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童年无忧无虑,小孩子们确实比大人快乐。哪怕一个小小心愿得以实现,他们就能欢呼雀跃欣喜若狂。又一个儿童节来临,蓦然回首,童年已渐行渐远。大人们同样需要快乐,快乐需要保有一颗童心。“六一”可否给大人们带来反思,帮助找回失落的童心、童真、童趣? 童心是轻盈的,薄如蝉翼,只要有一丁点希望,梦想就能起飞,而大人则因患得患失心灵变得滞重,需要减轻精神包袱。大人们应以豁达乐观心态对待人生得失,过去的只能过去,未来的还可以谋划,最紧要的是抓住当下。若老是纠结于过去甚至耿耿于怀,必然迷惘于脚下,羁绊迈向未来的步伐。不妨将过去视为别离的康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从过去人生经历中吸取经验教训,为今天的生活提供镜鉴,开启充满希望的将来。 童心单纯明朗,没有欲望深渊,大人们过于在乎是否拥有,膨胀太多欲望,当以随遇而安胸怀化解孜孜以求而不得焦虑。随遇而安不是逆来顺受,不是消极堕落,而是在积极进取之后对于结果的淡定与平和。固然“不自满是人类永远向上的车轮”,但具体到每一个人,“向上”并非无止境,即便终其一生努力也总有一个限度,此时随遇而安体现生活智慧,任由欲望之火燃烧只能毁灭人生。 童心是蓬勃向上的,不知“悲观”是何物,而大人们有了沧桑感,或许还有些许悲凉,时而长吁短叹为其表征。不断焕发生活热情,既须“入世”亦须“出世”。“入世”就是摆脱手机、网络依赖症,与家人、亲朋、同事、邻居面对面交流对话,走出时代“群体性孤独”,通过观照他人清醒认识自我,唤醒融入社会信心;“出世”就是要阅读人文社科书籍,从睿智与高尚哲人心语中拨云去雾找到方向。柏拉图说过,“肉体是灵魂的监狱”,我想他指的应是人生痛苦与不自在源于被物欲绳索捆绑,只要热爱阅读与思考,肉体就能够摆脱俗世之累,从而与灵魂一起翩翩起舞。 童心是无邪的,不会去伤害他人,而成人就有可能为了一己私利而去损害别人利益。利己无可厚非,但须以不损人为前提。大人们需要建立社会协进理念,胡适说,“有这个观念,我们自然把人人都看作同力合作的伴侣……自然不肯为社会造恶因,自然要努力为社会种善果”。 假如人人都能找回一点尘封已久的童心,大人们就能重拾快乐,世界就会增加一分美好。 (作者: 涂启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