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赛动态 散文 摄影 随拍 诗歌 美术 网友评价 编辑推荐 返回主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难以割舍的航天情怀
发布时间:2015-04-03   信息来源:中国航天报

1971年,年轻的父亲作为转业军人,只身来到离家千里之外的贵州,加入到建设航天事业的大军中。和许多人一样,自从选择了航天,父亲就扎根这块大地、融入这块热土,与航天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情怀。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当时生活在老家的我们,从没有与父亲一起吃过年夜饭,因为父亲总将每年一次的探亲假放在农活最多的秋季。在我的印象里,每年与父亲相聚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父亲总是有干不完的活,割大豆、掰玉米、晒粮食、修农具、犁田地、播小麦……他仿佛要用这种方式弥补对家庭的亏欠。

偶尔晚饭后,不善讲故事的父亲会给我和小妹讲关于贵州的事:那里全是高山,山上全是绿树,路很难走……房子是用红砖建的,从远处看很漂亮……叔叔阿姨们随着军号声一起上班、一起下班……遇到很急的活,就是下班了也要接着干……看着煤油灯下父亲清瘦却慈祥的脸庞,我的心中满是崇敬。

其实,父亲是可以回老家工作的。

80年代中期,和父亲一起当兵和工作的同乡,费了许多周折,得到两个调回老家某国营大型钢厂工作的名额。当他准备将一个名额给父亲时,没想到父亲却平静地说:“这里挺好的,不打算回去了。”

90年代初,家乡农村的生活越来越好。三叔的木工铺和二舅的蔬菜棚因缺少人手,多次来信请父亲回家帮忙,并表示活不重,而且收入绝不低于父亲当时工资的两倍,但父亲均没有答应。当母亲埋怨他时,他苦笑着说:“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

我技校即将毕业时,和当时许多热血同学一样,在学校报了去沿海企业工作的名字,准备去发达的大城市里追逐自己的梦想。父亲知道消息后,专门来到学校,听完我的就业打算后,父亲郑重地说:“几家航天企业现在也在招生产工人,进航天工作吧!虽然收入没有沿海企业高,但发展空间大,给个人的舞台也大。”见我犹豫不决,父亲沉下脸说:“这次听我的,就这么定了!”

在通过理论和操作考试进入航天企业工作前,父亲首先给我上了一节“入职教育课”:“早晚都要做的事,不如早做;既然都要做,不如努力做好;认真做事,是对自己和企业负责。”按照父亲传授的这些经验,我已经工作15年了,如今,仍然觉得受益匪浅。

2007年,工作36年的父亲退休后,仍时常通过报纸、电视等关注航天的发展。特别是得知某个航天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或某种航天产品试验成功时,父亲总说:“进步真快,了不起!”父亲退休后,母亲曾提议两人回老家农村居住,享受一下“田园生活”。父亲却说,老家虽然好,但缺少航天园区中的那种氛围。我知道,父亲是舍不下心中对航天的那份依恋。

2013年底,因腰椎间盘突出正接受治疗的父亲,接到了原工作车间某产品关键部件装配任务的邀请,他不顾母亲的反对,爽快答应下来。父亲每天早上第一个到医院排队,以便上午完成针灸、输液、理疗等治疗,保证下午按时到生产现场工作。原本以为工作几天后,父亲肯定会说这里痛、那里累的,没想到他却很兴奋:“退休几年了,再摸到熟悉的产品,心里激动啊。没想到现在还能为工厂做点事,真好!”

按时完成该任务后,当车间主任握着父亲的手表示感谢时,他却说:“应该是我感谢单位信任啊。以后有什么事叫一声,只要能动,我一定到!”

“少往后看,多向前看。”相对其他人在回忆当年“奋斗史”时有说不完的话,父亲却很少讲他当年的故事。我在聊天时曾问过父亲,是否对自己的选择后悔过?父亲说:“当在大漠现场看到自己参与生产的产品腾空而起时,那种满足和自豪,让人觉得,做航天,这辈子值了!”这句平实的话语,也许是父亲对航天情结的最好诠释。

其实,父亲只是当年众多航天事业建设者中的普通一员。他们将自己的青春甚至整个生命,完全投入到这个充满希望的事业中,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兢兢业业和默默奉献,书写着对航天事业的挚爱和忠诚。可以说,没有昨天老一辈航天人的艰苦奋斗,就不会有今天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

今天,作为新一代航天事业的建设者,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宝贵精神和优良传统,锐意进取、砥砺前行,用聪明和才智在航天事业建设中谱写属于当代航天人的壮美篇章。

(作者:李庆华)

【关闭】    【打印】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隐私与安全
京ICP备13027524号 |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209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网站维护:中国航天报社 邮箱:casc@spacechina.com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