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赛动态 散文 摄影 随拍 诗歌 美术 网友评价 编辑推荐 返回主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我的李渔情结
发布时间:2015-07-16   信息来源:中国航天网

夏日周末,重读李渔《闲情偶寄》,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李渔,浙江兰溪人。初名仙侣,字谪凡,号笠翁。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戏曲家。

我最初接触李渔作品,是在中学时代。语文课本中,他的散文名作《芙蕖》,让我倍感亲切。对李渔更多的了解,还是在高中毕业之后。1990年我有幸结识了辛亥志士蒋鹿珊先生的嫡孙蒋聿修先生,他与赵文卿、章寿眉两位共同笺注,1990年由重庆出版社正式出版了《笠翁秘书》(即《闲情偶寄》)。承蒙厚爱,有幸获赠。获读此书,可谓字字珠玑,才情横溢,不愧“一代才子书”,让我百读不厌。

《笠翁秘书》一直伴随我,从家乡浙江漂泊到北京。十余年的北京游学生涯中,李渔的拼搏精神与文学作品,深深温暖着我、激励着我。

2009年8月,年近八旬、年迈体弱的李渔研究专家赵文卿先生,来京作李渔研究学术交流。作为“李渔迷”,我帮助先生安排住宿,联络有关部门,促使《李渔伟绩展》成功地走进国图与北大,《新京报》、《北京晚报》等多家媒体,对此做了报道。

我在研究曹聚仁的过程中,发现他对李渔也是推崇备至。其才情与文字,也深受李渔的影响。曹聚仁校订的《李笠翁曲话》,早在1925年已由上海梁溪图书馆出版。1966年,他在专著《万里行记》一书中,又以《兰溪——李笠翁的家乡》为题,进行了专章介绍:

“兰溪,我特地指出,它是李渔(笠翁)的家乡。近四五十年中,东方的中国人,介绍给西方去的,有沈三白(复)和李笠翁。三白便是《浮生六记》的主人公。李笠翁的一家言,一种以道家老庄哲学为主的人生哲学。林语堂把它当作美国闪电人生的清凉剂来推介的,译为生活的艺术;因此,西方人知道了三百年前,有这么一个兰溪人。其实,李笠翁乃是三百年前的戏曲家,他的《闲情偶寄》,其中《词曲部》和《演习部》,可说是戏曲史上最有系统最深刻的理论批评著作之一。”

“在古代戏曲家之中,李笠翁不仅是剧作家,而且是最好的剧评家和导演。明清二代,赣东、浙东、皖南原是南曲的摇篮,汤若士、蒋士铨、李笠翁三大作家,先后继作,他们都是唯情主义的倡导者。”

如今,李渔故里兰溪,芥子园曲径通幽、别致高雅,成为市民“闲情偶寄”好去处;新建李渔文化公园,让李笠翁魂归故里;20卷本《李渔全集》整理出版,李渔研究专著,层出不穷;李渔出生地江苏如皋,建造了高规格的李渔纪念馆;上海“闲情偶寄”生活馆,长年举办李渔生平事迹展;京、沪、苏、浙各地的李渔剧曲,频频上演……

一代才子李渔,生前浪迹天涯,穷困潦倒,但如椽大笔,书写辉煌人生,令人缅怀不已。

(作者:柳哲)

【关闭】    【打印】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隐私与安全
京ICP备13027524号 |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209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网站维护:中国航天报社 邮箱:casc@spacechina.com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