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李兵,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七院7102厂“李兵特种熔融焊全国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国家高级技师。30多年来,始终扎根一线从事特种焊接工作。 
感悟心语:荣誉是过去的,今后我们的团队还要坚持育人,让更多人受益。 首先,要继续发扬航天精神。航天精神相当伟大,它是一种无形财产、无价之宝。 其次,坚守诚信。诚实是育人的重要环节,我们不管做什么工作,要永远把诚实放在第一位。 第三,持续创新。既要有创新意识,还要有创新能力。我们要经常回头看看,总结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面对失败,我们无需过分自责,但要时刻修正自己。有了丰富的经验积累,我们必将成为一个技术精湛、作风顽强、配合默契的团队。 已到“知天命”年纪的李兵得到的荣誉越来越多,名号也越来越响亮。但相比于荣誉,他似乎更在乎手里那团“火”的未来,希望它一直燃烧着,延续着。 从军人梦变航天梦 据李兵回忆,年轻时,他一心想穿上那套英姿飒爽的军装。可作为“航二代”的他,后来却被父母的航天情结给“绑”住了。父亲对他说,“军人和航天人,只是扮演的角色不一样,但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使命是一样的”。 刚进厂时,李兵话不多。精瘦的他个头偏高,进出箱体很不方便,一会儿弯着,一会儿蹲着。手里的那团“焊火”,更是让他的衣服干了湿,湿了干。 李兵学得勤奋,焊出来的焊条像鱼鳞一样整齐光洁。很快,车间的领导就看中了他那机灵劲儿,把他从箱体焊接调到了焊法多变的箱底焊接。 大部分焊工都精熟于某一个工段,但李兵却熟知整个壳段的焊接方式,精益求精的技术,让他渐渐有了名气。 与航天一同成长 从学徒工到技能大师,一切看上去的惬意,在实际生活中却没有那么美。 曾经,李兵为赶进度,和同事一起长时间“宅”在车间。大山里的冬天,寒风呼啸、大雪飘飞。当大家卧在床上保暖时,李兵一干就到晚上11点。有一次实在困极了,李兵爬上周转车,睡着了,结果周转车被拉到了车间外,大家盯着睡熟的他,谁也不忍心打扰…… 有一年,某箱体出现大应力法兰盘焊接缺陷,更糟糕的是,两名焊工补焊都失败了。如果最后一次补焊仍不成功,产品势必报废,直接经济损失达上百万元,总体进度也将受到严重影响。 李兵深知,成败就在补焊的那几分钟。他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连续几天都在查找原因。最终,他一把焊枪精准地将缺陷一次性排除。 “如果没有航天给予的平台,我又怎么能获得今天的荣誉?”长久以来,李兵感恩。生命原本平凡,背后的辛苦,终究成为美好的一部分。 让手里的火变成火种 李兵认为,新时期各类新技术新材料广泛应用于航天产品,焊接技能队伍也需要更高的技术和能力。 2012年,国家级“李兵特种熔融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要想干成一件事,光靠一个人是不行的。”团队成员普遍年轻,李兵就详细整理了自己工作多年的笔记,与他人共享绝招。 在李兵的带领下,工作室先后承担了9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创新项目,获得2项国防科技进步奖,拥有6项专利,焊接工艺技术水平属国内领先,在焊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工作室还完成了以集团公司级重大工艺研究项目《贮箱底自动化焊接技术研究》为代表的10多项重大科研攻关课题,培养出集团公司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技术能手1人、特级技师1人、高级技师1人、技师2人…… 当任务逐渐走上正轨,年轻人越来越出类拔萃,李兵笑了,“焊工这团火,未来要燎原”。(吴方黎 都晓芸)
|