家很多人患有心脏病,当你心脏不行的时候,搭桥、做支架,还有没有其他技术?我们现在伺服研究所正在研制第三代人工心脏,现在已经成功在羊上移植,我们马上将在临床试验,这些技术好像和航天八竿子打不着,但是背后是航天技术强大的支撑和转化,我们说国家对航天投入一块钱,将拉动国家创新和国民经济基础工业11块钱,当然这不是十分精确的计算,但是它一定能拉动我们国家基础工业的整体跃升。[11:17]

[主持人]:所以我想除非梁书记今天给我们介绍,我想绝大多数网友恐怕真的想象不到我们火箭技术能够运用到刚才您说的什么新材料,包括您说的人工心脏。像您说的1块钱和11块钱的比例未必精确,但是收到的回报肯定是数以倍计的回报。刚才包主任提到人才问题,您说人才是原动力,我们知道航天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一直倍受其他领域推崇的,很多企业很多领域都在推崇航天领域老带新的方式,而且我们确实发现最近几次发射任务当中很多都是70后、80后新成长起来的航天科技人才,所以对于人才队伍的建设不知道二位觉得我们在航天领域积累了哪些宝贵的经验,和其他领域分享一下?[11:18]

[包为民]:关于人才的培养可能一会儿梁书记可以做系统的阐述,我的理解是这样,航天不但用系统工程科学的理论指导航天工程的实践,也用系统工程的思想来培育人才,也按照梯队构建人才的成长度。我们现在通过我们人力资源系统,通过一些调查,特别是对一些领军人才成长的道路进行了系统的剖析和分析,他们有一些共性的特点,一个就是刚才你谈到的,我们是有“老带新”,年轻人参加工作都有老同志传帮带的传统作风。还有一条是大胆起用,敢于给年轻人压担子、搭舞台,让他们有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应该讲老同志甘愿退到幕后给他们做支撑做把关,这个我觉得在航天有传统精神的,实际上从第一代航天人、第二代航天人到现在的70后、80后、90后,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吧,走在航天的前面,这个是得天独厚的。[11:18]

[包为民]:第三个是航天的文化,严谨、务实,咱们总理给提的16字方针,是我们航天文化的一个缩影,我们叫严、慎、细、实,作风是人才成长的一个非常好的土壤和环境。所以说,有航天传统作风的影响和大胆的起用,老专家的传帮带,国家工程搭的舞台,使得我们一批人年轻人涌现出来,走在了前台,而且都成为了领军人物。我们载人航天团队,平均年龄34岁,现在可能更低。我们的创新研究团队年龄更低,可能也都30出头。所以我说这个是我们航天未来的希望,就是他们可以为航天再干上30年。[11:18]

[梁小虹]:刚才包委员把我们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整个人才团队建设从大的层面上讲了,我来呼应一下,我们院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一个缩影,我们的人才应该说经过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国家恢复了高考以后,大体上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当时由于文化大革命中断了高考,我们青黄不接,新老交替满足不了,那个时间我们主要解决的是人数。人数在满足了以后,我们就要解决人才,到现在我们重点解决的是人物。我们院现在大体上不到4万人,我们博士1000名,硕士将近6000名,我们整个科技人员的平均年龄是不到35岁,我们35岁以下占将近50%,这个年轻化在我们这个队伍里面非常明显。有些同志说我们看着航天发射当中少帅军团,我还要补充一句,其实你今天看到的少帅,在若干年的时候他已经完成了历练走到今天是一个成熟的少帅而不是初出茅庐的少帅。[11:19]

[梁小虹]:我们院总设计师、总指挥平均年龄47岁,这个年龄到底有什么意义?刚才包委员讲的,未来我们这支队伍将可以干20年至30年,未来20、30年是什么?是我们两个一百年,到2020年、到2045年,我们建党100年、建国100年,这个时间是中国基本实现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那就是我们的小康梦已经建成了,这一代人能够支撑这个过程的实现,他们经历了中国航天从向大国向强国的迈进,在他们的工作生涯里,见证了我们中国航天的迈进、见证了两个一百年,这个年龄的优势看似好像大家不太关注,但是我们和美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国家,在科技队伍的年轻化上他们不如我们。2007年我们建院50周年,我到俄罗斯见了俄罗斯的宇航局局长,他介绍的数据应该说也让我很吃惊,他的60岁以上的科技人员占50%,而我们了解美国科技人员50以上的占60%,就我们院来讲,这也是中国航天科技的缩影,我们整个科技人员平均年龄35岁,我们一般人员是35岁以下的人员,你想一想在年龄上我们就有优势了,所以当时俄宇航局长说,过去我们帮助了你们,也许有一天你们要帮助我们。那为什么中国航天人才建设能够取得这种进步?其实和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以及各级领导关注分不开的,刚才包院士讲的,总理在报告里讲科技创新重在人,其实何止是科技创新,任何事情都是人,没有一批人是不行的,在中国航天要搞系统工程,从事国家重大前沿的研究和涉及国家安全的活动,那么从事的人的能力就很重要,不仅是人的技术能力,还有人的思想能力。所以我们这一代人一代人,老带中、带青,当年我们提出“培养启蒙青年、关心依靠中年、尊重照顾老年”,那么老中青各有位置,我们第一代航天人和第二代航天人,在上个世纪末基本退下来,到本世纪基本完全以第三代和第四代航天人为主,这批人,当年媒体问过我,他说中国航天我们承认老一代创造出了伟绩,他说年轻人行不行?我说年轻人不仅行,年轻人很行。我就讲一个例子,我们有一个研究所一个普通的工程师,叫孔繁玲,一个女同志,那位女同志首先是结婚生孩子,为人妻为人母,她当时一个很普通的事儿,但是我今天讲起来依然是很激动,我认为她是我们年轻人当中的缩影,她下午一点半进入产房完成了分娩,凌晨一点,她不是在待产,她是在办公室,1G多的数据分发给她的同事,因为她知道她休产假的时候这些工作不能耽误,当时我问她,她说好像很普通,我已经讲了很多次这个例子,今天讲起来我依然心情很激动。[11:20]

[梁小虹]:一个20多岁的80后,因为生产育子是有生命危险的,中国人很重视这个活动,你想下午1:30分完成了分娩产出一个女儿,凌晨1点她还在办公室,这样的人其实是我们年轻人千千万万人的一个人,我们说顽强、毅力、忍耐、坚定、奉献在她身上体现。老一代航天人把这批中青年推到重要的岗位给他们压担子,我们院里在五次院士评选中,我们老同志手把手的,我们那些老院士,现在我们院里去年不幸去世一位院士,我们一共有9位院士,其中绝大多数都是70岁以上的,他们为了一批年轻同志能够在院士的申报过程中成功,帮助他们总结帮助他们写材料,我们包委员当时在我们院里,当院士的时候才49岁,我们去年有一名院士当院士才45岁,外面很多单位来了以后很羡慕,为什么?老一代无私的把自己的经验和用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不仅工作上、生活上、作风上、思想上,全面的传帮带。[11:20]

[梁小虹]:所以我们今天说,我们现在这批年轻人之所以能够完成技术接班、作风接班、思想接班、素质接班,是和老一代航天人这种长期以来关注、帮助、指导分不开,当然我们自己要努力,我们为了让我们年轻人更好的适应航天未来几十年的工作,我们从2012年,用三年的时间,2012、2013、2014,我们选拔了3000名左右的同志到井冈山完成筑魂工程,在我们中国革命最早时期,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怎么能够坚信马列,而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种我们党的传统要在年轻同志中传承,这3000名同志通过了井冈山的洗礼,不仅激动一阵子,而且他能坚定一辈子,这一辈子就能支撑“两个一百年”,支撑我们中国梦、航天梦和强军梦,以及见证一百年,从大国向强国努力。除了这个以外,我们针对不同的年轻人,我们还开展了一些计划,比如说新来的叫雏鹰计划,再往后叫鹰雁计划,接着是雄鹰计划,最后是鲲鹏计划,我们有一系列计划去培养他,不仅仅是思想上,政治上得合格,技术上也必须合格。现在这批人,我对他们非常有信心,这批年轻人一定能完成我们未来中国航天活动当中对于中国火箭发展的要求,他不仅能够干好,不仅像老同志一样干好,我相信他一定青出於蓝胜於蓝。[11:20]

[主持人]:再一次感谢两位委员在百忙会议当中作客我们演播室,回应了很多网友关心的话题,也聊了我们未来航天科技的发展,再次感谢二位。也感谢各位网友收看我们这次的节目,下次再见。[11:20]

【关闭】  【打印】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隐私与安全
京ICP备13027524号 |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209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xinfang@spacechina.com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网站维护:中国航天报社 邮箱:casc@spacechina.com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