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戏剧编剧而言,“ 笑比哭难”。喜剧需要通过“寓庄于谐”或“解构经验”的方式,去言说真实,表述生活。 然而,近些年,国内喜剧市场抛弃了故事叙述的完整、延展性,拾起了“堆砌式”的段子喜剧,凸显出喜剧市场急功近利、哗众取宠的姿态。喜剧人物不再生活化、鲜活化,而呈现为脸谱化的概念衍生物;喜剧也不再寻求故事背后的纵深思考,而沦为刻意的迎合和取悦,“为了笑而强行咯吱人笑”。 可喜的是,就在2015年年初,由陈佩斯导演、梅二月编剧的都市轻喜剧——《好大一个家》播出了,它恰似一缕春风,吹进了沉闷老套的喜剧市场。 该剧以连续、完整的叙事风格,以热门话题“拆迁”为起源,有序展现了城市化改造对于“家”这个组织的冲击和重组,并深刻分析了当下社会“房子”对于“家”的启示意义。依靠“家”作为叙事依托,塑造出代表两个家庭的戏剧核心人物尤曙光(杨立新饰)和李婉华(刘蓓饰),并以他们各自的离婚、结婚为叙事主线,带动与核心人物相关联的叙事辅线齐头并进,构成了主次分明、明暗相映立体交织的“结构喜剧”。 编剧将拆迁、高考、中年婚姻危机等事件,置于复杂有趣的人物关系网中。 老中青三代价值观的碰撞、房地产开发商与拆迁户的利益冲突、各类人物内心的矛盾等,构成了环环相扣、缓缓推进的戏剧张力,表现出“温情而不煽情,嬉戏而不嘲弄”风格特征。 这部剧不以“段子”取悦观众,而是把观众带入活生生的戏剧境地,跟着戏剧合理的喜剧节奏,发出由衷的笑声。 剧中没有生离死别的沉重感,而是在平凡琐事过程中去展现人性中的温情。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没有丝毫突兀、生硬。剧中人物言语与性格是匹配的,情节与事件亦是相符的。 因为取材于生活,剧中人物少了些概念化的脸谱形象,也自然呈现出鲜活的个性特征来。 例如尤老师的迂中透慧、厚道呆萌,李婉华的善良正直、幽默可爱,唐豆豆的阳光率真、异于世俗,甚至连剧中反面人物都呈现出“算计而不陷害,狡黠而不险恶”的特征。 如果把这部喜剧比作一道菜,那么《好大一个家》前半段汤清而味浓,料简而材真,这味乃人味,这材乃情感。 在混乱、功利的喜剧文化市场里,《好大一个家》真算得上一部打磨精细、诚意十足的喜剧,一经播出便受到了各方好评。 (作者:李胜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