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远征一号首飞成功
长征三号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试验队:“神”一样的团队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15/04/01

原题:他们缘何被称为“神”一样的团队

——长征三号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试验队执行北斗发射任务纪实

在外人看来,这是一次几乎毫无悬念的发射。

3月31日凌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研制团队又获佳绩——实现了长征三号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的首飞,助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拉开全球组网的大幕。

稍加回想,长三甲团队之前的喜讯尚未“走”远。去年10月,长三丙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拉开我国探月工程三期首战序幕。而就在2014年的最后一天,长三甲火箭发射风云二号08星,为集团公司全年15次宇航发射大获全胜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这些年来,长三甲系列火箭的出色表现不免给人们留下这样的印象:凡出手,必成功。一位研制航天器的总设计师曾说,在他眼中,长三甲团队就是“神”一样的队伍,“一跟他们搭档心里就特别有底”。

其实,世间本无神。一支人前塑造“神话”的团队,只不过在人后付出了千百倍的努力而已。

“神”团队之一:干得漂亮

高质量要求 严慎细实

自1994年长三甲火箭首飞至今,长三甲系列火箭已经完成了62次发射,发射次数占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204次的近三分之一,“金牌火箭”的美誉可谓实至名归。

没有什么生来即成熟,火箭队伍和产品亦如此。这支“神”一样的队伍也曾有1996年发射失利的惨痛记忆。虽然成长过程中有且仅有这一次挫折,但却让团队树立了对产品质量一刻也不能松懈的意识。

“十二五”时期,长三甲系列火箭进入批量生产的发射高峰期。高强度状态之下,长三甲系列火箭却自2007年执行北斗发射任务以来从未有过失手。

6年前,也是一个春天,也是在西昌,也是长三丙火箭,成功发射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第二颗卫星。斗转星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区域组网走向全球组网。一路走来,长三甲系列火箭总指挥岑拯说,相较当年,感受最大的不同就是“信心更足了”。

这份自信来源于长三甲团队更扎实细致的工作。“我们细化、量化了质量管理,在生产过程中就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可追溯问题所在,强化风险识别,争取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岑拯说,特别是近年来集团公司实施工艺振兴计划,加强基础工艺,以数据说话,使长三甲团队对质量的认识更深了。“产品可靠性得到提升,我们对产品也更有信心了。”岑拯补充道。

同时,严明的奖罚制度也极大地保证了发射任务的成功。

在长征三号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试验队的驻地走廊宣传栏里,隔三差五地就会有发射场质量奖励审批表张贴出来。试验队员周文勇、徐晨等“新秀”由于在发射场工作中及时发现卫星发射窗口、供电前端等方面的问题并很好地解决,表现突出,都曾榜上有名。而在长三甲团队里,一旦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相关单位和个人是要被追责并罚款的。

“神”团队之二:忙得过来

高密度发射 从容应对

说长三甲团队“神”,还因为在他们身上,能看到中国航天跨越式发展的缩影。

作为当前我国发射密度最高的火箭型号,长三甲系列火箭“十一五”期间的发射任务量远超其之前10多年的发射总量。单是2010年~2012年,长三甲系列火箭就完成了26次发射任务。自2012年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完成之后,长三甲系列火箭暂时告别了高密度发射,进入蓄势待发期——2013年和2014年分别发射了3次和2次。

如今,随着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启动,长三甲团队又将迎来新一轮的高密度发射——2015年下半年至明年春节前将执行10次左右的发射,未来3年时间里将完成近30次宇航任务。

若把发射任务比作舞蹈,这么紧凑的节奏,每个人都不落拍,还都能完美转身,似乎长三甲团队里的每个成员都是“神人”。

“男神”总指挥岑拯永远“在路上”,若不在发射场,就在研制单位和评审会场。忙起来,他的时间安排得以“小时”计算。“女神”总设计师姜杰不仅要在高压之下负责型号的技术抓总工作,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她还要挤出时间跑调研、写提案。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正值长三丙火箭进场,为确保发射场工作顺利推进,姜杰常常要“厚着脸皮”请假,在北京和西昌之间“飞来飞去”。会议休息期间,姜杰的桌上总是摆满了各种技术文件。“虽然前方出现的都是小问题,可还是放心不下。”姜杰说。

长三甲团队成员平时每天的工作时间一般是十三四个小时,进入高密度发射期就更忙了。“去年收官任务结束后,在西昌的试验队一部分人依然留下来为此次发射任务做着前期准备工作。”长三甲系列火箭副总设计师汪玲介绍。有些队员春节没结束就来发射场了。

为了提高应对高密度发射的能力,长三甲团队尽量简化发射场流程,将试验队人数和火箭进场的时间压缩到最低。如今,除去因上面级增加的约60名队员,长三甲基础级团队人数由过去的约180人减至150人。而此次发射新增了上面级,火箭也提前28天进场。

虽然广受赞誉,“神奇之师”长三甲团队在每次“胜仗”之后,反而更加低调。“没什么神的,呵呵。”岑拯爆发出一贯爽朗的笑声。“我们就是普通人,普通人。”长三甲型号办主任金志强依然保持一贯的严肃表情。

团队成员们觉得,与其说他们“神”,不如说是环境造就人。“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饱满的任务量和充分施展才能的舞台,激发了个体潜能。所以,说到底,这是中国航天的传奇。”

“神”团队之三:想得长远

高目标谋划 开拓创新

在长期从事火箭研制工作的岑拯眼中,“每一发火箭都是新产品”。为了使火箭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发射任务,长三甲团队不曾停下创新的步伐。

以长三丙火箭为例,2008年实现首飞,是我国运载火箭发射历史上首枚结构外形非全对称的大型运载火箭,其运载能力介于长三甲和长三乙火箭之间,使长三甲系列火箭在发射市场上有了更广阔的适用性。

2014年10月,为了使“小飞”更精确入轨,长三丙火箭增强型被推出,提升了火箭运载能力和入轨精度。在几个月的时间内,长三丙火箭再度升级,携远征一号上面级将北斗导航卫星直接送入工作轨道,为后续北斗卫星全球密集组网奠定基础。

其实,这一系列加速进行中的新技术研发连同应对高密度发射的策略,早在5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便已悄然地在长三甲团队内部酝酿着。这么多年以来,岑拯一直认为,如何保持火箭状态的一致性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对长三甲系列火箭最大的挑战。“所以我们也一直在努力实现型号的通用化、产品化,提高产品的成熟度。”

此外,提高队伍的成熟度也是长三甲团队努力的目标。经过多年的磨合,成员们彼此信任,各司其职,高效应对不同环节的问题。在本次发射任务中,远征一号上面级团队的雏形便是由长三甲团队成员组成的。随着上面级产品化的发展,其团队逐渐壮大、独立起来,但依然保有长三甲团队的“基因”。长三甲基础级团队和上面级团队协同实施远征一号发射任务取得成功,为后续与上面级搭配使用的其他火箭团队做出了有益探索。

而前路漫长,长三甲团队,这支“神”一样的队伍,必将续写新的传奇。(崔恩慧/文 谢奇勇/摄)

京ICP备13027524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网站管理邮箱:casc@spacechina.com 网站运维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网站维护:中国航天报社 技术支持:北京航天四创软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