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赛动态 散文 摄影 随拍 诗歌 美术 网友评价 编辑推荐 返回主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真情食光永存在——读巴陵《最好的食光》
发布时间:2015-05-28   信息来源:中国航天网

“味道在最好的食光里觉醒。”这是美食作家巴陵在饮食随笔集《最好的食光》中的深情告白。何谓“最好的食光”?作者诠释道,就在谈吃的时候,常会想起妈妈的味道、外婆的味道、奶奶的味道,以致有了相关的甜美记忆。

《最好的食光》分为《荤肴宴会》、《腥味小鲜》、《童年滋味》、《素味一生》四辑,文字皆围绕作者故乡——湖南新化圳上镇的种种美食展开阐述。圳上镇地处梅山腹地,因地理位置缘故,始终保留着传统古老的南蛮饮食习惯。朴素的乡土菜系,独特的饮食习俗,一经作者的妙笔点化,便以墨香的形式给读者带来独特的心灵享受。

在《踩蒲扇壳鲠》一文中,牙口不好的奶奶只能吃烂熟的食物,为了让老人家尝尝鲜,孝顺的母亲就用瘦肉和蒲扇壳鲠肉慢火炖汤给奶奶喝,当奶奶喝着这味道鲜美的汤汁时,又分了一碗给小孙子的“我”。一碗饱含浓浓慈爱的河鲜汤,让作者感到了腥香和甘甜。也让读者不禁想到“世间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童年的生活多彩斑斓,它浓缩成温情的底色,在人生历程中烁烁生辉。于是,有了作者在溪水里《捉螃蟹》、洗净后直接食用的生猛经历;有了全家总动员,《松明灯里簪泥鳅》的往事;有了和小伙伴合作,在水潭内捕捞《岩板鱼》的趣闻。那些幸福无忧的岁月、那些起步成长的足迹,以及故土的父老乡亲、自然景物,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梅山地方风情画卷。

故乡始终是游子心中最柔软的牵挂。那个古代只有一条驿道经过的圳上镇或许偏僻、孤立,但却是作者心中永远的美食圣地。这种特殊的情愫,促成了他在纸端忠实记录《米粉肉》、《腊猪肚子腊肠子》、《栗籽豆腐》、《沱粉粑》、《杯子糕》等地方美食的前生今世。这些美食的取材、工艺、烹调等方面看似可以克隆,但其实都有挑剔的生成环境,比如腊猪肚子、腊肠子这两种猪下水菜肴,作者觉得在外地所吃的腊猪肚子虽带有很浓的烟熏味,但香味却很淡,而家里所吃的腊猪肚子“香味更浓、更醇,幽远得多”。而读书时所吃的腊肠,又始终不如母亲做的腊肠有嚼劲。从此可以窥见,同一种食材,即便有大致相同的烹制手法,但缺少了故土的地气、亲情的“调料”,那味道上必然会有显而易见的差距。

《最好的食光》是巴陵近年所出的第十一本饮食专著,读者亦能从简朴深情的文字中得到不同的感知与收获,同时,书中所配的多幅彩色图片,更方便了读者对梅山美食的深层次了解。岁月悠悠,食光永存,那些尘封在思想深处的真情食光,并不会因时间的改变而索然无味,它凝结在淡淡的乡愁里,永远地贮藏在众生的味蕾记忆中。

(作者:李晋)

【关闭】    【打印】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隐私与安全
京ICP备13027524号 |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209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网站维护:中国航天报社 邮箱:casc@spacechina.com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