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夜,照顾住院母亲后回家,很累,本该休息,可是心烦意燥。这几年我坚持楷书抄写以怡情养性,觉得不抄点什么一天就不算完美。于是去网上选了一首诗《河流的第三条岸——看电影<美丽心灵>》。《美丽心灵》我没看过,但此诗的引言吸引了我:写的是纳什夫妇的爱情。我对纳什生平有所了解,对其夫妇顽强抗争命运,做出非凡业绩由衷敬仰。 想不到只隔一天,25日晨4点半,睁眼开手机,看到《新京报》传媒研究员朱学东老师深夜一条微信,得知纳什夫妇遭遇车祸。一时心痛难抑,泪水潸然。这是天意么?纳什夫妇在天之灵,定能看到他们的铁粉们诚挚的爱意与深切的哀伤。 8年前,我因生意遭受重大损失,遭到同行恶劣打击,精神崩溃,抑郁想死。而一个读过《心理学》,想做心理咨询师的人,深知自己患病的严重性。别人看不出我的异常,而我自己顽强抵抗,试图不让己滑向死亡深渊。于是夜深人静时,潜入网海,搜索那些与疾病和多舛命运英勇抗争的名人事迹。当纳什夫妇的故事,进入我眼帘时,为之一震。 这个生于1928年6月13日的著名经济学家、数学家、科学家,早在1950年22岁博士毕业时,就提出“纳什均衡”博弈理论,成为博弈论创始人,闻名遐迩享誉国际。可在其三十而立事业如日中天时,不幸患上精神分裂症。万幸的是她有个贤善至极的妻子,一直陪伴照顾他,即使离婚也独身不嫁,仍精心照料前夫,使纳什在生病10多年后奇迹般稳定下来,能从事大学数学系教授工作,进行博弈论、微分几何学和偏微分方程的研究。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纳什逐渐康复,不再疯癫,而他苏醒好似为迎接生命中的重大喜事:1994年,他和博弈论学家海萨尼和泽尔腾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传奇经历成为2002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影片《美丽心灵》的故事原型,其夫妇成为全球瞩目的神仙眷侣。 那药物与柴米油盐并重的烟火岁月,那日日夜夜的挣扎与努力,那世人无法理解的“孤僻,傲慢,无情,幽灵一般,古怪,沉醉于自己的隐秘世界,根本不能理解别人操心的世俗事务”的境地……感染着我,给了我启示和力量。带着病体,我每天坚持料理家务,得空就读书写作,抄诗练字,听音乐做瑜伽……几年下来,渐渐走出失意与病痛的阴影,悟出人生积极要义,精神焕发地随亲友出门办事或游玩,发表习作200多万字,安享一个知性女子的静美生活,发自内心感激纳什夫妇的启悟恩典。 而23日出行,86岁的纳什牵手82岁的妻子艾丽西亚,在挪威领取数学界的阿贝尔奖,返回美国后从机场往家赶,在新泽西州乘出租车,因司机试图超车,车辆失控撞上防护栏。纳什夫妇弹出车外,双双当场遇难。 悲伤之余,转念一想,纳什夫妇早年受尽病痛折磨,此次意外遇难,高寿而终,没受到病痛的再次纠缠,也算有幸。再次翻出那首诗,一句句默读:你将我唤醒,美丽心灵/爱的神性,/所有玫瑰写下嘱托/你是河流的第三条岸/在那里,我平静,栖息/在那里,幻想成为真实的船/航行中我看到微微翻卷的家的窗帘/。 是的,你将我唤醒,美丽心灵,伟大心灵! 你将我们唤醒,你却睡去了。安息吧,纳什!安息吧,艾丽西亚! (作者:郭秀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